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史上最牛的一次會議,同時也是基建工程兵的共同記憶

導語

1977年10月8日至11月5日,基建工程兵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國務院有關部副部長,基建工程兵各部辦公室,各支隊、大隊主要領導,部隊基層幹部,技術人員、工人、戰士和先進單位代表,共1044人。10月24日,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以及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這樣高的規格,在基建工程兵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基建工程兵史上最牛的一次會議,同時也是基建工程兵的共同記憶

1977年10月8日至11月5日,基建工程兵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國務院有關部副部長,基建工程兵各部辦公室,各支隊、大隊主要領導,部隊基層幹部,技術人員、工人、戰士和先進單位代表,共1044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餘秋裡,國務院副總理王震、谷牧,以及國家建委負責人出席了開幕式,谷牧副總理在會上作了講話。10月24日,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鄧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常委李先念、汪東興等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接見了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1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李先念、陳錫聯、餘秋裡,以及軍委三總部領導,聽取了李人林關於基建工程兵工作情況彙報,對基建工程兵的建設發展等,作了重要指示。

這次會議的任務是,貫徹黨的十一次代表大會精神,總結基建工程兵部隊建設的經驗,表彰先進,樹立典型,部署任務,動員廣大幹部、戰士和職工,為迅速把部隊建設成大慶式的基本建設突擊隊而奮鬥。

谷牧副總理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谷牧指出:基建工程兵是一支新型的隊伍,部隊成立以來,廣大指戰員埋頭苦幹,為國家建設作出了不少貢獻。根據中央的部署,國家要進行大規模的基本建設,今後至20世紀末23年的基本建設規模和形成的生產能力,將比前28年成倍增長。任務艱鉅,時間緊迫。這就要求基建工程兵承擔起比過去要大得多的任務,在各方面走在地方施工隊伍的前面,要英勇戰鬥,保證實現。谷牧在講話中強調:要緊跟大好形勢,加快基建工程兵的革命化、現代化建設;要搞好部隊建設,突出抓好揭批“四人幫”、整頓好各級領導班子、廣泛開展工業學大慶、切實加強對部隊的領導等項工作。

會議認為,11年發展建設的實踐證明,基建工程兵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正如周恩來總理所預見的那樣,“一旦有事,好處無窮”,“大有前途,前途無量”。

國家建委副主任、基建工程兵辦公室主任李人林在會上作了總結報告。李人林指出,11年來,基建工程兵部隊為國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這支部隊戰鬥在我國鋼鐵、煤炭、交通、水電、石油化工、水文地質和國防工業等基建工地上,為國家新增了鐵礦石採選、鍊鋼、採煤、水利電力、化工和軍工的生產能力,還出色完成國家交給的修築公路、機場,水文地質勘探和搶險救災等任務。基建工程兵各施工部隊共完成建築安裝工作量33.6億元人民幣(當時幣值)。其中1974年以來就完成15.7億元人民幣,給國家新增鍊鋼能力222萬噸,鍊鐵能力90萬噸,軋鋼能力200萬噸,鐵礦生產能力320萬噸,選礦能力756萬噸,煤炭生產能力360萬噸,發電量42.7萬千瓦,建成鐵路254公里、公路874公里。其中大型項目有江油長城鋼廠,鞍鋼150噸氧氣頂吹轉爐、弓長嶺大型選礦廠,本鋼第二鍊鋼廠和一一五〇初軋工程,酒鋼鍊鐵系統和樺樹溝鐵礦,貴州盤縣煤礦,陝西韓城煤礦桑樹坪礦井,映秀灣水電站,應城化工廠,重慶地區常規武器研製系統等工程81個。水文地質普查部隊從1974年組建後,已完成普查面積73萬平方公里,完成鑽探工作量28.25萬米。在嚴重乾旱的陝北志丹縣、河西走廊、新疆的焉耆等地區找到了水源,在西南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發現600多條地下暗河。部隊在普查中,探採結合,給地方打井400多眼,還發現了溫泉和石油煤炭等資源。鈾礦部隊完成普查面積6.65萬平方公里(不含1974年以前數),鑽探252.2萬餘米,探明和提交了2個大型、3箇中型礦床,水冶產品完成工業總值6.89億元,上交利潤4719萬元。

