朱權認爲,人之所以疾患纏身,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因心而生

朱權

朱權認為,人之所以疾患纏身,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因心而生

(明朝寧獻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號臞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

朱權則整日與文學士互相往來,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自號月瞿仙。朱權曾奉命編輯《通鑑博論》二卷,又寫成《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其他記載、編纂數十種。

他在《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指出:“道,天地萬物之祖。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其道也,得之者可以超天地以獨存,歷萬劫而不朽。”但是,如何才能守道長生,逃脫生死大限呢?他在《救命索》中說:“予謂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其理一也。且天地之生物也,無一物不稟二氣,所生人亦天地間一物也。故體與天地同,是以合於道,修之可與天地而同長存焉。既有可延之道而不修,是自棄之,不亦悲乎。”

人體為載道之軀,生命與道長存,人生既是道的體現,也是道的歸宿。天下無二道,修道之人可以從宇宙、自然等大的方面把握道的真諦,也可以從社會、人事甚至個體生命中去把握道的玄機,亦即通過煉陽神、修陰神等途徑,遵從道的主宰,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一句話,只要能修道合真,就能體與天地同;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長存於天地間。

朱權認為,人之所以疾患纏身,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因心而生

一種治心大法

朱權認為,人生在世,之所以疾患纏身,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因心而生。既然病由心生,那麼拿什麼來治心呢?朱權就此提出了以道治心療病的著名觀點。朱權在《活人心法》中強調指出:

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然後資於道。使病者盡去心中疑慮、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為過惡,便當放下身心,以我之天而合所事之天,久之道凝於神,則自然心君泰寧,性地平和,知世間萬事皆是空虛,終日營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虛幻,禍福皆是無有,死生皆是一夢,慨然領悟,頓生解釋,心地自然清靜,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則藥未到口,病已忘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療病之大法也。

治心的關鍵是使心地寧靜,同乎大順,而不為萬類紛繁所幹擾。他在《活人心法》中進一步提出:

心者,神明之舍,中虛不過徑寸,而神明居焉。事物之滑,如理亂棼,如涉驚浸,或怵惕,或懲創,或喜怒,或思慮,一日之間,一時之頃,徑寸之地,炎如火矣。故神弗留則蠹,明弗留則耗,休休焉常與道謀,而自不覺。或曰:謹於為善,若嗜慾一萌,即不善也。歸而勿納,是與良心競也,必有忿悁之心起而與我敵,以我矜願之意,接彼忿悁之心,何為不鬥?鬥不止而害生矣。凡七情六慾之生於心,皆然。故曰:心靜可以通乎神明。

七情六慾生於心,榮衛昏亂,百病相攻,皆因心而生。因此,要保持心神的寧靜,就必須心如古井,水不揚波,“水之不撓,久而澄清,洞見其底”,即心無慾念,清虛靜泰,就能超脫於物累人情之外。朱權提出的“中和湯”、“忍字方”,就是治心的具體方法。

朱權認為,人之所以疾患纏身,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因心而生

神隱是朱權提出的養生理念,也是其精神境界、價值取向、人生識悟、生活形態的高度概括。朱權的神隱養生智慧對於現代精神養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朱權認為,人之所以疾患纏身,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因心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