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先生是中国第一个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也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秘书长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督学,他是改革开放后国内中小学体验教育的开拓者和理论探索者。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先生

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即提高德育实效性于1994年创办起来的,基地最初的功能定位就是组织深圳市及周边城市中小学生前往基地开展军训与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生存教育、环境教育等实践教育活动。

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省教育厅和国家教委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先后在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召开现场会,推广深圳创办综合型德育实践基地的经验,一时间,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参照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模式建立起一大批中小学德育基地(又称“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学校或素质教育基地等),这些基地成为2001年新课改后全国各地创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重要基础,也为现今推行的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2005年和2012年,杨春良先生先后两次被公派到美国参加较为深度的教育研修,期间,他在学习西方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深入中小学听课交流以及前往社区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教育场所考察美国社区教育的同时,重点考察了美国中小学的实践教学或体验教育,并对国内中小学实践教育进行了深度反思,回国后他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实践教育的科研论文,并公开出版专著《回归教育原点——美国教育体验与反思》。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杨先生一方面致力于借鉴美国中小学实践教育经验对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应邀为全国或有关省市的“综合实践基地管理者和骨干教师培训班”举办讲座数十场。在考察全国多个综合实践基地或教育营地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我国综合实践基地或营地建设以及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由此引发他关于中国营地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在此次全国营地教育论坛上,杨先生以大量第一手图文资料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美国中小学实践教育和营地教育的做法与经验,通过比较,对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杨先生演讲的主要观点: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青少年实践教育的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设150个“全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计划、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文件发布以来,“营地”和“营地教育”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热词,全国各地青少年营地建设和营地教育正形成快速发展势头,甚至许多大型民营企业将营地教育当做“朝阳产业”趋之若鹜。但是,对于究竟该建立什么样的教育营地、营地该开发什么样的活动课程以及如何开发与实施这些课程等问题,许多营地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仍然模糊,营地建设和营地运营的盲目性和照抄照搬现象非常突出。

在此,基于本人作为综合实践基地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视野,基于国际中小学实践教育的大背景,试图探索中国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厘清“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教育”、“户外教育”、“营地教育”、“教育露营”、“研学旅行”等概念以及“基地”与“营地”的差异。

“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教育”、“户外教育”、“营地教育”、“教育露营”由前往后是一种包含关系:“校外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指学校之外的所有教育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社会上的各种学习辅导班都属于校外教育;

“综合实践教育”既有校内综合实践教育,也有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是“校外教育”中的实践教育部分;“户外教育”又是“校外综合实践教育”的一部分,“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包括了“室内”综合实践教育和“户外(实践)教育”;

按照国际营地教育概念,“营地教育”又是“户外教育”的一部分,“营地教育”强调“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地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它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特定的指向;“教育露营”又是“营地教育”的一种形式,强调“露营”这种形式,“营地教育”不一定是“露营”的形式。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于“基地”、“营地”、“综合实践活动营地”:

所谓“基地”,是指开展某种活动的基础性地点,是某种活动的集中性支撑,犹如某种活动的“家园”,具有相对稳定性,甚至永久性,例如成建制的“综合实践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食宿条件,而且可以提供学生的综合实践学习的各种课程。所谓“营地”,一是指军队扎营的地方,二是指人群野营(野外搭帐篷住宿)的地方,三是指举办集体活动的场地。

综合起来看,笔者以为,营地就是指在户外供特定人群开展短期活动(如休闲、运动、教育培训等)的相对固定的地方(场地)。营地有多种类型,如按营地所处位置分有海边营地、森林营地、沙漠营地、草原营地等;按活动主题或目的分有:休闲营地、运动营地、探险营地、艺术营地、教育营地等。“综合实践活动营地”是“综合实践基地”中具有营地特质的部分基地,是指通过固定主题发起的能满足中小学生社会化活动需要、进行自然探索、户外活动的场地。

二、美国中小学的实践教育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实践教育的国家。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主义教育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大卫·库伯的体验教育理论的影响,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都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在美国,实践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实践教学在各门学科和各种主题教育中基本实现常态化。

不仅如此,美国社会也对学校实践教育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如他们的社区教育、博物馆等各类场馆教育和营地教育等都非常成熟,形成了校内实践教育和校外实践教育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局面。在美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都注重实践教学,除此之外,类似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特定内容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有:

