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浙江一位18歲男生,數學考了20分,也被美國名校錄取?

圈內外


成才不僅只有學習一條路?

浙江的18歲小男孩—方正天,以數學20分的成績被美國名校錄取,乍一聽寫者都不相信啊!後來查閱得知,原來是有原因的。


方正天5歲就被其父親送進衢州市一家最好的爵士鼓培訓班,天賦也是驚人,和同齡人相比,方正天的爵士鼓成績永遠都是第一。15歲年,他參加了浙江省A級音樂特長生考試,高分通過。


但相比較,方正天的文化成績卻是相當的遜色,方正天自己說,150分的數學考卷估計得分也就20分。但其父親卻透露他數學成績雖然差點但也是C級通過的。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個優秀的特長生,一向都是錄取成績偏低的,只是看報選學校的特長成績作為標準,再加上方正天的特長成績十分的突出,被美國麥克納利史密斯音樂學校錄取,也是實至名歸的。


只是標題太讓人差異了而已。

不知道作為讀友們,怎麼認為呢?想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呢?(謝謝大家觀看,別忘記關注一下哦!)


逍遙白帝


這位18歲男生叫方正天,家住浙江衢州,方正天數學成績長期考不及格,卻是一名優秀的鼓手。

150分的數學試卷只考了20分,他是如何被美國名校錄取的?

方正天數學雖然很差,但是卻是一位難得的爵士鼓鼓手。很小的時候喜歡上爵士鼓,他5歲那年被父親送進當地最好的爵士鼓培訓班學習。常言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動力,方正天進入培訓班成績一直是班級裡第一。

每天堅持長達4小時的練習,打壞了近千根的鼓槌。在各種比賽中,方正天各種獎盃拿到手軟,這其中離不開他父親給予的極大支持,在家裡練習噪音太大,影響了左鄰右舍的不滿,同時為了讓兒子更好的練鼓,方正天的父親專門買了地下車庫,地下車庫隔音效果好。

其實這和美國教育體制也有很大關係,美國高校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強調多元錄取,注重對學生潛能的發掘,那些在領導意識、膽識、意志等人格特質方面有過人之處的學生往往更容易得到大學招生官的青睞

美國教育會也會特別注重某方面奇特的人才,特別重視培養在某學科領域超乎尋常的天才。從美國的教育體系培養人才方面值得我們借鑑。為什麼看似基礎教育水平普遍較低的美國能培養出高端的人才?為什麼我們中國看似教育水平比較高且有很多特別優秀的學生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值得我們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決勝網


浙江衢州有個18歲男孩,成績不好,數學長期考不及格,卻是優秀的鼓手,他叫方正天,已被美國麥克納利史密斯音樂學院錄取,下個月中旬將去美國求學。

爸爸說,這孩子從小就有天賦,天賦哪來?家族遺傳!

“他爺爺彈了一輩子的棉花,非常有節奏感”。

方正天從小拿著小棒槌不斷地敲打著家裡的盆盆罐罐,不知道給他敲破了多少臉盆。5歲那年,爸爸把他送進了衢州市區最好的一家爵士鼓培訓班。

他的爵士鼓天賦很快顯露出來,和同齡人相比,他的爵士鼓成績永遠是第一。15歲那年,讀初二的他參加了浙江省A級音樂特長生考試,高分通過。後來上了衢州高級中學的音樂班

但與此同時,他的數學成績也越來越差。“好的時候能有40分,考得不好的時候就低得可憐了,只有20分。”

不過練習爵士鼓他卻更加努力,每天至少堅持4個小時以上的訓練。

爸爸媽媽也全力支持兒子:在家裡打鼓譟聲太大,引起鄰居投訴,爸媽挨家挨戶登門道歉。為了讓兒子更好練鼓,爸爸在相鄰小區買了個地下車庫,地下車庫隔音效果好……

老師說:每一樣學習都是不容易的,每一個孩子也都有不同於別人的優點,尊重孩子的差異並且找出每個孩子身上的個性和優點,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看了這個少年的故事,雯姐很有啟發:

為了我孫子,我現在決定開始 彈!棉!花!