部隊正在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有:鞍山鋼廠擴建工程,本溪鋼廠1.7米軋機和其他改造工程,唐山開灤4個煤礦的修復和陝西韓城、河南平頂山、遼寧鐵法3個大型煤礦的建設,國外引進的遼陽化纖廠和湖北化肥廠,河北潘家口水庫,新疆天山戰備公路,北京地鐵以及首都機場等國家重點項目。基建工程兵還參加了唐山、海城和四川松潘、平武抗震救災,以及河南抗洪救災,充分顯示了基建工程兵的優越性。

會議提出了基建工程兵的奮鬥目標:苦戰3年,到1980年,把2/3的大隊建設成為大慶式的基本建設突擊隊。然後再用3年時間,全面普及,並繼續向革命化、現代化的高標準邁進,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都要達到或超過同行業的先進水平,實現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生前的期望,把部隊真正建設成為一支思想、技術、紀律、作風全面過硬的“基本建設野戰軍”。具體要求是:

施工部隊,勞動生產率要有大幅度的提高。到1980年,原有的施工部隊人均達到4000元,比1976年增長60%。新接收的部隊平均達到3000元,比目前增長1.5倍。1978年工程質量合格率要達到100%,優良品率達到60%~70%,工程成本降低3%以上。凡任務飽滿的部隊,一二年內要扭虧增盈。

水文地質普查部隊,到1980年要堅決完成190平方公里的水文地質普查任務,提交的水文地質普查報告,質量符合國家驗收標準。

鈾礦地質礦山部隊,到1980年,地質鑽探要比1977年增長40%以上;水冶產品比1977年增長50%以上。

會議強調: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要放手發動群眾,緊密聯繫部隊實際,繼續整頓各級領導班子,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二字”方針,調整組織編制,壓縮非生產人員,加強施工管理。狠抓技術訓練,提高工程質量,搞好經濟核算,在扭虧增盈上下功夫。

為表彰先進,振奮精神,激勵部隊,會議宣佈了《關於表彰基建工程兵大慶式紅旗、標兵、先進單位和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的決定》,樹立了11個大慶式紅旗單位、13個大慶式標兵單位、206個大慶式先進單位;表彰了一批先進個人。《決定》指出:基建工程兵廣大指戰員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定不移地執行毛主席的建軍路線,貫徹落實基建工程兵“勞武結合、能工能戰、以工為主”的方針,深入開展學大慶、學大寨、學雷鋒、學“硬骨頭六連”的群眾運動,作出了突出貢獻,湧現出許多先進單位和英雄模範人物。他們保持了工人階級的優秀品質,繼承了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不怕艱難險阻,不懼酷暑嚴寒,穿林海,跨戈壁,修水庫,建工廠,找水開礦,築路架橋,為人民立了新功。大搞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精心組織,精心施工,高速、優質、低耗、安全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各部隊不怕“四人幫”打棍子、扣帽子,頂逆流,排干擾,理直氣壯施工,千方百計抓訓練,紮紮實實完成各項施工任務,勞動生產率達到或超過了全國同行業的先進水平,成為基本建設戰線上的突擊隊。為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推動基建工程兵部隊的建設,經國家建委黨組批准:

授予基建工程兵第1支隊第4大隊13中隊“思想紅、技術高的安裝中隊”榮譽稱號;

授予基建工程兵第7支隊修理區隊2中隊“技術革新模範中隊”榮譽稱號;

授予基建工程兵第21支隊第205大隊7中隊“大幹社會主義的先鋒中隊”榮譽稱號;

授予基建工程兵第42支隊第403大隊8中隊“勇攀高峰的掘進中隊”榮譽稱號;

授予基建工程兵第93指揮部第91 1大隊1中隊“團結戰鬥、英勇頑強的水文地質普查中隊”榮譽稱號;

授予基建工程兵第203師第622團4連“勇猛頑強的鑽探連”榮譽稱號;

授予基建工程兵第802大隊7中隊“思想紅的快速安裝中隊”榮譽稱號;

