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龍:歡迎提供幫扶線索 「愛心書包」送南充娃娃

解海龙:欢迎提供帮扶线索 “爱心书包”送南充娃娃

27日,解海龍做客“嘉陵江大講堂”。 記者 陳村銘 攝

27日下午,《紀實攝影的社會實踐———大眼睛背後的故事》專題攝影講座在市圖書館舉行。照片作者、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著名攝影家解海龍做客 “嘉陵江大講堂”,為我市攝影愛好者講述希望工程系列作品背後的故事。

第三次到南充 講述“大眼睛”

“我跟南充特別有緣,這已經是第三次來南充了,現場既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感覺很親切。”解海龍親切的開場語拉近了與大家的距離。講座中,他結合自身攝影創作實踐經驗,生動地與大家分享了他拍攝的《大眼睛的小姑娘》等希望工程系列作品背後的故事。

“1991年5月,我到安徽省金寨縣張灣小學採訪,在途中遇到了蘇明娟,當時年僅7歲的她斜挎著書包,跟在一群孩子後面走著,他們每天上學需要往返12公里的路程。沒想到的是,我在學校採訪拍攝時又發現了她。在她寫作業的時候,我悄悄按下快門,拍下了一張橫幅照片。但我不太滿意,我立即調整相機,將蘇明娟前面的兩個孩子作為前景虛化,焦點放在她身上。當她再次抬頭的時候,我迅速按下了快門。”解海龍說,小姑娘手握鉛筆頭、睜著一雙大眼睛,就這雙渴望的大眼睛感動了億萬中國人。照片發表後,被國內各大報紙雜誌爭相轉載,蘇明娟也隨之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

2009年,《大眼睛》照片在拍賣中以30.8萬元成交。解海龍說,他終於可以用自己的錢為孩子們修希望小學。“當時,蘇明娟還給我打電話說,解叔叔,就取名叫解海龍希望小學吧。我很感動,我說咱們誰的名字都別叫,乾脆叫大眼睛希望小學吧。”隨後,解海龍展示了一張照片,他感動地告訴大家,“這就是蘇明娟,她已當了媽媽,穿著十分樸素,這是她每天下班回家必經的路,她每個月拿出工資的三分之一做公益……”頓時全場掌聲一片。

提供幫扶線索 “愛心書包”送娃娃

除了“大眼睛”,解海龍還展示了希望工程其它系列作品,一張張照片記錄著中國教育的現狀和發展,一幅幅作品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解海龍不僅以影像為人們保留了一份珍貴的視覺文獻,更呼喚全社會共同關注失學孩子,幫助他們圓上學夢。

講座吸引了來自我市九縣(市、區)的攝影愛好者,在3個多小時的專題講座中,大家跟隨解海龍的講解,一同走進紀實攝影藝術,感受攝影藝術的魅力。

講座結束後,解海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同時也是一名紀實攝影家,他肩上擔著責任和使命。“現在,我們不應只注重於技術上怎麼拍,更要思考拍什麼,專注于思想的表達。”解海龍告訴記者,在拍攝中,不僅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拍攝的照片要有思想表達。既要通過影像表達對拍攝對象的人文關懷,又要傳達給社會,引起反思,讓更多人來關注。“總之,攝影就是檔案,用鏡頭記錄人們生活中的真實狀況,講述我們身邊的故事,反映時代的特點。”

據瞭解,解海龍曾在6年前來到南充,拍攝我市的留守兒童。他在嘉陵區橋龍鄉龍橋村拍攝的留守兒童照片,獲得了我市某企業家的關注,該企業當即對61名留守兒童進行了愛心捐贈。

最後,解海龍告訴記者,某愛心企業為孩子們提供了一批書包,他委託南充的影友及愛心人士多關注身邊的貧困孩子,特別是偏僻鄉村的孩子,歡迎愛心人士提供幫扶線索,他將把這一批愛心書包送到孩子們的手中,圓孩子們的讀書夢。(南充日報記者 王萍 實習生 趙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