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這碗「雞湯」,幸福原來這麼容易

修行,不外乎就是修福報、修智慧。作為佛弟子,大家都知道修福報、修智慧的重要性。福慧不具足,你如何解脫?如何轉法輪?轉法輪靠什麼?不就是靠智慧、靠福報嗎?

今天你之所以不幸福,之所以被經濟所困,只有一個原因,不是沒有福報就是沒有智慧。可是人很可憐,寧可承認自己沒有福報,也不敢承認自己無知、沒有智慧。你們誰敢承認自己無知啊?你們都敢承認自己沒有福報,但卻不敢承認自己無知。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沒有福報嗎?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會被經濟所困嗎?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會被情感所困、被慾望所困嗎?智慧是萬法之母。

我們說修行人要有心胸、器量、格局、境界等等,但是如果你沒有智慧,你的心胸器量是打不開的,你的境界格局是提升不了的。我們修行人應該用心琢磨如何才能把智慧修出來。

要修智慧、修福報,離不開六個字——面對、接受、承擔。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不去面對它,怎麼接受它呢?你不接受它,怎麼承擔它呢?你不承擔它,怎麼超越它呢?

可是現在的人,當事情來的時候,都不願意去面對、接受、承擔。試問,一個人不願意面對事情,不願意接受事情,不願意承擔事情,他怎麼成長、怎麼修智慧、怎麼修福報呢?如何讓自己福慧具足呢?

任何事情來到我們面前,首先要去面對它。無論你是坦然地面對,還是惶恐地面對,哪怕是嚇得直哆嗦,也是一種面對的方式。

由於我們每個人內在的智慧不同,膽識氣魄不同,面對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是坦然地面對,有的人是心驚膽戰地面對,有的人是猶猶豫豫、進一步退二步地面對……不管是哪種方式,只要面對了,你就會成長,就會進步。

面對、接受、承擔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責任,是一個人成長的方式。

我曾經說過,凡夫俗子的道德底線是責任心,佛菩薩的道德底線是慈悲心。看凡夫俗子有沒有道德底線,就看他有沒有責任心。如果一個人說他修行成就了,開悟了,證果了,你就看他有沒有慈悲心。

喝了這碗“雞湯”,幸福原來這麼容易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