授予基建工程兵第851大隊6中隊“青藏高原築路先鋒中隊”榮譽稱號。

國家建委黨組還決定給上述8個單位記集體一等功,並與煤炭部樹為“煤炭工業戰線大慶式突擊隊”的第42支隊403大隊,在唐山抗震救災中被中央軍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災先鋒中隊”榮譽稱號的第2支隊12大隊11中隊、第61支隊601大隊1中隊等共11個單位,樹為基建工程兵大慶式紅旗單位。

樹立13個大慶式標兵單位:基建工程兵第3支隊第24大隊1中隊,第6支隊第51大隊9中隊,第8支隊第72大隊5中隊,第12支隊第111大隊3中隊,第21支隊第204大隊2中隊,第41支隊第402大隊11中隊,第42支隊後勤部總庫物資庫,第51支隊第502大隊6中隊,第22指揮部第201大隊7中隊,第91指揮部第902大隊3中隊,第201師第601團鑽探3連,第203師第619團4連,第205師第642團8連。基建工程兵辦公室決定給上述13個大慶式標兵單位記集體二等功。

同時表彰的先進集體還有基建工程兵第1支隊1大隊修理中隊等206個大慶式先進單位。

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有:曾被譽為“吊裝大王”、在建設“遼化”中創造新成績的工程師張世剛,興建毛主席紀念堂的先進標兵工程師程祖明,研製成功空氣壓力天平的青年技術員任正非,試製成功電子光子比色計等新型儀器的技術員李萬山,創造膠體電瓶新工藝的某部修理2中隊代表趙寬林等,共333名英雄模範、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

在這次基建工程兵工作會議上,對整編組建基建工程兵承擔國家重要工程建設的優越性,以及大型施工工程組織、管理方面的經驗,基建工程兵建設的特點、規律和經驗進行了總結,為更好地加強和促進部隊建設、履行使命任務做了思想理論準備。

基建工程兵部隊軍政素質有很大提高

許多部隊能打大仗,打硬仗,施工能力不斷增強。1975 年建成的本鋼一一五O初軋工程,前後只用了22個月,一次試車成功。第61支隊承擔的潘家口水庫工程,1976年提前截流,原定8年建成的計劃,可以提前兩年完成。第403大隊在桑樹坪煤礦施工中,巖巷掘進月月超千米,最高月進尺2900多米,實現大面積持續穩產高產,被樹立為全國煤炭系統大慶式基本建設突擊隊。勞動生產率1976年比1973年翻了一番。

積累了豐富的組織大型

工程施工管理的經驗

經過10餘年的建設,特別是經過組織國家大型工程施工,開展學鞍鋼、學大慶活動,學習地方施工企業的先進經驗,結合各部隊承擔的任務和組織各種工程施工的特點,摸索總結出了一套組織大型建設工程施工的經驗,特別是組織施工和施工管理的經驗。努力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成本方面達到或超過同行業的先進水平。在施工管理中,各部隊結合施工任務,學習地方企業管理方法,建立了一整套組織各種大型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如第3支隊經過實踐,加強技術管理,採用“三結合”的辦法,建立了圖紙會審、技術交底、材質檢驗、三級自檢等十項技術管理制度。一些支隊、大隊,在各項工程技術指標和工程定額、成本核算、材料消耗定額與管理,其他各項經濟核算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積累了經驗。在抓好完成施工任務,提高施工質量工作的同時,大力加強和做好各類工程施工中對部隊的管理、安全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

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技術骨幹隊伍

各部隊在加強技術訓練,努力提高施工生產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各施工部隊堅持領導幹部、戰士工人和技術人員三結合,突破各種施工技術難關。本著幹什麼、學什麼的原則,以老帶新,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戰”前練兵,學習掌握各項專業技術。以辦技術夜校、小型訓練班的形式,提高部隊整體施工技術水平,各部隊的平均技術等級普遍達到2 ~2.5級。積極開展技術革新,推廣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改進施工方法。根據基建工程兵辦公室的要求,各部隊依靠群眾,堅持自力更生,貫徹兩條腿走路和土洋結合的方針,努力實現吊裝、垂直和水平運輸機械化,特別是在土石方、預製件加工、混凝土澆築、築路、井巷掘進等主要作業中,努力實現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各部隊充分發揮部隊現有機修力量的作用,管好用好現有機械裝備,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認真抓好機械裝備的維修保養,積極製造小型施工機械,自己武裝自己,提高了施工技術和機械化水平。