南海遊俠


葛大爺說過:21世紀什麼最值錢?人才。

行行出狀元,所以對人才的定義不僅僅是書讀的好,而是在某個領域裡面,他的技能超過一般人。

為什麼浙江的這為數學成績可以說是慘不忍睹的男生,會被美國名校錄取呢?

螞蟻只能說,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教學不是流水線作業,出來的制式品,而是匠心製作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品。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當年的韓寒嗎?

同樣是數學不及格,但是在文學上卻有著非比尋常的天賦,初中生就能寫出,讀完引人深思的《三重門》,從一個紙團在水中的變化,寫出讓監考老師掉下巴的《杯中窺人生》的好文章。

初中畢業走進社會,靠著文學天賦,他的成就可以說是超過大部分的同齡人。

也不能說中國的教育不好,基礎教育的紮實讓美國人都稱讚。只是現在的學校和老師都走進誤區:為了分數而教學。

螞蟻以前不太相信天賦這種說法,但是在大學時,我的舍友改變了我的觀點。

大部分人的大學生活都離不開遊戲,我的這位舍友,不管是網絡遊戲還是紙牌遊戲,螞蟻只想說,他就是各種遊戲黑洞,你手把手教都教不會。

每個人在某一個領域都有超過常人的天賦,只有你發現,並加以開發,那麼那就會成功。


螞蟻說教


無良媒體又試圖用這種毫無統計意義的個案標題黨來妖魔化中國教育,神化美國教育,這樣其實真的很沒意思。作為一個曾經的新東方教師,不妨給大家多說幾句,免得看客不知內情給忽悠了去。

首先,美國的大學教育系統確實是全世界最好的,不需要加之一,學校多,專長細,研究能力世界領先,地理位置分佈相對均勻,同時美國本土人口又並算不得多。這幾點在一起,使得美國大學可以篤悠悠地挑選每年遞交過來的各種申請材料,挑選他們認為最符合要求並契合學校專長或氣質的學生。只有當教育資源供求相當,或者供過於求(美國顯然是供過於求的,所以才能滿世界招生)的時候,學校才有這樣的能力、定力和財力去給統計意義之外的人才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這種資源上的寬裕度,中國是不具備的。美國大學Top 50基本都可以算是世界一流大學,中國只有Top 6可以算是世界一流,而且這幾所大學基本都在北京上海。在這樣的基礎上你再加上中國的人口……數學作為一個重要的門檻,再正常不過了。所以別急著批判高考制度,而是要看制度是如何針對各個社會的自身情況而實現其效用的。

接著說說美國的事,要進美國的大學其實也是很難的。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學校最看重的首先是你是否修了AP(大學預科),IB(國際學士學位),或者Dual Enrollment(也是一種大學預科),這些現在國內也都比較熟悉了,其實單就數學來說,中國的高中課程基本可以應付了。這三樣東西是硬資質,是必須要有的,如果能有兩種以上那就更好了。其次重要的是課外活動,比如已經爛大街的模擬聯合國,或者國際數學競賽,或者國際機器人大賽等等,簡單的說你要有特長。第三重要的是各種申請文書,尤其是表達意向的那種Personal Statement,要有個性,同時要寫得專業。到這裡你其實可以看出來,如果你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長,你這個人是很容易包裝的,就好比你是一個帶施華洛士奇水晶的手機,肯定比一般的手機好賣,你的申請文書也會主題突出,強大而有優勢。當然高中期間的學習成績,換算成美國的GPA,也還是重要的,你選修了什麼課程也很重要,總之要向校方證明你是一個負責任有主動性有方向的好學生。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語言類考試,包括TOEFL和SAT,託福一般沒有硬性要求,但如果90分都不到面子上就要掛不住了。我在新東方教書的時候,學生拼死拼活就是為了托福考過一百,可見要進美國大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費有多昂貴那就更別提了。

