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先生是中國第一個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深圳市中小學德育基地的主要創辦者之一,也是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踐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廣東省中小學校外教育協會秘書長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督學,他是改革開放後國內中小學體驗教育的開拓者和理論探索者。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先生

深圳市中小學德育基地為加強中小學德育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即提高德育實效性於1994年創辦起來的,基地最初的功能定位就是組織深圳市及周邊城市中小學生前往基地開展軍訓與國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生存教育、環境教育等實踐教育活動。

上世紀九十年代,廣東省教育廳和國家教委以及中國教育學會中學德育專業委員會等學術團體先後在深圳市中小學德育基地召開現場會,推廣深圳創辦綜合型德育實踐基地的經驗,一時間,廣東省乃至全國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門紛紛參照深圳市中小學德育基地模式建立起一大批中小學德育基地(又稱“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德育實踐學校或素質教育基地等),這些基地成為2001年新課改後全國各地創辦“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重要基礎,也為現今推行的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2005年和2012年,楊春良先生先後兩次被公派到美國參加較為深度的教育研修,期間,他在學習西方教育理論和教育模式、深入中小學聽課交流以及前往社區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教育場所考察美國社區教育的同時,重點考察了美國中小學的實踐教學或體驗教育,並對國內中小學實踐教育進行了深度反思,回國後他撰寫了一系列關於實踐教育的科研論文,並公開出版專著《迴歸教育原點——美國教育體驗與反思》。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近幾年楊先生一方面致力於借鑑美國中小學實踐教育經驗對深圳市中小學德育基地的課程和教學資源進行改造、升級,另一方面應邀為全國或有關省市的“綜合實踐基地管理者和骨幹教師培訓班”舉辦講座數十場。在考察全國多個綜合實踐基地或教育營地的過程中,他發現了我國綜合實踐基地或營地建設以及實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由此引發他關於中國營地教育發展方向的思考,在此次全國營地教育論壇上,楊先生以大量第一手圖文資料向與會代表介紹了美國中小學實踐教育和營地教育的做法與經驗,通過比較,對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楊先生演講的主要觀點:

近幾年,隨著我國對青少年實踐教育的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教育部、財政部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設150個“全國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計劃、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等文件發佈以來,“營地”和“營地教育”再次成為人們談論的熱詞,全國各地青少年營地建設和營地教育正形成快速發展勢頭,甚至許多大型民營企業將營地教育當做“朝陽產業”趨之若鶩。但是,對於究竟該建立什麼樣的教育營地、營地該開發什麼樣的活動課程以及如何開發與實施這些課程等問題,許多營地教育工作者在認識上仍然模糊,營地建設和營地運營的盲目性和照抄照搬現象非常突出。

在此,基於本人作為綜合實踐基地建設者和管理者的視野,基於國際中小學實踐教育的大背景,試圖探索中國青少年營地教育(課程)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一、釐清“校外教育”、“綜合實踐教育”、“戶外教育”、“營地教育”、“教育露營”、“研學旅行”等概念以及“基地”與“營地”的差異。

“校外教育”、“綜合實踐教育”、“戶外教育”、“營地教育”、“教育露營”由前往後是一種包含關係:“校外教育”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指學校之外的所有教育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社會上的各種學習輔導班都屬於校外教育;

“綜合實踐教育”既有校內綜合實踐教育,也有校外綜合實踐教育,“校外綜合實踐教育”是“校外教育”中的實踐教育部分;“戶外教育”又是“校外綜合實踐教育”的一部分,“校外綜合實踐教育”包括了“室內”綜合實踐教育和“戶外(實踐)教育”;

按照國際營地教育概念,“營地教育”又是“戶外教育”的一部分,“營地教育”強調“一種在戶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並能夠達到創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地體驗。通過領導力培訓以及自然環境的薰陶幫助每一位營員達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它在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上具有特定的指向;“教育露營”又是“營地教育”的一種形式,強調“露營”這種形式,“營地教育”不一定是“露營”的形式。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關於“基地”、“營地”、“綜合實踐活動營地”:

所謂“基地”,是指開展某種活動的基礎性地點,是某種活動的集中性支撐,猶如某種活動的“家園”,具有相對穩定性,甚至永久性,例如成建制的“綜合實踐基地”,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食宿條件,而且可以提供學生的綜合實踐學習的各種課程。所謂“營地”,一是指軍隊紮營的地方,二是指人群野營(野外搭帳篷住宿)的地方,三是指舉辦集體活動的場地。

綜合起來看,筆者以為,營地就是指在戶外供特定人群開展短期活動(如休閒、運動、教育培訓等)的相對固定的地方(場地)。營地有多種類型,如按營地所處位置分有海邊營地、森林營地、沙漠營地、草原營地等;按活動主題或目的分有:休閒營地、運動營地、探險營地、藝術營地、教育營地等。“綜合實踐活動營地”是“綜合實踐基地”中具有營地特質的部分基地,是指通過固定主題發起的能滿足中小學生社會化活動需要、進行自然探索、戶外活動的場地。

二、美國中小學的實踐教育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美國是一個十分重視實踐教育的國家。受杜威實用主義哲學和經驗主義教育理論、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和大衛·庫伯的體驗教育理論的影響,美國的中小學和大學都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在美國,實踐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實踐教學在各門學科和各種主題教育中基本實現常態化。

