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股票市場上的減持和增持?

離開水的魚三個空格


大股東減持對股票產生兩個不利的影響:

一是稀釋了二級市場的資金總量,因為大股東們減持1%,往往也會帶來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的資金流出證券市場,尤其是那些從財務投資角度減持籌碼的大股東們更是如此。一旦大股東們的減持行為具有持續性,那麼,將抑制A股市場的牛市氛圍,降溫A股市場。

二是從產業資本的角度提醒金融資本,因為連控股股東都開始減持,那麼,作為金融資本的中小投資者為何還要苦苦支撐呢?所以,大股東們的減持相當於提供了一個估值新標尺。

當然,減持也有兩個積極的影響。一是盤活了A股市場的籌碼,提升了A股市場的籌碼流動性。畢竟部分大股東的減持並非是因為股價嚴重高估,而是控股股東為財務問題而做出的減持動作。二是大股東們的減持籌碼一旦被市場所消納,且股價再度積極走高,那麼極有可能強化A股市場的牛市氛圍,就如同前期的中信證券、蘇寧電器等個股在限售流通股解禁後的持續減持聲中一路上漲一樣。


商錢路


一般通俗把股份比例超過5%的股東在二級股票市場中增減股票數量的買賣行為,稱為增持或減持。增持和減持不嚴定指散戶投資者的同類行為。要注意,增持和減持不是嚴格的詞彙,小到1手的買賣我們都可以歸入增持或減持的範圍,譬如這會買進1手,明天再賣掉。但我們要使這個討論有意義,無傭網

把您的提問限定於股權比例較大的投資者行為領域,使這個討論有意義些!

比較大的股東增持企業的上市股票目的要分開看:

  1. 從重大事項看。暫時性增加投票權,以此影響或決定某種重大事項,在事項結果出來後,再拋售股票。在姚王萬科大戰事件中,雙方不計成本的投入,都在爭奪公司董事會位置避免出局。

  2. 從逐利角度看。長期性增加股權,說明對該企業長期經營有信心,獲得更多分紅。無傭網認為“有信心”不是一個可靠的用詞,從資本——成本與收益的角度來看,投資該只股票上可以獲得比他其它所有領域投資更多的回報(機會成本),所以願意增持該只股票,這叫有信心!人們常說“有信心”的道理在這!

  3. 無奈的增持。當資本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同時外圍的經濟環境非常不好需要避險,同時內部又施行寬鬆貨幣政策時,資本無奈就購買收益超過市場資金利率的上市企業股票,該上市企業股票僅僅是回報率高於市場利率而已,並不是說多好。無傭網曾經研究發現,美國股市在近些年實體經濟未顯著改善情況下卻不斷高升,但是並不是所有股價都在高升而僅僅是行業中前10%的上市企業的股份高升。在全球經濟危險因素減少程度降低的情況下,這些資本就敢拋售這些股票然後去追尋更高的收益資產去了。這就是一種無奈增持。就像在風險大增的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國債價格大漲造成收益率跌至零,全球各種資本還是樂此不疲!

減持和增持是硬幣的兩面,上面說完增持,反過來就是減持!不再贅述!
更希望上述解答能回答你的疑惑!

無傭網


股票上的減持和增持,就好比賣買,有買肯定有賣很正常不過的。

看在股東或大股東的份上,辛辛苦苦那麼多年了,終於把公司做上市了,肯定多少會減持換現的。在我國,不是說很多公司不想做百年企業,而是還沒形成風氣,外部的原因存在很多不定因素,這個具體就不明說了。

股市,而且被幹預的因素很多,如果你上市了,不減持,遲點自己都後悔,某某一個政策或某某的某些言論就可以讓股市大跌,缺乏安全感,所以大股東在上市後,往往找機會減持。

增持,也是有的,比如看好公司發展,或股票已經跌落到很低的位置,買了,以後升了,再賣是賺錢的,增持的一般是和公司相關的人,或看好公司前景。

所以減持和增持是很正常的。


籌之


增持和減持不要天真的認為,增持就會漲,減持就會跌,理論上從長期來看兩者存在關係,短期沒戲。都是莊家的幌子。增持和減持都是在一級市場進行交易。他們對二級市場股價的衝擊過程很複雜。幾句話難以辨清。


果果134688116


減持和增持就是市場上的買和賣,要想做生意就必須有買和賣,股市也是一樣道理。減持說到底就是套現,當股價到達高位的時候,就必須要堅持,或者清倉,這樣就賺翻了錢。但是減持的點是很難把握的準的。減持之後股價還大漲,那就賺少了。增持也一樣,股價在谷底是增持,就大賺,股價在頂峰是增持就會大虧。說到低還是時機的把握。

中國股市認為人為操縱的跡象太明顯。基本上都不看公司的基本面和遠景,只是看遊資方向,看內幕,看技術。所以常常有閃崩現象,增持和減持都有風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遇見新鮮事


平常心看待!減持增持都是在法律框架沒完成的,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不要有什麼想不通,多關注相關知識多關注財經新聞(不要只看表面要看背後深層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