會議談到,國務院有關的工交各部,冶金部、水電部、交通部,還有其他的部都計劃擴建部隊。有的要成倍增加,要基建工程兵當主力軍,承擔大型的建設項目。這樣,就需要大量的十部特別是技術幹部,這就要求要大力培養技術幹部,提高部隊的科技水平。積極採用新技術,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十幾年的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例如:第403大隊井巷掘進連續20幾個月超千米,3年多就能建成300萬噸的大型礦井。他們施工速度快、質量好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力推廣井巷施工的五項新技術,僅耙鬥裝巖一項新技術,就比過去提高工效近10倍。第801大隊在整編初期機械裝備水平很低,勞動生產率只有兒百元,他們堅持開展技術革新,自己武裝自己,自制和改革機具200多臺,改善了裝備狀況,勞動生產率達到5000多元。第404大隊在鐵法礦區施工中,採用帷幕施工法先進技術,400多米的豎井一年掘進到底,這是國內豎井掘進的最高水平。第201大隊研製成流動式混凝土攪拌站,後臺上料全部自動化,效率比過去提高10倍,過去20多人操作,現在只要2人操作,節約了大量人力。第26支隊第251大隊研製成功射流衝擊迴轉鑽,使鑽探效率提高20%~50% ,成本降低60%。第1支隊狠抓技術革新,技術培訓,技術水平提高較快,人均勞動生產率達到3000元以上。會議認為,要想提高勞動生產率,高速度發展生產,加快部隊建設,就必須熱心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把科學技術搞上去。這是十多年兵種各部隊施工生產的一條重要經驗。

機動靈活,突擊性強

基建工程兵一支2萬多人的隊伍,連同上萬噸的裝備,一般一二個月就可以開赴新的現場,投人施工。在緊急情況下,能工能戰的突擊作用更為明顯。幾年來,先後參加了許多搶險救災鬥爭。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基建工程兵部隊迅速出動1.5萬餘人、500多輛汽車和38臺吊車,28個醫療隊,搶救群眾,收治傷員,搶修公路、橋樑、水庫和工廠,幫助群眾蓋簡易住房。部隊只用了17天的時間,就突擊搶修好唐鋼的變電所、製氧站、一號轉爐等六項工程,提前煉出了“抗震志氣鋼”。唐山人民稱讚這支部隊“樣樣都能幹,真是人民的子弟兵”。

吃苦耐勞,能夠承擔艱鉅任務

水文地質部隊在人跡罕見的戈壁沙漠、深山、沼澤地區流動作業;在天山、青藏高原築路的部隊,堅持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寒缺氧地帶施工。這樣的任務,一般地方施工隊伍承擔是有困難的。因此,有幾個部積極要求擴編這支部隊,煤炭部當時就要求擴編2 ~3個支隊。

解決了施工隊伍更新問題

部隊實行義務兵役制,平均年齡保持在25歲左右,兵員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從根本上解決了施工隊伍的更新問題,併為國家輸送了大批政治、技術骨幹。

這次會議,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基建工程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基建工程兵組建後11年建設發展和施工生產的經驗。國務院和基建工程兵領導的講話,對如何貫徹執行好“十二字”方針,發揚人民解放軍優良傳統,整頓好領導班子,加強基建工程兵部隊全面建設;如何進一步發揮基建工程兵優勢,對施工生產實行科學管理,高質量地完成好黨和國家賦予基建工程兵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任務,作了深刻的闡述。會議提出的基建工程兵奮鬥目標,對先進模範單位和個人的表彰獎勵,進一步激勵了廣大基建工程兵指戰員的鬥志,決心振奮精神,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次工作會議後,基建工程兵的建設發展進人一個新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