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採訪:證券時報常務副總編輯週一(圖左)

嘉賓:江特電機董事長朱軍(圖右)

題記:

唐代文學家韓愈有詩云:“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宜春不僅風景如畫,還擁有儲量豐富的鋰礦資源。

地處宜春的上市公司江特電機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在傳統主業電機業務遇瓶頸後主動出擊,探索佈局新業務,加快轉型升級。目前,江特電機已形成三大業務,涵蓋機電產業、鋰產業、新能源汽車製造。公司目標是成為“國內大型碳酸鋰加工基地”、 “國內領先的電動汽車製造基地”和“國內智能機電生產基地”。

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報道團日前走進江特電機,證券時報常務副總編輯週一面對面採訪公司董事長朱軍。

向智能化、新能源產業轉型

週一:江特電機上市這十年多走過了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公司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把握了哪些關鍵的機會?

朱軍:江特電機顧名思義就是生產電機,2007年上市初,起重、冶金、塔吊電機等特種電機產品是公司主導產品,因鋼鐵、房地產市場產能過剩,對電機產品需求萎縮,產品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公司高層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能不能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向例如新能源、智能製造等產業轉型。

因此,公司圍繞升級轉型進行了佈局:公司傳統的電機向智能電機轉型,以服務工業4.0、服務自動化生產為目標。另外,宜春擁有比較豐富的鋰礦資源,此前公司對鋰礦資源進行收儲。我們也知道,鋰就是未來的“石油”,提前佈局就會有先發優勢。後來,通過多年的努力,成功把鋰礦轉換為鋰電池裡面的原料,到目前為止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產業化的生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這也是公司轉型過程中結合當地資源的優勢,完成了一個初步的佈局。到後面,公司又對鋰電的終端進行了佈局,就是新能源汽車,因為在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非常快。為此,公司進行了一些併購。

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三大主營業務,一個是傳統電機,涉及到智能電機;第二塊就是利用當地的鋰礦資源,生產鋰產品,服務鋰電池產業的發展;第三塊就是新能源汽車,公司通過併購,已經實現產品規格品種多、車型多,同時進入了國家相關目錄。產品也有出口,包括東南亞等,出口量還比較大。

週一:現在這三大業務,鋰的提取、新能源汽車、電機,在公司收入的佔比是什麼情況?

朱軍:從公司收入來看,現在佔比較大的是新能源汽車,因為汽車市場體量大,未來該業務的業績貢獻應該也是最大的。從碳酸鋰來看,因為公司是去年開始正式的規模生產,目前還有新的生產線在建,未來生產規模將更上一個臺階,因此業績貢獻方面,可能短期兩三年會是主導。

從電機業務來看,通過多年的努力,總體上轉型效果不錯,應該是公司最完善、最成熟的業務板塊。目前公司生產的絕大部分電機都已經是智能電機了,其中智能伺服電機產量已成為全國第一。而跟傳統制造業配套的電機產品也是供不應求,現在用戶到公司等貨的情況越來越多。

週一:最近幾年,公司在業務多元化上作了一些佈局,從公司營業收入、利潤上來看,2018年預期也會有較大突破。如何看待公司業務多元化的挑戰和機遇?

朱軍:公司最艱難的時候,就是前幾年公司轉型的那段時期,從你熟悉的領域跨越到不熟悉的行業,對於人才管理,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要求,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是學機械製造的,說到電機,肯定能說得頭頭是道,但說到碳酸鋰、冶金化工,那我們就是外行,但也要努力學,也要盡全力把來龍去脈搞明白。包括跟技術人員“融”在一起,一起探討技術改造,在結合過往經驗之後再慢慢形成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走到今天,公司的大框架佈局基本完成,接下來江特電機應該要開始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比現在的發展步伐更快。

週一:上市對江特電機來講是關鍵的一步,對公司發展具體起到了哪幾個方面的推動作用?

