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朋友,慢慢習慣了孤獨該怎麼辦?

韋連澤


題主的這個“習慣了”,是需要置疑的,存在矛盾衝突的地方:既然已經習慣了,就不會“渴望改變”、就不會問“該怎麼辦?”所以題主的這個“習慣了”更可以換成另一句話是:我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在這個舒適圈裡,不用去遭遇主動搭訕別人沒有回應的尷尬,也不會體驗相對無言、死命找話題的窘迫,還不用花時間、精力甚至財力去維繫關係,等等。題主在某些時候是比較享受這種人際狀態的,但有的時候會感受到孤單和寂寞,特別是看到別人三三兩兩高談闊論或者兩個人卿卿我我甜蜜幸福的時刻,畢竟人是群居動物,需要歸屬感和愛。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可能更傾向於主動迴避群體類型的人,這類人平時多是少言寡語的,性情比較孤僻,對集體活動態度淡漠,常常遊離於集體之外。還有一類人是被動孤獨、被孤立的人,雖然他們也渴望與人交往,但周圍人對他更多是排斥、不接納的態度,這會讓他們感受到嚴重的孤獨、孤單、煩惱和鬱悶。

導致第一類人孤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早年經歷當中,父母給孩子的陪伴和關注較少,父母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不理解,導致孩子邊緣化、冷漠;或者父母之間情感不合、家庭支離破碎導致孩子對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在人際交往中採取逃避、退縮、不信任的行為和態度;或者父母過於強調自己的權威性,多對孩子批評指責,壓制了孩子與人接近、親近的主動性等。另一方面是因為個體長大後雖然意識到人際孤獨給自己帶來了痛苦,但缺少自我改變的動力或者缺乏專業的輔導。

導致第二類人孤獨的原因,主要是個體自身特點太超常,比如過於優秀又鋒芒畢露,其他人在他身邊都感覺壓力大、相形見絀,大家為了免受痛苦只好對其避而遠之;或者過於幼稚、自私、自我、敏感等,行為處事跟同年齡的人相去甚遠,導致人際關係惡劣而遭到群體的孤立。

人際孤獨自我調整方法可以是,多與人接觸、主動敞開心扉、多參加團體活動等等。因為人際孤獨的成因更多的還是跟個體的性格有關係,改變起來不是很容易,自我調整有難度不容易奏效,建議還是聯繫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最為有效。


心理專家劉愛民


我跟你正好相反,從小到大跟同學處得都還可以,能玩在一起的同學挺多的,知心朋友也有一兩個。其實我性格還是偏內向的,但是身邊總是不缺對我關心愛護的朋友。可能我原生家庭不幸福吧,反正能感受到外面的友情有時候比親情更能給我溫暖。

一直到將近三十歲,我都覺得朋友很重要,有的朋友是能一輩子的,哪怕結婚生娃了,我都經常跟她們一起約出來帶娃,二十八歲那年,我們幾個玩得好的閨蜜還一起辦了個相識十年的party,我特開心,還講給同事聽,然後有個年齡比我大八九歲的同事說我這種友情以後會慢慢淡了的,因為以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事要忙,漸漸就會疏遠了,她說她以前有個好朋友真的兩個人快要好上天,但是現在已經很少聯繫了!我當時很不服氣!堅定的回她:我們幾個會一直好下去的!她淡淡得笑了下:也許吧!我當時真的很不喜歡她那樣的表情,但是,現在過了兩三年了,真的變了!

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是我開始換工作後,比較忙,人際關係也多起來,然後我們的孩子都長大了,上幼兒園了,又有了新的人際關係,我們幾個閨蜜真的不如以前了,出來聚會也沒那麼爽快了,那種感覺說不上來,真的是漸行漸遠。。。。有時候我竟然享受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帶娃玩,或者我更願意跟老公一起帶娃出門!有的時候會蠻傷感的,當然,如果我們自己出來聚會的話,還是很開心的,但是次數變得越來越少了!

說這麼多,就想說,其實一個人挺好的,只要有事做,就不會太傷感!以後還會遇見自己的另一半,然後結婚生子,親情還是會佔主導地位!當然,友情也很重要,生活調味劑吧!我老公跟我婆婆一個朋友都沒有,他們都說嫌麻煩,因為還要花精力去維護,我覺得也是一種灑脫,活得也輕鬆。人際關係多也累人呢!


T明天你好H


不會沒有朋友的,只是說有那麼一段時間想自己過,感覺無朋友,我也會這樣,作為一個95後,我相信這是常態。起初你會茫然失落甚至厭世。。。但第二天一覺醒來去上班,你會發現,其實孤單是常態,我們從來都是一個人,只是選擇活法不一樣,習慣一段時間無朋友交流,自己的心也應該慢慢得學會平靜下來去認知這世態,找個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比如跑跑步出出汗,做個飯或者網上學下甜品,自己染下指甲呀,孤獨不孤獨的也就沒有閒心去想了。反而時間過得也快自己也充實。 如果你說我不知道該幹嘛或者你說想躺著玩手機刷抖音,那便是自己的選擇了,老話說夜裡千條路,夢醒走老路。自控力都沒有,談何孤獨,我只能呵呵說活該了。所以,還是清醒些對待瑣事,有了目標去奮鬥,行動起來反而無暇顧及孤獨不孤獨的潛意識




我的沉穩不是沒理由


其實孤獨並不可怕,更不等於寂寞。孤獨的人同樣有著完整的思想體系,孤獨的人不一定是遠離人群、遠離社會,孤獨的人在人多場合不會主動拋頭露面,一個人的時候不會覺得無聊,他們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有著超凡脫俗的氣質,哪些世外修行的高人,那個不是孤獨著,各行各業的創作者優秀的作品,很多都是在孤獨的狀態下創作來的。

孤獨的人不等於寂寞,孤獨的人很平靜,很淡然。寂寞的人焦躁不安 ,心神不定。





馬村李哥


9因為沒有上好學,一直全國各地飄著,13年時候還有人一起,現在一直一個人,做工程方面的業務,也是習慣了。

總覺得一個人久了,會過得特別多獨,聽不進家人的話。

現在早已經習慣了,有時候夜深了,會特別想家,也有可能偶爾聽到一句話就會觸動到神經。

一個人,每天堅持著自己的事情,有事忙,沒事了開車出去逛逛,爬爬山。讓自己動起來,就不會覺得有孤單的念頭。

而每天晚上自己也習慣了喝半斤酒,看著頭條,喝著酒。喝到微醺,洗個澡,聽著相聲倒頭而睡。

過去的,也就不是孤獨了。過不去的,連自己都騙不了的人,這個社會怎麼生存呢?

其實,沒有什麼孤獨是熬不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