回到問題中的方正天小朋友,很明顯他非常符合有特長這一條,但請你注意他申請的是音樂學院,不是一般意義上那種綜合性大學中的“名校”,以他的條件,申請美國綜合性的Top 20是相當有困難的。其次,他的人生目標明確,父母又難能可貴予以支持,這種內容是申請文書的最佳題材,肯定是如虎添翼。至於家境是否允許,學校是否給獎學金,那就是具體情況具體論了,但是方正天小朋友的所謂“成功”並不具有廣泛的參考意義,同樣的,也不能成為攻擊高考或者美化美國的輿論工具。

我再扯出去說點別的。首先,你們以為美國大學是不講關係不講門路的麼,別天真了。優秀的美國大學特別重視社會人脈的,其一,是靠強調校友關係的傳承,也就是說,如果你父母雙方都是哈佛的,那麼你被哈佛錄取的可能性會比與你其他條件都同等的同學高,因為你如果對母校有感情,你就越容易捐款。美國大學基本每個月都會來問你要錢要捐款的,所以這個人情牌是很重要的。其二,是靠強大的經濟實力,美國大學靠錄取少數家裡特別富裕或者家裡政治背景特別深厚的不合格學生是非常常見的事,因為私立也好公立也好,學校也要生存,錄取一個拖油瓶換來幾十萬捐款,完全划得來,另外被錄取之後,學生的人脈也變成了學校的人脈,對學校長遠來說也會有好處,小布什這麼憨憨的怎麼進的耶魯,別跟我說這和他老爹也是耶魯的沒關係。當然這個名利場太高端了,一般中國留學生是肯定碰不到的。我說這些也就是告訴大家,別把美國大學系統想成什麼白蓮花。

最後再多說一句,中國近兩年尤其是一線城市,在高考之餘設置兜底特殊人才的機制已經逐漸出現併成型了。我國教育資源總體是供不應求,但一些大牌學校已經開始意識到,考察一個人的短板方面沒有意義,發現長板才是人才效用的最大化,也符合學校的長期利益。問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以為很長的板,但它到底有多長呢?我在北大讀本科的時候在校長辦公室打過一陣零工,當時主要的任務就是給校長拆信,看看有沒有上報的必要。那會兒我每天都會讀到毛遂自薦的高中生的信,覺得高考對自己不公平,要求北大破格錄取他/她,其中有些人也就是言辭懇切,另一些人則是夜郎自大,甚至說自己有收復臺灣的良策,如果北大錄取他是國家之福,校長應該為國家社稷著想,趕緊破格錄取他……這樣的人,這樣的“長板”,你覺得美國的大學會要麼。


沈辛成


從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RIASEC)來看,這位小哥是一個藝術天賦極高的人。屬於典型A型的職業興趣傾向。

類型關係

霍蘭德所劃分的六大類型,並非是並列的、有著明晰的邊界的。他以六邊形標示出六大類型的關係。

相鄰關係

RI IR IA AI AS SA SE ES EC

CE RC CR 。屬於這種關係的兩種類型的個體之間共同點較多,現實型 R 、研究型 I 的人就都不太偏好人際交往,這兩種職業環境中也都較少機會與人接觸。

相隔關係

RA RE IC

IS AR AE SI SC EA ER CI CS ,屬於這種關係的兩種類型個體之間共同點較相鄰關係少。

相對關係

在六邊形上處於對角位置的類型之間即為相對關係,如

RS IE AC SR EI 、及 CA 即是,相對關係的人格類型共同點少,因此,一個人同時對處於相對關係的兩種職業環境都興趣很濃的情況較為少見。

藝術型(A)