朱軍:首先是融資,上市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為加快實施公司產業的升級轉型,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實施了兩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兩次重大資產重組,主要投資項目有宜豐獅子嶺鋰礦採選項目、銀鋰新能源鋰雲母提鋰項目;江蘇九龍新能源汽車項目;杭州米格伺服電機項目。這對公司產業升級轉型起了決定性作用,尤其是資金,沒有上市,上述佈局難以實現。另外,上市以後,有利於公司品牌的推廣,對公司人才引進、項目拓展等均有很大幫助。

同時,公司能獲得更大的政策扶持,政府願意提供更多資源來支持企業發展。目前,對於宜春豐富的鋰礦資源,政府出於環保等原因,已規劃更加科學合理的開採活動。大部分鋰礦資源已收歸政府,唯獨向江特電機開綠燈。因為作為上市公司,江特電機在技術、環保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所以公司在本地可以自己擁有礦資源。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江特電機生產基地

碳酸鋰新生產線即將點火

週一:雲母提鋰方面,公司做了很多探索,工藝的創新在全球來看都是比較領先的,甚至是唯一一家能實現鋰雲母提鋰工業化生產的。能不能講一講研發創新的過程?這個工藝難在什麼地方?

朱軍:我們結合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去年年初公司進行了第二次技改,第二次技改以後,去年9月份年產5000 噸碳酸鋰項目點火很順利,整個鋰的提取率、成本的控制、連續化生產,包括後面出來的碳酸鋰品質,都超出預期。

提取碳酸鋰是一個相對比較複雜的工藝過程,跟機械產品還是不一樣,有些東西是看得到摸不著,它牽涉到很多技術的沉澱,還分前端後端,比如說前端的煅燒牽涉到很多配方、溫度、工藝的把握,這需要有一個比較長的摸索過程。另外,後端還要保證是高品質的電池性的碳酸鋰,很多企業很難提到電池級的,這裡面沉澱了很多的工藝技術。

週一:剛剛提到公司現在提鋰方面有幾個大的項目,一個是年產5000噸碳酸鋰新技術改造生產線已經投產,這條生產線今年的預期產能是否能夠實現?另外,在建的鋰雲母製備1萬噸碳酸鋰生產線大概什麼能夠投產?

朱軍:5000噸碳酸鋰生產線的產能一直很穩定。而鋰雲母製備1萬噸碳酸鋰生產線計劃7月份就會點火。另外,1.5萬噸鋰輝石提鋰生產線也是去年8月份開建的,預計在7月底或8月初就會試生產。

同時,江特電機制備碳酸鋰所需原料基本能確保來源充足。其中,鋰雲母原材料主要來自泰昌礦業、宜春鉭鈮礦,以及宜豐項目,並且也在通過其他途徑確保公司原材料供應。而公司鋰輝石礦主要來源為澳大利亞的巴爾德山礦。巴爾德山項目第一批精礦已經運抵到國內,第二、第三批礦也已經或者將要陸續抵達國內。另外,公司也已儲備一定的客戶基礎,並且仍在不斷開發接洽新的大客戶,為公司擴產做準備。

週一:對比同行來看,公司生產碳酸鋰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朱軍:如果是用鋰雲母製備碳酸鋰,公司便可以利用宜春本地資源,確實會比國內其他的礦石提鋰具備優勢,因為如果到國外去買原材料,一般礦的成本相對較高。江特電機自己有礦,利用自己的鋰雲母去生產碳酸鋰,單位成本就大幅下降。

而從價格來看,碳酸鋰去年到今年漲價幅度比較大,最高的時候漲到了每噸16萬、17萬,現在大概維持在每噸11萬、12萬。目前全球鋰礦資源的供給較為緊張,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放量,未來碳酸鋰的需求應該說還會快速上升,所以總體價格應該還是會維持相對高位運行的態勢。今年公司預計全年實現淨利潤6.8億元,碳酸鋰業務貢獻佔比應該能達到一半左右。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補貼退坡不影響新能源車業務長遠發展

週一:公司2015年通過增發項目,併購了九龍汽車,現在成為公司業績貢獻最大的板塊。公司怎麼想到要涉足整車製造領域?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週一:江特電機併購九龍汽車的三年業績對賭期已過,公司會不會擔心九龍汽車接下來的業績出現下滑?另外,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斷退坡,對公司影響有多大?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注重創新研發打造核心競爭力

週一:你之前接受採訪時談到,沒有核心技術,新能源汽車夢可能就是一場白日夢。同時表示,想到海外去看看有沒有好的技術可以引過來。現在還有這種想法吧?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江特電機董事長採訪報告,江特電機靠創新走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