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白熱化,殺出血路不如另闢蹊徑

蛋友提問:

蛋蛋您好!現在國內電商競爭已到白熱化程度,小店很難活下去,聽朋友聊起用國外的app,在阿里巴巴上進貨賣貨給外國人,生意不錯。想請教一下二位,這條路怎麼樣,怎麼樣能殺出一條路。謝謝!

蛋蛋回答:

互聯網人開始搞新零售,做線下市場,是因為互聯網流量增長放緩,流量獲取成本加大。

電商白熱化,殺出血路不如另闢蹊徑

對流量的搶奪導致了國內電商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但是你需要了解的情況是,在國外,電商競爭也已經到達了白熱化程度。

和國內一樣在國外面臨的同樣是行業裡出現的巨頭,對小店造成碾壓式的打擊。但是隨著其他國家的發展還有更多的機會。

國外電商已經經歷了3個時期,開始經歷第4時期。

電商白熱化,殺出血路不如另闢蹊徑

第一時期是發生在中美的戰場,國內淘寶早已飽和,開始以ebay主戰場,通過價格差向美國、歐洲等國家暴力輸出。

這些早期入住的賣家,完成了資本的積累。一部分人在美國當地建立庫房,對物流成本進行壓縮,形成了自己的行業壁壘,後來者很難突破。

第二時期是多點開花階段,以ebay、亞馬遜、wiss等電商平臺為戰場,海量中國賣家向美國及歐洲等國輸送產品。

因為受上一時期仿牌的影響,電商平臺的註冊資格難度增加。加強假冒劣質產品的監管,所以這一時期的電商開始關注價格、質量的提升,通過高性價比來搶佔市場。

電商白熱化,殺出血路不如另闢蹊徑

而此時平臺散戶已經喪失競爭力,有貨品資源,供應鏈源頭的義烏商人等成為這一時期的佼佼者。

第三時期是企業巨頭交戰的時期,速賣通、蘭亭集勢、敦煌網等有更多資源的企業,在俄羅斯、巴西、印尼等國的電商領域上鏖戰。

他們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更強,對上游的供應鏈也有很強的議價能力,且因為大資本運作,互聯網補貼的老模式,也讓他們對消費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所以現在從事國外電商,首要考慮的是市場飽和度,要考慮去做哪一個國家的電商。

中美歐作為電商第一世界已經飽和,俄羅斯、巴西、印尼等第二世界大佬在交戰,但是作為第三國家的非洲,華為系的非洲電商kilimall在2015年在中國開始正式招商,這表明了非洲電商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機會。

電商白熱化,殺出血路不如另闢蹊徑

其次是對電商產品的選擇上,非洲輕工業不發達,日常消費類產品比較缺乏,和歐美市場相比,非洲市場的需求更穩定一些,因為這些商品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必需品。

但是同其他過國家一樣,義烏等供應端也會用價格優勢搶佔低端市場,所以做電商對商品的選擇也很重要。

非洲雖然存在很多機會,但是因為在北美、俄羅斯、印尼等國家電商大戰中經歷過的電商人們,他們會用以往的經驗迅速建立優勢,但是相比較已經飽和的其他市場,非洲還有很多空白市場,在電商領域存在大量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