    \n
  • 共同特點:
    \n
  • \n

有創造力,樂於創造新穎、與眾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現自己的個性,實現自身的價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實際。具有一定的藝術才能和個性。善於表達、懷舊、心態較為複雜。

    \n
  • 典型職業:
    \n
  • \n

喜歡的工作要求具備藝術修養、創造力、表達能力和直覺,並將其用於語言、行為、聲音、顏色和形式的審美、思索和感受,具備相應的能力。不善於事務性工作。如藝術方面(演員、導演、藝術設計師、雕刻家、建築師、攝影家、廣告製作人),音樂方面(歌唱家、作曲家、樂隊指揮),文學方面(小說家、詩人、劇作家)。

數學是邏輯性條理性特別清晰的一個學科。大部分人是屬於C型的。

而AC正好是兩個相對的興趣方向,一般人不太會同時擁有兩個相同的方向。所以他藝術天分很高但是數學不好屬於正常。

加上他從小就開始選擇自己興趣方向且不斷地鍛鍊,培養了自己的頂端優勢,使這一優勢成為一個特別優秀的點。

換一個說法,如果你數學也如他的爵士一樣超群和卓越,但是你五音不全,一樣可以出類拔萃。如果這正好也是你的興趣的話。


校園招聘小師傅


浙江衢州18歲少年方正天被美國麥克納利史密斯音樂學院錄取了!關鍵是這個18歲男孩數學長期不及格,150分的數學試卷往往就是20分左右的成績。卻沒有阻礙他走進美國名校的步伐。

方正天的成功來自於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優勢

在方正天的父親方正明看來,指引方正天走向了充滿輝煌的道路的是他的天賦。方正天的音樂節奏感,是家族遺傳,“他爺爺彈了一輩子的棉花,非常有節奏感”。方正明說。

從方正天很小的時候,方正明就不斷地將兒子帶到各種琴行、吉他培訓班、葫蘆絲培訓班去旁聽。方正天4歲時,喜歡上了爵士鼓,常常趴在樂行的爵士鼓邊聽著節奏不肯走。4歲的方正天開始拿著小棒槌不斷地敲打著家裡的盆盆罐罐,敲擊的節奏讓幼小的他非常興奮。5歲那年,爸爸方光明把他送進了衢州市區最好的一家爵士鼓培訓班。

方正天的爵士鼓天賦很快顯露出來,和同齡人相比,他的爵士鼓成績永遠第一。   

15歲那年,讀初二的他參加了浙江省A級音樂特長生考試,高分通過。但文化成績卻一直不理想,特別是數學,常常學得很吃力。

為了考上好的高中,方正天一度中斷練習爵士鼓,全力衝刺中考,順利考上了衢州高級中學。進入音樂班後,繼續練習爵士鼓。

而數學成績越來越差,150分的數學試題,他一般只能考20多分,甚至只有10多分。

父親方正明卻仍然支持孩子學有專長,練習自己感興趣的爵士鼓,學校也有他的爵士鼓訓練室。方正天也開始參加各類比賽,拿到各種獎項,知名度越來越高。最後通過了托福考試,被美國名校錄取。

如果方正天的高中學校和他的父親,逼他放棄自己的優勢和興趣,為了高考去拼命補數學,恐怕就不會有今天的方正天了。

我們都被“木桶理論”忽悠了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需要設法加高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高度。這是著名的“木桶理論”,常常被應用於學校教育。學校老師也經常對我們說,數學成績這麼差,會給總成績拉很多分的,需要在數學上多下點功夫,不行“開開小灶”補補課。

我們便經常看到家長和學校教師拼命地給偏科的學生補課,數學差的補數學,語言差的補語文,英語差的補英語,差生天天奔波在補短板的路上,最後身心疲憊卻收效甚微。

有一本書,名字叫《現在,發現你的優勢》,是美國蓋洛普公司兩位高層領導人寫的,這本書中有一個足以顛覆傳統“木桶理論”的觀點:任何人的成功之道在於極大限度地發揮優勢,而非克服弱點。

