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茶禪一味—— 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曾祥裕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我是風水道中人,對茶有一種天然的親近。因為茶是飽含天地山川精氣之靈氣,與學易之人散淡之性相吻合。但是,我對茶道的認識還是緣於一次佛界法師的開示。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這是一次難得的茶會,座中有來自各地的法師有寂光、則慧、瞭然、顯德、法印、靖淳等朋友。名如其人,法師的法號頗有禪味,讓人細品。

茶可明心見性。精瘦的則慧法師,言行之間,透出一種超凡脫俗的飄逸神韻。她17年前出家一心學佛,其間在南國廈門喜上喝茶,從此茶成為人生伴侶。她精於品茶,讓茶店老闆不得不對其刮目相看,主動奉獻鎮店之寶,讓其品嚐。她在為我們沏茶之時,那種專注那份優雅,不時點評所品之茶的色﹑香﹑味,伴著嫋嫋茶香,給人以賞心悅目的享受﹐讓在座者無不體驗到身心皆與茶相攜相助的感受﹐在慢酌細品間,心靈得到一種淨化和洗禮,不時歡聲笑語,釋放出一種曠達的天性。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這一夜,各位法師把珍藏的好茶奉上,一一品嚐,竟喝了五六個品種。褐色的外表,潛藏著各自的獨有的清香與淡然。茶初入口,不覺其味,待茶液滾入深處,那份濃濃的茶愁,淡淡的茶香,自身體深處散發至四肢,舌尖,鼻腔,眼瞳,髮絲,似全身置於清新的美妙仙鏡中,又如沐浴在夏日樹蔭下,清爽怡人。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茶使人微醺” 。顯德法師臉色紅潤,連說從來沒有這樣喝過茶,喝出如此興致。 

 這一夜,我認識了則慧等法師的不凡品性,他們個個對佛學頗有造詣,如今成為弘法的棟樑之材。在長期修行中,各自以茶為友,以茶敬友,在交往中無名利之爭,唯有心靈相通﹑性情相投的知遇之愉悅。

這一夜,我從各位法師所論的茶道中,悟到風水與茶道有天然淵源。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在中國茶文化中,貫徹著周易的和諧精神。陸羽創中國茶藝,無論形式、器物都首先體現和諧統一。

他所作的煮茶風爐,形如古鼎,整個用《周易》思想為指導。而《周易》被儒家稱為“五經之首”。除用易學象數原理嚴格定其尺寸、外形,這個風爐主要運用了《易經》中三個卦象:坎、離、巽,來說明煮茶包含的自然和諧的原理。坎在八卦中為水;巽在八卦中代表風:離在八卦中代表火。陸羽在三足間設三窗,於爐內設三格,三格上,一格書“翟”,翟為火鳥,然後繪離的卦形,一格書坎,繪坎卦圖樣;另一格書“彪”,彪為風獸,然後繪巽卦。陸羽說,這是表示“風能興火,火能煮水”。故又於爐足上寫下:“坎上巽下離於中”“體均五行去百疾”。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天地自然,五行和諧是中國人辯證的自然觀。風水的核心就是和諧,講究天人合一。 中國茶道和風水都敬畏大自然和尊敬人。

茶人們習慣於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託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

中國羅盤有地盤、人盤、天盤之分,三盤之中勘測風水佳地定乾坤。

  這一夜,我的思緒如同天馬行空,無邊暇想。品茶之道與勘測風水有相似之處。中國歷史上,無論煮茶法、點茶法、泡茶法,都講究“精華均分”。好的東西,共同創造,也共同亭受。從自然觀念講,飲茶環境要協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藝手段既要與自然環境協調,也要與人事、茶人個性相符。青燈古剎中,體會茶的苦寂;琴臺書房裡體會茶的濃韻:花間月下宜用點花茶之法;民間俗飲要有歡樂與親情。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從社會觀說,整個社會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友誼。茶壺裡可裝著天下宇宙,壺中看天,可以小中見大。

看風水的體驗何嘗不是如此呢?青山綠水之中苦苦尋覓一個風水寶地,尋龍,審龍,察水之間,只為龍、穴、砂、水諸元素得到合理搭配,和諧共處。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動靜之間講空靈。

風水與茶道同樣講水,都取水質既清潔又平和。煮茶之水,不宜湍流飛瀑。枯井之水也不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過於靜止,就要陳腐,喝了也要生病。 同樣,風水看重水形和水質。

郭璞在《葬書》中指出:“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緊乎形,應忌乎湍激,謂之悲泣。朱雀源於生氣,派於未盛,朝於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囚謝,以返不絕。法每一折,儲而後洩,洋洋悠悠,顧我欲流。”

茶道講“和”,“和”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和而陰陽相調,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風水的精髓也是“和”,人與自然環境的大和諧,天地之間龍穴砂水的小和諧。 “靜”是中國茶道靈魂能以奠立和實現的憑藉,“和”是因“靜”而“和”的,沒有“靜”的氛圍和境界,“和”是一份殘缺的心靈。

風水師山水之間跋涉,常屏息駐足遠眺群龍的氣勢,靜靜與山水對話,眼瞅腳下所尋之穴場而凝思不語。 茶道追求“真”。“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中國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義:

1.追求道之真,即通過茶事活動追求對“道”的真切體悟,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過品茗述懷,使茶友之間的真情得以發展,達到茶人之間互見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過程中,真正放鬆自己,在無我的境界中去放飛自己的心靈,放牧自己的天性,達到“全性葆真”。

愛護生命,珍惜生命,惜福感恩,讓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暢適,讓自己的一生過得更真實,做到“日日是好日”,這是中國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層次。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最好是真山真水;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含了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

同樣,風水也是全力求“真”。“龍真穴的”,容不得一點虛假。風水師能否慧眼判斷周圍環境的吉凶,就在於其心血是否澆灌在這四個字上。

與眾法師品茗是人生一大樂事。在我人生旅途中難得有如此心靈放飛的愉悅。則慧法師對顯德法師說,喝茶如此開心,可有利於身心健康。開心就是“怡”,它是“靜”的怡,“和”的怡,因為“怡”是靈魂的跳動,是脈搏,是瞬間的人生頓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絲絲感動和一次次顫抖。

我認同她的這番精闢點評。 一個風水師的快樂莫過於為福主找到一個風水寶地,因為這是皆大歡喜事情。求吉避兇,為人帶來吉祥和安康,是風水師的神聖使命。這也是體現一個風水師的人文關懷和生命價值。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我從這次茶會中,品著清心爽口的玉液,讀出了人生新的詩意,品出人生感悟和超凡脫俗的韻味…… 夜深了,茶越泡越淡,我們的談興卻越來越濃。留存齒頰之間的茶香時時觸動大家的情懷。

時近午夜,大家才戀戀不捨離開茶會。法印法師發出感慨說,她的茶齡也有五六年,但是如此喝法讓她有點“鳳凰涅磐”。 

茶禪一味——我與佛門法師品茶的感悟

 則慧法師提議“ 以慈雲茶聚”為題,集思廣益,撰寫兩幅對聯以志紀念:

(一)上聯:檀香 茶香 道香 香香泌心脾(則慧法師)

下聯:水味 禪味 法味 味味滌塵埃(寂光法師)

(二)上聯:訪山探水 水亦水(諸法師總結)

下聯:品茶論道 道非道(瞭然法師)

與會者:寂光法師、則慧法師、瞭然法師、顯德法師、法印法師、靖淳法師、曾祥裕老師、金華小居士等於寧海慈雲佛學院小客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