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催生美麗嬗變

——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菖蒲塘村黨總支書記孔慶楊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紀實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菖蒲塘是蒲縹鎮7個省級重點建設貧困村之一。2017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199人。在精準脫貧這場攻堅戰中,孔慶楊充分發揮“領頭雁”示範帶動作用,“一個人”帶動“一班人”,菖蒲塘村於2017年成功退出貧困村行列。歷經脫貧攻堅戰的洗禮,孔慶楊對怎樣當好一名村幹部有了自己的認識:一名稱職的村幹部必須做到“四有”,即腦中有政策,眼中有活幹,手中有招數,心中有群眾。

腦中有政策,當好“領頭雁”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孔慶楊自上任之初,就擔起了“領頭雁”之責,嚴格按規定宣傳執行各項政策,扣好精準扶貧的第一粒“紐扣”。

2015年,34歲的孔慶楊被推選為蒲縹鎮菖蒲塘村黨總支書記。伊始,面對一窮二白的村委會,孔慶楊到商店賒欠各種辦公用品,開辦了伙食團,為村組幹部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隨後,他帶頭組織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把村“兩委”和監委會班子成員凝聚起來,組建一個能吃苦、能打仗、打勝仗的村委領導班子。在開展精準扶貧過程中,村委會班子成員分組掛片,走訪到全村每一家,具體工作落實到每戶、每人,並對52戶貧困戶名單進行了長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為菖蒲塘扶貧攻堅營造了一個良好環境。

眼中有活幹,當好“鋪路人”

孔慶楊帶領班子以提升人居環境和增強群眾幸福感為突破口,以實幹、苦幹、巧幹的精神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書寫了一份美麗的菖蒲塘答卷。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孔慶楊以前常常望路興嘆。在菖蒲塘作為貧困村受到國家扶貧項目幫扶時,他積極爭取村內基礎項目,施工隊還沒進村,他就扛起鋤頭帶領群眾準備除雜草等前期工作,村民的熱情在他的帶領下空前高漲,修路、修廣場佔到自己家土地,村民們往往主動無償貢獻出來。2015年總投資75萬元硬化村組道路2.3公里,2016年總投資164萬元硬化村組道路4公里,2017年總投資1200多萬元硬化村組道路22.5公里。架設路燈92盞,一到晚上全村燈火通明。投資460萬元架設飲水管道52公里,家家戶戶都喝上了清澈乾淨的自來水。向菸草公司爭取到800多萬元的煙水配套項目架設灌溉管道42公里,建設50立方以上的灌溉水池30個,建設3萬方小型水庫1個。建設標準化衛生室1個,新建標準化學生餐廳1棟,600平方小學宿舍樓。新建小型垃圾焚燒爐8座,制定了環衛保潔村規民約。建成5個文化活動廣場,並配備了健身器材……村民茶餘飯後都聚集在廣場聊聊天、跳跳舞、唱唱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手中有招數,當好致富“帶頭人”

發展產業才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孔慶楊一方面鼓勵有技術的人才外出務工,同時把培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為群眾增收及村集體經濟壯大敲開了致富之門。

2016年,孔慶楊組織成立了“聯民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把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進社進行分紅,其中30戶具有養殖能力實行自主養殖獲利,剩餘的22戶無養殖能力,就把他們的豬種補助和圈舍補助以入股的形式投資給養殖大戶,無需承擔風險每年就有穩固的2100元收入。2017年,投資53萬元成立了“青豌豆青蠶豆種植專業合作社”,對52戶貧困戶全覆蓋。免費發放價值20餘萬元豌豆種,提供種植技術,建設豌豆蠶豆交易場地、辦公用房、生產用房,還自主收購,省去以往農戶與收購中間商每噸400元的差價。此外,他還帶領村民在大春種植烤煙350畝,小春種植青豌豆、青蠶豆3500畝,在陡坡地種植甜柿700畝,種植核桃3836畝。產業的發展讓菖蒲塘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5341元增長到2017年的10208元,切實將“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落到了實處。

心中有群眾,當好“貼心人”

為了如期脫貧,孔慶楊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中。在一次走訪中,孔慶楊看見楊必元在斷掉的左腿上綁上木棒幹活。他心痛了,第二天便到區殘聯為其協調假肢,但需要假肢的人很多,要過很多年才能安裝,孔慶楊多次到殘聯說明了楊必元的情況。終於在今年的6月,楊必元裝上了假肢,能夠正常走路了。貧困戶董學芳生病了他陪著到市醫院看病,五保戶楊必青生病了他也陪著去醫院,而自己的兒子發高燒則是由媳婦領著去醫院,母親住院也是媳婦領著去,媳婦經常埋怨說:家人都沒有你跟別人親。孔慶楊只是滿懷歉意的笑笑。每次回家,兒子總說,爸爸你的衣服太髒了,臉曬得黑黑的,頭髮鬍子亂得像雜草。他笑笑說,爸爸是“三水”幹部,晴天時一汗水,雨天時一泥水,遇到群眾不理解委屈時一淚水。你看到的只是外表,難道你就沒有看到我胸前熠熠生輝的黨徽嗎?

如今,走進菖蒲塘,道路硬化了,路燈亮了,村子乾淨了,校園更美了,群眾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了,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了……這是菖蒲塘在脫貧攻堅中的美麗嬗變,也是孔慶楊以實際行動兌現給菖蒲塘人民的一份莊重承諾。

(楊建桂 王雲飛 付永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