任何人都有自身的天賦優勢,而往往我們忽視了這些優勢,專門去找短板,以為把短板補上了就完美了。由於短板是我們的天賦劣勢,就會發現即使消耗了很多精力去補短板,依然不能得到我們想象中的完美,這讓很多人對自己失去了自信,認為自己永遠不可能做得很好。最終結果是,優勢被忽略,短板也沒補好。最終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方式。教育要做的是幫助兒童找到他的優勢,激發他的潛力,提供機會揚其長,避其短,增強其自信心,讓其長板足以掩蓋其短板。

國學大師季羨林,從上小學開始,便文理偏科嚴重,報考清華大學時,百分制的數學考卷,他只考了4分,但因其文科優秀,被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錄取;著名史學家吳晗,報考清華大學時,文史和英語都得100分,而數學只考了0分,後被清華大學史學系破格錄取。倘若按“木桶”理論,季羨林、吳晗這些大家需要補齊數學這科這門“短板”方可,但若真如此,也就沒有了國學大師和著名史學家了。

小編個人認為,義務教育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補補短,把基礎打好,過了這個階段,就可以積極拉長板,充分發展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優勢,喜歡什麼就專門研究什麼,把長處發揮到極限,一定可以開啟成功人生的大門!

更多教育好文,請關注“飛飛教育”


飛飛教育


最近浙江一位18歲的男生數學考了20分,被美國名校錄取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引發了大家的討論,我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其實我認為這在有些國家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一件事,但是在我們這個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國家,這是非常罕見的這也是為什麼能刷爆朋友圈的原因了。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男孩18歲的高中畢業生方正天他是一個數學長期考不及格的偏科生,他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鼓手。上個月,他被美國麥克納利史密斯音樂學院錄取,下個月中旬他將去美國求學,從一個普通甚至有些偏科的孩子,到一個用爵士鼓敲開國外音樂學院大門的鼓手,方正天放棄高考卻爭取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在我們對這個男孩羨慕的時候,他可能正在他家——一個地下車庫內敲著架子鼓,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是今天我想就此來談一談我對特長的看法,有人說決定一個水桶的存水量的是最短的一根木板,但是我不那麼認為,我認為決定一座山高度的往往是最高的那塊石頭,因為一個人只有一顆心一個腦袋所以我們只能專注一件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件事做好做精,成為該行業的精英,這樣你會發現你的視野一下子就開闊了,你的成就以後越來越多,舉個例子一個學校明年都產高考省狀元,一個學校本科過線率80%你會選哪個。一般的學校明著說遵從木桶定律但是那個不是按山頂定律執行。

我們也是一樣努力發展自己擅長的那一方面,堅信努力是有回報的,向那些名校明年都會降許多分錄取特長生。


亦然以後


這奇怪嗎?徐向前當年黃埔軍校數學最差生,北京本市人上北大清華只要600分,其它省市生要700分以上,上海本市人上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只妥600分,其它省市學生要700分r以上可以。這是為什麼呢?


南飛雁142913160


首先,是中國的教育很失敗!我不是針對個人或者是學校!以前有一個故事說,在外國有一個學生,老師問他長大了想幹什麼!他說要當一名雜技小丑!老師說,你定能有精彩的表演!在中國,老師會說你沒出息!!

其次,中國現在九年義務教育!名義上是義務,現在的老師課堂上不講課(重點)!只能靠補習來增加自己的收入!!這樣的教育能有用嗎!老師課堂上只能去學校應付時間!!!

最後,在中國官二代和富二代所上的學校不是名校就是出國留學!用錢砸砸砸!!!

附加:如果有媒體記者要知道哪裡的教師這樣!我可以說,在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最為嚴重!歡迎各路記者要暗查!!!
還有長泰縣巖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