不僅如此,美國社會也對學校實踐教育給予了積極的配合與支持,如他們的社區教育、博物館等各類場館教育和營地教育等都非常成熟,形成了校內實踐教育和校外實踐教育在內容上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局面。在美國中小學,各學科教學都注重實踐教學,除此之外,類似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些特定內容實踐教學的實施途徑有:

自然與社會探究(科學-技術-社會):包括自然探究、環境教育、社會學習等,主要在社會或營地進行。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設計學習:包括綜合設計、應用設計、產品設計、活動設計等,主要以校內實踐教學為主。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社會參與性學習:社區服務、服務學習、社會調查、考察與訪問等,主要以社區活動為主。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野外生存教育:包括露營、森林探險、野外急救求生、安全輔導、野炊等,主要在戶外營地進行。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戶外/野外運動:遠足、射箭、射擊、馬術、划船(獨木舟),戶外拓展、高低空索道,攀巖,馬術、游泳、帆船等,主要在戶外營地進行。

場館學習:包括科技、自然、歷史、藝術等主題的實踐學習,主要組織學生前往博物館、科技館、藝術館學習。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三、中國大陸實踐基地(營地)教育的主要內容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中小學實踐教育非常薄弱。為加強學校實踐教育,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專門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並逐步建立起專門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或社會實踐基地),又稱“青少年教育營地”。2013年,教育部發布《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實踐活動指南(試行)》,給出基地教育的基本內容:

1、生存體驗:主要包括生活技能訓練、野外生存體驗、緊急救護訓練、防災減災演練、手工技藝體驗、農業勞動實踐、工業勞動實踐、職業生活體驗、社區服務實踐等活動項目。

2、素質拓展:主要包括軍事訓練、體能拓展、競技比賽、趣味遊戲等活動項目。

3、科學實踐:主要包括科學探究、技術與設計、科學與藝術、科普教育等活動項目。

4、專題教育:主要包括國情省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傳統美德教育、民主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國防教育、環境保護教育、毒品預防教育、民族民俗文化教育等活動項目。每一方面教育內容中又包含有若干活動項目。

四、中美營地教育的比較及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1、當前中美營地教育的差異

首先,美國營地教育目標簡單,內容清晰,且100多年基本不變;中國營地教育目標較多、內容龐雜,且經常在變化。美國營地教育目標是“讓孩子們獲得真正的改變人生的珍貴經歷”,通過營地教育培養青少年具備自主個性、公民意識、融入社會以及接受不同文化和價值觀的能力,使他們真正具備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即溝通力、合作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同理心等;營地教育課程主要是自然與社會研究、野外生存教育、戶外運動等內容。

以美國童軍營地教育為例,其課程包括愛國主義和道德教育、身體發育和健康、生活和安全常識以及個人能力的培養等四個方面,其中的生存教育包括12大類49種生存必修課,如工程繩結、海軍生存技能、安全自救、戶外探險、生活獨立等。中國營地教育的目標是: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積極體驗,形成對自身、自然和社會的整體認識;養成積極而負責的生活態度;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探究,學會創造;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效銜接,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促進德、智、體、美在實踐活動中相互滲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營地教育的內容如《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實踐活動指南(試行)》所列舉的項目四大領域,其中許多內容,如手工技藝、文化娛樂、技術與設計方面的各種手工製作和一些專題教育,在美國一般都是在中小學校內進行,但在中國,由於大多數中小學不重視實踐教育或缺少開展此類實踐教育的條件,只好將其納入綜合實踐基地課程,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周集中到基地開展實踐學習。

其次,中美營地教育空間存在差異:美國營地課程大多在戶外大自然中進行,中國營地課程大多在室內進行(如大量室內手工課)。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第三,美國營地建設、運營以民間組織為主,中國營地建設、運營由政府主導,民營為輔。

第四,美國營地教育起步早,專業化程度高,而中國營地教育起步晚,尚處於探索成長階段,專業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嚴重缺乏專業的營地運營人員和專業教練,營地教育不規範,不科學;二是缺少本土化的營地教育課程體系,照抄照搬現象比較普遍;三是缺乏完善的營地建設標準和運營規範,營地建設缺乏依據,同時缺乏專業、權威的監管機構,營地教育督導不到位;四是公辦教育營地缺乏明確、具體的政策支持,缺乏與營地教育特點相適應的運行管理機制,造成政府營地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等等。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楊春良:從歐美實踐教育看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2、未來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方向

如上所述,當前中國大陸青少年營地教育課程是基於應試教育背景下中小學普遍不重視實踐教育或受條件限制無法開展常態化的實踐教育的現實所形成的暫時過渡性課程。

可以預見,隨著學校和社會對實踐教育的更加重視,隨著學校實踐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當前許多在營地(實踐基地)開設的活動課程,最終會從營地消失而進入中小學的常規課堂,因為這些課程(如設計和簡單的手工製作課)在學校實施會更加方便,效果會更好,但基於野外廣闊空間而開展的自然教育、野外生存教育和戶外運動等傳統國際營地教育課程卻是一般中小學永遠也無法在校內實施的,這正是營地教育的優勢所在,而這類課程恰恰是我國當前營地教育的短板。

事實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城市的許多中小學已紛紛在校內建起了陶藝、剪紙等手工製作教室或創客教室,實施創客教育。所以,未來中國面向青少年的實踐教育,必將像美國中小學實踐教育那樣進入常態化的實施狀態,學校的歸學校,社區的歸社區,社會場館的歸社會場館,營地的歸營地。這或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廣大營地教育工作者有責任開發與實施真正的營地課程,有責任引領我國的實踐教育向著與國際接軌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