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讓英雄走進平民的心田打Call

为让英雄走进平民的心田打Call

7月9日,湖南衛視《平民英雄》欄目首播大學生走近“湖南好人”系列專題《我們的旗幟》節目,收視與口碑雙雙爆棚,引發網友熱議。筆者反覆看了幾次,也深深為之感動,認為這是價值觀宣傳教育最完美的呈現形式,為平民英雄打《我們的旗幟》Call。

無論多麼偉大的作品,也無論多麼動人的故事,要想讓他人感動,首先得自己感動。由湖南省文明辦聯合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打造的系列專題《我們的旗幟》,從首篇播出的節目來看是做到了這一點。通過大學生的親身體驗,把自己最感動、最深刻的故事,以最生動、最簡節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讓觀眾身臨其境、身同感受。在觀看中故事中不知不覺受教育受感染。畢業期播出此片,可謂是:“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

把高高在上的說教,變成的實實在在故事。為什麼很多的英雄事蹟,先進典型,很難走進人們的心田,並不是英雄們的事蹟不感人、不典型,而是呈現出方式給人高不可攀、敬而遠之。《我們的旗幟》特別節目通過大學生去體驗“湖南好人”的工作生活,讓年輕學子帶著成長中的困惑、思考,對如何走向社會、面對困難等問題,與“湖南好人”一起工作生活並與之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更何況這些優秀的“人物”,他們自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可學可敬的地方。近距離的挖掘、深入的觀察思考,自然會呈現出更生動的故事。

大學生是人生當中思想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價值觀正在形成的最佳期,更是最困惑、最迷惘的時候。一句話,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口”,何去何從最為糾結。成長的苦惱自然難免,而通過與“湖南好人”深入接觸,同工作、同生活、同勞動,潛移默化感受到“向善向上”的力量,更真正地感受到奉獻、奮鬥的深刻內涵,不僅在說,更重在做。於是真正地感悟到“與其抱頭埋怨,不如放手去拼”。通過感動自己,記錄感人事蹟,傳播感人故事,然後感化他人,是一舉多得宣傳教育方式。

生動講好“好人故事”,讓“英雄”走進平民的心田。湖南衛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呈現方式,值得為湖南衛視平民英雄欄《我們的旗幟》打caall。這也是湖南省委宣傳部繼《社會主義有點“潮”》之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式通俗化、宣傳方式具體化和實踐內容生活化又一創新之舉。我們期待這樣的創新之舉越來越多,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讓我們的故事更動人,讓我們的“英雄”更深入地走進我們每一個平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