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立志重返巔峯

從武昌站、漢口站或者武漢站出來,如果你選擇乘坐出租車,可能會遇到說話像打仗的出租車司機。我已經習慣了,那裡悶熱的夏天,造就了武漢人的火爆脾氣。

我今天關注的視角不是這些,而是武漢“火氣沖天”經濟發展,探究這座城市成為中部“老大”的潛力有多大。

一、初露鋒芒的經濟實力。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佈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6次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北京、天津、蘇州、南京、武漢。武漢的得分與南京、蘇州這樣的沿海城市不相上下,非常了得。同樣雄心勃勃的中部城市鄭州排在第16位,長沙排在第18位,與武漢有明顯的差距。

武漢,立志重返巔峰

武漢,立志重返巔峰

從可持續競爭力上看,武漢排到了第8位,鄭州是第24位,長沙第27位,差距更大。

武漢,立志重返巔峰

武漢,立志重返巔峰

綜合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都排到前10的武漢,是不是真的成為中部老大了呢?我們從武漢的經濟總量上對比一下。2017年武漢的GDP是13410.34億元,在中國大陸位列第9位,長沙GDP是10535.51億元,位列第13位,鄭州GDP是9310億元,位列第17位。武漢雖然領先,但差距沒有達到“霸主”的程度,特別是增速遜於長沙和鄭州。真正的霸主,比如華北的北京,華東的上海,華南的廣州、深圳,或者是西部的成都、重慶,與同區域城市差距比這大得多。所以說,目前看,武漢只是中部諸強中最強的城市,但不是絕對的“老大”,至少是不穩固的老大。

武漢,立志重返巔峰

二、不可比擬的發展潛力。

“我們在武漢遇到了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座機遇之城。”億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孫蔭環說。

武漢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支點城市,有兩個難得的優勢:交通優勢和人才優勢。

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漢江穿城而過,水運發達,也是鐵路、公路網焦點城市、區域航空樞紐城市,武漢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武漢是真正的中國經濟地理中心,北離北京、東離上海、南離廣深、西離成渝的距離都不是很遠,也不是很近,既能接受各個經濟中心的輻射,又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高鐵網絡建立後,武漢的交通優勢更為明顯。

武漢,立志重返巔峰

武漢的另一個發展優勢是高校聚集帶來的人才資源。武漢高校資源豐富,號稱世界上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是頂尖的985名校。前幾年,武漢的大學畢業生雖多,但留在本地就業的學生比例很低。為了抓住這個近在眼前的豐厚資源,武漢很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力爭五年使百萬大學生留漢。無門檻落戶、八折購房、人才公寓、設定最低工資,這些為大學生準備的大餐,確實增強了武漢的吸引力,現在看,成效是非常顯著的。

武漢,立志重返巔峰

許多高科技公司看到了武漢的這些優勢,選擇在這裡投資。上海知名人工智能企業、小i機器人創始人兼CEO朱頻頻說:“自己很關注武漢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和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

武漢大力推動國家級開發區創新改革、全力推動四個國家新基地建設。

武漢,立志重返巔峰

武漢的理想是做好全國性的中心城市和中國經濟增長的一極和中部地區的第一強市。長沙的小夥伴們服氣嗎?鄭州的同意嗎?

區位優勢明顯的武漢,留住人才後如虎添翼,必將重返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