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萬支問題疫苗去哪了?河北省衛計委與食藥監局「踢皮球」

問題百白破疫苗的去向是近期輿論關注焦點之一。

在流入210000萬支問題疫苗的河北,省衛計委與食藥監局在面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關於疫苗去向的提問時踢起了“皮球”。

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的簡稱,接種對象為3月齡至6週歲的兒童。至於這210000支被銷往河北的問題百白破疫苗的去向情況,7月22日下午,河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處長尹晨茹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委正在就此與省食藥監局溝通,目前本次和去年抽檢疫苗問題及後續處理、回應均由省食藥監局牽頭負責,我委配合。”

不過,22日晚間,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許彥增就上述問題回應稱,“還在開會,這些工作及情況省衛計委負責也最清楚,請向他們瞭解。”

此外,許彥增表示,相關問題還可聯繫該局負責新聞宣傳的宋紅霞。隨後,宋紅霞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述問題應該詢問衛生部門,並不歸食藥監部門負責,“我沒有接到通知說這些問題由我們回應。”

這其實是一樁“舊案”。因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公佈的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兩家企業所生產的問題疫苗流向及使用情況引發極大關注。

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2017年11月曾發佈消息,總局接到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報告,在藥品抽樣檢驗中檢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201605014-01、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批號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

經查,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該批次疫苗共計252600支,全部銷往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該批次疫苗共計400520支,銷往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銷往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0000支。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13日,即有網友在河北新聞網“陽光理政”欄目詢問:“河北接種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後是否有補救措施?”

這名網友稱,“我想諮詢2017年武漢生產的不合格疫苗接種後是否有後續措施?防疫部門說沒有得到上級通知。那請問到現在都快一年了,是怎麼處理的?孩子打了這些不合格的疫苗雖然解釋是無毒,但是也沒有起到防疫作用啊。我諮詢當地衛生部門說上級沒有通知也不能補打,我們前兩針都是武漢生產的這批次不合格疫苗。這個解決辦法到底什麼時候出臺?”

“陽光理政”欄目的“受理信息”顯示,7月13日,該留言按屬地管理原則已轉發到河北固安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而固安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在當日表示已受理該留言後至今未作出回覆。

另外,在流入25萬多支問題疫苗的山東,澎湃新聞7月22日採訪獲悉,自去年11月份查出問題疫苗後,山東省已經對未接種的疫苗啟動召回,同時制定了對已經接種百白破問題疫苗的兒童進行重新接種的計劃,但是目前尚未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