自然与社会探究(科学-技术-社会):包括自然探究、环境教育、社会学习等,主要在社会或营地进行。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设计学习:包括综合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主要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社会参与性学习:社区服务、服务学习、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等,主要以社区活动为主。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野外生存教育:包括露营、森林探险、野外急救求生、安全辅导、野炊等,主要在户外营地进行。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户外/野外运动:远足、射箭、射击、马术、划船(独木舟),户外拓展、高低空索道,攀岩,马术、游泳、帆船等,主要在户外营地进行。

场馆学习:包括科技、自然、历史、艺术等主题的实践学习,主要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学习。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大陆实践基地(营地)教育的主要内容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实践教育非常薄弱。为加强学校实践教育,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逐步建立起专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或社会实践基地),又称“青少年教育营地”。2013年,教育部发布《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试行)》,给出基地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存体验:主要包括生活技能训练、野外生存体验、紧急救护训练、防灾减灾演练、手工技艺体验、农业劳动实践、工业劳动实践、职业生活体验、社区服务实践等活动项目。

2、素质拓展: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体能拓展、竞技比赛、趣味游戏等活动项目。

3、科学实践:主要包括科学探究、技术与设计、科学与艺术、科普教育等活动项目。

4、专题教育:主要包括国情省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民族民俗文化教育等活动项目。每一方面教育内容中又包含有若干活动项目。

四、中美营地教育的比较及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1、当前中美营地教育的差异

首先,美国营地教育目标简单,内容清晰,且100多年基本不变;中国营地教育目标较多、内容庞杂,且经常在变化。美国营地教育目标是“让孩子们获得真正的改变人生的珍贵经历”,通过营地教育培养青少年具备自主个性、公民意识、融入社会以及接受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使他们真正具备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即沟通力、合作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同理心等;营地教育课程主要是自然与社会研究、野外生存教育、户外运动等内容。

以美国童军营地教育为例,其课程包括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身体发育和健康、生活和安全常识以及个人能力的培养等四个方面,其中的生存教育包括12大类49种生存必修课,如工程绳结、海军生存技能、安全自救、户外探险、生活独立等。中国营地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形成对自身、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认识;养成积极而负责的生活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德、智、体、美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营地教育的内容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试行)》所列举的项目四大领域,其中许多内容,如手工技艺、文化娱乐、技术与设计方面的各种手工制作和一些专题教育,在美国一般都是在中小学校内进行,但在中国,由于大多数中小学不重视实践教育或缺少开展此类实践教育的条件,只好将其纳入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周集中到基地开展实践学习。

其次,中美营地教育空间存在差异:美国营地课程大多在户外大自然中进行,中国营地课程大多在室内进行(如大量室内手工课)。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三,美国营地建设、运营以民间组织为主,中国营地建设、运营由政府主导,民营为辅。

第四,美国营地教育起步早,专业化程度高,而中国营地教育起步晚,尚处于探索成长阶段,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严重缺乏专业的营地运营人员和专业教练,营地教育不规范,不科学;二是缺少本土化的营地教育课程体系,照抄照搬现象比较普遍;三是缺乏完善的营地建设标准和运营规范,营地建设缺乏依据,同时缺乏专业、权威的监管机构,营地教育督导不到位;四是公办教育营地缺乏明确、具体的政策支持,缺乏与营地教育特点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造成政府营地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等等。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杨春良:从欧美实践教育看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2、未来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

如上所述,当前中国大陆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是基于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普遍不重视实践教育或受条件限制无法开展常态化的实践教育的现实所形成的暂时过渡性课程。

可以预见,随着学校和社会对实践教育的更加重视,随着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当前许多在营地(实践基地)开设的活动课程,最终会从营地消失而进入中小学的常规课堂,因为这些课程(如设计和简单的手工制作课)在学校实施会更加方便,效果会更好,但基于野外广阔空间而开展的自然教育、野外生存教育和户外运动等传统国际营地教育课程却是一般中小学永远也无法在校内实施的,这正是营地教育的优势所在,而这类课程恰恰是我国当前营地教育的短板。

事实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的许多中小学已纷纷在校内建起了陶艺、剪纸等手工制作教室或创客教室,实施创客教育。所以,未来中国面向青少年的实践教育,必将像美国中小学实践教育那样进入常态化的实施状态,学校的归学校,社区的归社区,社会场馆的归社会场馆,营地的归营地。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广大营地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开发与实施真正的营地课程,有责任引领我国的实践教育向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