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杭錦旗旗委書記憶治沙:沙漠曾是深深的痛

内蒙古杭锦旗旗委书记忆治沙:沙漠曾是深深的痛

圖為內蒙古杭錦旗旗委書記金廣軍在向媒體介紹庫布其治理。 李愛平 攝

內蒙古杭錦旗旗委書記憶治沙:“上世紀七十年代,沙漠是深深的痛”

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23日電 (記者 趙永厚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旗委書記金廣軍22日在庫布其沙漠七星湖回憶起治沙時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沙漠對於杭錦旗來說是深深的痛。”

金廣軍向與會媒體介紹,杭錦旗是荒漠化嚴重地區,沙漠、荒漠、乾旱硬梁區佔到該旗總面積的2/3,特別是庫布其沙漠橫亙東西,佔到該旗總面積的52.2%。曾經的庫布其沒有植被、道路、教育、醫療、通信;降水很少、牧民收入亦少;沙塵暴頻發。這“五個沒有、兩個很少、一個頻發”嚴重製約了當地發展。

金廣軍表示,上世紀七十年代,沙漠對於杭錦旗來說是深深的痛,沙逼人退。“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沙漠嚴重威脅著群眾的生存。面對這種情況,沙區群眾開啟了為生存而戰鬥的治沙歷程。

在現場金廣軍對媒體記者講了一則故事。他說,牧民巴音道爾計祖輩生活在庫布其沙漠腹地。生態環境差,明沙多,出行難,又缺水,讓“吃了上頓沒下頓”成為他小時候生活的記憶。治沙成為他生活的全部,家在沙漠中搬了一次又一次,頭一天種好的樹一夜之間又被埋掉,身無分文借錢種草種樹,三十多年來綠化沙漠6000多畝,當年的“甜根根”(甘草)今天真正成為了“甜根根”,每年收入20多萬元。這樣的例子在杭錦旗比比皆是。

讓金廣軍頗為興奮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啟動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京津風沙治理等一系列生態建設項目。

金廣軍表示,杭錦旗以此為契機,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生態建設工程。同時,實施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工程,比如,舉全旗之力建設穿沙公路,打通了連接庫布其沙漠南北的生命通道、拉開了杭錦旗治理庫布其的大幕。

金廣軍稱,從1997年10月開始,三年內舉行了五次治沙大會戰,每次近萬人,年齡最小的七八歲,最大的七十多歲,也湧現出了一批像億利資源集團這樣的治沙企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穿沙精神”,帶動了杭錦旗交通、旅遊、扶貧等領域的全面發展。昨天的穿沙公路是一條生命通道,今天已然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黃金通道”。

在金廣軍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這為杭錦旗治理庫布其沙漠指明瞭新方向、注入了新動力。

“2017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庫布其進行了實地考察參觀,庫布其的治沙經驗和治沙技術已經走向了世界,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

與此同時,沙漠綠色經濟效益正在顯現,全旗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88年的406元增加到如今的16644元,其中來自沙區群眾生態建設的收入就達10000元。

金廣軍認為,庫布其沙漠有三次重大轉變,即由整體惡化向局部恢復轉變,到由整體遏制向局部優良轉變,再到現在的局部優良向全面治理轉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