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食用油選購的各種坑,都在這篇文章里

民以食為天,油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面對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食用油品種,到底該選哪種呢,真是讓人頭疼。選油也是一門學問,往下細看了解如何挑選優質油、健康油。

以植物油為主,輔以動物油

食用油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脂肪酸,而各種食用油的脂肪酸構成比例不同,對人體的作用就不同,那到底要怎麼選呢?

乾貨|食用油選購的各種坑,都在這篇文章裡

總的來看,食用油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兩大類,脂肪酸構成比例有較大區別。動物油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魚油,尤其是深海魚油這種奇葩除外,這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化學性質穩定,耐高溫抗氧化,且味道較香,使食物更加美味,能促進人的食慾;植物油不含膽固醇,主要的脂肪酸為不飽和脂肪酸(椰子油、棕櫚油、可可油除外,它們含飽和脂肪酸多)。

脂肪酸又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人體自身可以合成,也可以從各種肉類、堅果中大量獲取;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但人體不能直接合成,需要從植物油或魚油中獲取(如Omega-3和Omega-6)。

在選擇食用油時最好以植物油為主,植物油和動物油的攝入比例應為2:1。如果平時吃肉吃得多,那比例再高一點也沒關係。植物油的種類也應該經常更換,以均衡攝入各類不飽和脂肪酸,建議2-3個月更換一次,不要長期只吃一種油。普通人每人每日食用的油脂應不超過30克(大約為兩勺半普通白瓷勺)。

乾貨|食用油選購的各種坑,都在這篇文章裡

怎麼選出「優秀」的植物油

優先選擇單一植物油

植物油分為單一植物油與食用調和油兩大類,單一植物油的配料表中只含有一種原料,而食用調和油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成品精煉油按比例調配而成,能更大程度地達到脂肪酸的平衡,理論上更有利於人體健康。市面上的食用調和油多以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等為主要原料,價格便宜。

但是央視在2018年4月1日的《每週質檢報告》指出某些標有橄欖核桃、橄欖原香、山茶等成分的調和油卻是用90%以上的低廉的轉基因大豆油來冒充的。所以在沒有正式出臺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沒有硬性要求配料表中標明各原料油成分比例的情況下,在挑選食用油時建議優先選擇單一植物油,並且定期更換種類。

乾貨|食用油選購的各種坑,都在這篇文章裡

優先選擇壓榨植物油

食用油的製作工藝分為壓榨法和浸出法,壓榨毛油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繼續精煉,浸出油因為含有化學溶劑,不能直接食用,必須在精煉後達到國家標準才能食用,國標一級精煉程度最高。

  • 壓榨法(物理)

熱榨:原料需要炒制後經過120℃以上的高溫壓榨,香味濃郁,油色較深,不含水分存放時間較長。

冷榨:冷榨油的生產過程溫度控制在80℃以下,避免了原料的各種活性成分因高溫導致的熱變性,使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得到最大保留。油色清亮,但香味不足。

  • 浸出法(化學)

使用食品級溶劑油(六號氫氣油,正己烷等)將原料充分浸泡後高溫提取,再經過“六脫”工藝精煉而成,出油高價格便宜。

乾貨|食用油選購的各種坑,都在這篇文章裡

壓榨法由於採用的純物理壓榨,對原料的質量要求十分嚴格,最大程度保留了油料原本的滋味和營養元素,純天然無殘留,健康安全口味也更好,當然價格也更高;而使用浸出法一定會殘留化學溶劑,很難完全清除,而且在浸出和精煉過程中大部分天然成分會被破壞,使得到的油無色無味。

雖浸出油的國家精煉標準其實挺高的,符合標準的浸出精煉油肯定是對人體無害的,但是畢竟壓榨油是純天然流程,從健康的角度出發,首推冷榨油,從口感的角度出發,則推薦熱榨油,不建議選擇浸出的精煉油。

注:正規廠家出品的食用油,都會在包裝上面標註清楚是壓榨還是浸出,是不是轉基因原料,如果沒有標註清楚,一定是小廠或假冒產品。

用煙點匹配烹飪方式

食用油在超過煙點的高溫中會冒煙變質,多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容易氧化,會產生苯並芘致癌物、反式脂肪酸和其他有害物質,精煉程度對油的煙點也有影響。

乾貨|食用油選購的各種坑,都在這篇文章裡

建議根據食用油的發煙點來匹配自己常用的烹飪方式。

煎炸炒:玉米油、菜籽油、山茶油。玉米油的熱穩定性很強;菜籽油價格便宜;山茶油的煙點很高,營養價值豐富,適合家庭常用油,但含有大量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容易氧化,因此保存時要多加註意。

蒸燉煮:橄欖油、花生油。橄欖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但煙點低;購買花生油需要小心,若買到使用發黴花生榨的油容易含有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毒性強危害大。

在烹飪時推薦“熱鍋冷油”,不建議油冒煙了之後再下菜,避免食用油因高溫而產生有害物質。

用等級匹配烹飪方式

如果覺得上面的煙點太難記,也可以直接用油品等級去匹配常用的烹飪方式。

食用油新國標採用新的方式把常見的食用油(主要針對花生油和大豆油)劃分為一、二、三、四級,從一到四,其精煉程度逐漸降低。

乾貨|食用油選購的各種坑,都在這篇文章裡

相對來說,一二級油的精煉流程更為複雜,具有顏色淺,無異味,油煙少,有害雜質少等優勢,但同時,更復雜的流程也會讓其流失更多的營養元素,比如胡蘿蔔素。如果多用煎炸炒等烹飪方式,建議使用一二級油。

而品質相對來說略差一些的三四級油則剛好相反,顏色更深,略帶異味,油煙也大,雜質較多,但其營養元素也得以保留,比如葉綠素。如果平時多用蒸燉煮等烹飪方式,建議使用三四級油。

注:像橄欖油這種小品種還會分特級和中級,但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

貯藏方式也需要注意

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化學性質並不穩定,雖然食用油越大瓶越便宜,但與空氣接觸久了容易氧化變質。但隨著天然維生素E含量(0~95mg/l範圍內)的增加,油脂的氧化穩定性增強。因此,可以取1~2粒維生素E膠丸,刺破後將維生素E滴入油中,蓋上蓋子搖晃使維生素E均勻溶解,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氧化。

建議一次少量購買,避光、低溫、密封保存,不要把新鮮的油倒入舊油瓶中,並經常更換清洗油瓶。少用塑料製品盛裝,因為塑料中的增塑劑易溶於油脂使油產生異味。

總結時間

油是不能不吃的,最好還得混著吃,2:1也不難記,其實記不住也沒關係,一般人平時用植物油居多,多吃點肥肉就當補動物油了。

2-3個月換種單一植物油,比直接買調和植物油靠譜;壓榨油比浸出油天然健康,但只要正規兩者都安全;煎炸炒建議用一二級油,蒸燉煮建議用三四級油,煙點可以往上翻自己看;一次別買太多,最好別用塑料瓶裝油,可以用維E來減少氧化。

以上就是買油用油的知識了,如果看完覺得還行,不如順手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