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走南闖北,一切只爲了它

72小時走南闖北,一切只為了它

導語:7月10日至12日,由雙流區領導鮮榮生、陳建霖,以及區投促、商務、西開區管委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21人組成的投資推介團隊,先後前往北京和深圳,邀請300餘家企業共同探討新經濟,共謀雙流經濟高質量發展。

政策如何為企業精準服務?哪些行業擁有更多機會?上下游產業如何緊密配套?本次投資推介會上,涵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流量經濟、智能經濟等領域的300餘家企業共同進行了探討。

不僅如此,雙流派出了由區投促局、區商務局、西航港經濟開發區、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天府園)等部門、園區相關人員21人,拜訪了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王旭東院長、深圳科沃高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陶振華、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陳寧等新經濟行業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共謀新經濟產業發展。

當前,雙流正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積極打造成都重要戰略支撐極,並提出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建成產城一體、宜業宜居的國際空港城市,全面建成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一流空港城市的“三步走”戰略目標,雙流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答案就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雙流有著深厚的基礎。

72小時走南闖北,一切只為了它

(連日來四川持續大雨,但雙流國際機場依然繁忙)

連通世界的樞紐空港

雙流坐擁全球30強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雙流國際機場,已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08條、通達全球五大洲200餘個城市。2017年,雙流國際機場客貨吞吐量分別達4980萬人次、64.3萬噸,穩居中西部第一。雙流國際機場作為國家一類口岸,也是全國第四個、中西部首個實施72小時過境免籤和提供“7×24”小時通關服務的城市。雙流已形成北接“蓉歐+”、南連長江黃金水道的“空鐵公水”多式聯運體系。

產城融合的實力空港

全國首批內陸自貿試驗區,34平方公里區域位於雙流境內,是建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成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主要承載地。試驗區內國家級機遇多重疊加、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紮實、口岸功能成熟。同時按照產城一體理念,高標準規劃打造了

空港高技術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航空服務業集聚區、天府怡心湖。電子信息、航空經濟、綠色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勢崛起。

72小時走南闖北,一切只為了它

(位於雙流區鳳翔湖畔的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

人才富集的創新空港

雙流人才智力資源豐富,擁有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

知名高校7所,聚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27所,建成香港城市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大等知名高校產業園和研究院5所,目前全區聚集國家“千人計劃”等高層次人才200餘名,在校本科及以上大學生8萬餘名,教育科研優勢和高端人才資源在中西部地區首屈一指。

生態宜居的品質空港

雙流以“五湖四海”“海納百川”為設計理念,規劃建設10 平方公里亞洲最大的城市中心溼地——“空港中央公園”,牧馬山城市森林公園、錦江生態帶、江安河生態帶、金馬河生態帶串聯成景、貫穿全域。時代·奧特萊斯、萬達廣場、華僑城等時尚消費精彩紛呈,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奢侈品、珠寶等進口商品陸續在雙流綜保區入駐展銷,已成為全省“全球購”的首選地。四川國際網球中心、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雙流中學、棠湖中學、華西國際醫院等優質公共服務配套完善,是創業者的理想家園。

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李瑋說:“雙流人傑地靈,區位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投資環境優良,對企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中國電子企業協會秘書長齊懷東認為,中國電子、中國電科等龍頭企業紛紛落戶,這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趨勢,許多優質企業都深受吸引。

雙流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人才優勢吸引了德國拜耳、加德納航空、中國電子、通威等行業巨頭落戶。截至2017年,雙流區擁有新經濟企業260餘家,其中97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800億元電子信息、航空和綠色能源三大主導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聚集生物、新材料、節能環保等規模以上戰略新興產業企業120餘家,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與綠色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72小時走南闖北,一切只為了它

(位於雙流西航港經濟開發區的中國電子8.6代線項目)

如何用好用活資源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四川視察期間,來到了位於雙流區的中國電子8.6代線項目,深入車間觀看新一代液晶面板生產工藝流程。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企業搶抓機遇,積極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今年,雙流區將《聚焦“三個轉變”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的一個重點課題。為推進新經濟工作加快推進落實,雙流區成立了新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新經濟發展服務支撐體系建設。雙流區投促、科新、規建、國土等部門持續發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3月12日,紫荊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合作中心項目,中電華登信息產業基金項目與雙流簽約,協議總投資22億

▶4月9日,39個項目在雙流集中開工,全面建成投產後,預計實現產值超過200億元

▶4月17日,世界首條大面積發電玻璃生產線在雙流投產

▶5月10日,雙流區與涉及電子信息、大數據、綠色能源等領域的5個項目簽約。

▶5月11日,位於雙流區鳳翔湖湖畔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藝創空間開幕。

▶6月21日,成都芯谷又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每月都有大動作,從集中籤約到項目動工再到投產,從研究院到孵化器再到企業,不難看出雙流穩步下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每一棋。

今年7月6日至7日,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全會強調,要圍繞提升經濟中心和區域帶動能力,聚焦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打造以成都為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雙流區目前正科學編制《雙流區新經濟發展規劃(2018-2025)》,築牢頂層設計、優化發展空間,同時,一方面優化完善天府新區雙流空港高技術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和航空服務業集聚區公共服務配套,有效承載新經濟企業落地發展,另一方面在全區遴選一批准瞪羚、準獨角獸企業實施梯度培育,著力構建現代新經濟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積極打造成都重要戰略支撐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