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就一個字……

禪是佛教的魂,也可以說是各行各業最高境界的魂。

實際上中國的玄學、易經八卦,也是禪的思想、禪的境界。

有人把中國的儒釋道文化用一副精煉的對聯概括了:諸子生百家,三教衍九流。

百家,是從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等諸子衍生而來,講的都是宇宙人生之理。

九流,是從三教中衍生而來,三教又是諸子的根源,無論哪一“子”,都通達三教。

三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都是聖人,他們都通曉禪,都是從禪裡面衍生而來。所以說三教是一體的,九流是同源的,百家講的都是同一個理,萬法入的都是同一個門。

正所謂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要想了解中國文化,就必須瞭解諸子和三教。

什麼是禪?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狀態。

為什麼我們要學禪呢?禪與我們的生活、人生以及現實社會有什麼關係呢?不學禪行不行?

你可以不學禪、不信禪,但是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時時處處都包含了禪的狀態(境界)、禪的思想。你可以不稱之為“禪”,但是禪無所不在,無處不是。

一個真正懂禪的人,一定超越了自我,能與環境、與萬物融為一體。懂禪的人是沒有自我的,在為人處事中,他一定會換位思考,甚至直接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雖然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一直是以道、以德、以仁義禮智信來教化百姓,百姓則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方向。但是現代多數中國人並沒有繼承祖先的文明和寶貴的文化傳統,傳統文化到現代已經斷層了。

失去教化的中國人變得沒有信仰,以物質為導向,不擇手段地追逐錢財,為自己謀利益,變得自私、狹隘、頭腦複雜,不講遊戲規則,不講信用。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最終的文明,一定是歸於簡單。

簡單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而禪就是一種簡單的狀態。人變得複雜容易,從複雜變成簡單則非常不容易。

有時候我們做得到,但是不敢做,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境界不夠,而境界最能體現禪。

當我們考核一個人時,能力固然要看,但最主要是考核他的境界,因為境界包含了一個人的品質,而一個人的最高品質也是歸於簡單,歸於禪。

如果你的生活真的迴歸到簡單,做事情時,就不存在很辛苦、很累,或者沒有辦法的情況。在五十歲之前,我們往往把事情看得很複雜,做事情時,不管它適不適合我們,只要自己喜歡就去做,就去嘗試。

五十歲以後,我們逐漸開始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做事情了。有些事情雖然很好,但不適合我們,就不去做了。

五十歲之前做事,體現的往往是能力,是做加法;五十歲之後,體現的則應該是境界,是做減法。

修禪,剛開始也是做加法,最後轉成減法,減到沒有一法,歸於零。

修過禪的人都知道,剛開始讓你的心有所住,你才會回到當下,達到一心不亂。當你能時時迴歸當下,一心不亂時,才開始修無為法,什麼都是不做而做了。

這個“不做”,並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不適合我們的不做,做一些適合我們的。

例如我是和尚,雖然寺廟有很多商機,但是這不適合我,我就不做,而讓俗家弟子、信徒們去做。我們和尚做什麼呢?研習佛法、傳播佛法。

懂禪的人給自己做的人生定位和選擇都是很準確的。當你達到了禪的境界,你的人生會變得越來越輕鬆,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解脫。

禪不是佛教,但是佛教、其他宗教,甚至各行各業都包含了禪。

各行各業如果最終不迴歸禪,不達到禪的高度,就意味著它無法突破,達不到這個行業的最高峰。

日本的稻盛和夫學了禪,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學了禪,國際上好幾個成功的企業家都學了禪,所以他們的事業達到了高峰,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一個字……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