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的職位是相當於他國的總理還是外長?

尋覓\\錯過


在其他國家,總理是政府首腦,外交部、財政部、司法部、國防部等等都是政府的下屬部門,也就是說這些部長歸總理管轄。而總統(主席)是國家元首,只起到代表國家的作用,沒有實權。

但美國總統即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也就是說財政部、司法部、商務部等等都直接歸總統管理。

但美國非常強大,所以外交就非常重要,於是把外交功能單獨列出來,由國務卿管理,但國務卿由總統任命,說白了就是美國總統找一個人幫他管理外交,負責具體執行總統的外交政策。


上丞工作室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2日發表對伊朗若要解除制裁的12條要求,讓伊朗人抓狂。可見國務卿的能量不小。正好木叔可以普及一下美國國務卿的知識。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先給大家一個排名,是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官職從大到小的權力排名,大家看看這個就對國務卿有個大概的印象。

總統以下分別為——

一、副總統和參議院主席(Vice President and President of the Senate)

二、眾議院議長(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

三、參議院臨時主席(President pro tempore of the Senate)

四、國務卿(Secretary of State)

五、財政部長(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六、國防部長(Secretary of Defense)

七、總檢察長(Attorney General)

八、內政部長(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

九、農業部長(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十、商務部長(Secretary of Commerce)

十一、勞工部長(Secretary of Labor)

十二、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十三、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Secretary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十四、運輸部長(Secretary of Transportation)

十五、能源部長(Secretary of Energy)

十六、教育部長(Secretary of Education)

十七、退伍軍人事務部長(Secretary of Veterans Affairs)

十八、國土安全部長(Secretary of Homeland Security )

這個排名對應的不只是絕對權力的大小,其實也是一個順位繼承表。不過總統有事情不能處理“朝政”,或者出現遇刺等意外情況,要按照這個順序來遞補。因此也可以說是權力大小的一個反應。

那麼可能有網友說了,列出這麼多人幹嘛,完全可以列出個3-4個就行。很少這麼多人一塊出問題,到第五號人物繼承總統權力吧。這就如同法律,要準備的完備一下,並不等於一定會實現。但法律得考慮到各種極端狀況。比如總統和前五位一塊坐飛機出事了,那麼如果不排到第六位,此後局面不就亂了?

國務卿能排第四,僅次於幾個行政和立法的最高負責人,說明這個職位在本質上相當於一國總理了。但這只是從權力上而言。 實際上國務卿的作用只是處理外交事務,領導的是國務院。這是從外交部改名而來的,千萬不要與中方國務院的職能相混淆。在這點上,美國的國務卿相當於外交部長,或者外事委員會主任等專門職務。

那麼美國沒有總理怎麼治理國家。總統啊!美國是總統內閣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統就相當於兼任總理了,由他往下直接任命各個部長並直接領導各個部門。各部門直接對總統負責而不是對國務卿彙報工作。


木春山


美國沒有總理這個職位。根據1787年憲法,美國確立“三權分立”的原則,對聯邦權力進行分割,其中總統掌握行政權,但同時總統還是美國的國家元首,這就意味著美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同時還是美國聯邦軍隊的總司令。

因此在美國,一般來說,總統和總理是同一個人,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因為總統畢竟精力有限,也沒有能力一個人處理所有的事務,這就需要內閣的支持,而隨著美國的規模越來越大,國際地位越來越高,事情也就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的外交事務就是美國頭等的大事,這直接關係到美國的霸權地位。

1789年,美國正式建政後,設置了國務卿這個職位,掌管美國國務院,雖然只是內閣的成員,受總統管制,但在實際運作中,國務卿的權力非常大,不只掌管美國外交事務,而且還管理部分內政,是內閣中的“首席部長”,有很多大事總統可以不和副總統商議,但是一定會和國務卿商議。

這就意味著,如果美國總統是個低調人物,不願意大權獨攬,例如美國曆史上的柯立芝總統,被稱為“最沉默寡言的總統”,或者在美國奉行自由放任主義的時期,總統的權力還沒有後世這麼大,這個時候國務卿就不只是外交部長,還會擁有“美國總理”的權威。

但是事實上,即便美國總統是個高調且強勢的人物,很多內政事務,也得依託國務卿的幫助,因為美國是個典型的外政高於內政的國家,國務卿又是外政事務的老大,所以不管誰當總統,都得尊重國務卿。國務卿作為首席部長,很具有“宰相”的意味,國務卿執掌美國國璽,這是非常罕見的,美國總統如果要辭職,他需要向國務卿提交辭呈,而不是向國會提交辭呈,由此可見美國國務卿的地位非常高。

在現實運作中,美國國務卿的出鏡率也非常高,新聞曝光率僅次於總統,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務卿是首席部長,另一方面,在於美國的外交事務,是聯邦政府的頭等大事,因此活動眾多,國務卿相當於美國霸權的“掌舵人”。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在於國務卿是順位繼承人之一。假如美國總統不能履行職責了,例如掛掉了,被敵對國家綁架了,被外星人綁架了,失蹤了等等,第一順位繼承人是美國副總統,假如副總統也不能履行職責,那麼第二順位繼承人就是眾議院議長,假如眾議院議長也不能履行職責,那麼第三順位繼承人,就是國務卿。

總的來說,美國國務卿相當於美國外交部長,有時候也會成為“美國總理”,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美國的“三太子”。


圖維坦



美國的國務卿是世界上獨有的一個職位,為什麼這麼說呢?從美國國務卿從事的主要活動來看,相當於一個國家的外交部長。但從具體實際情況來看有高於外交部長。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國務卿是政府排名的第一首席部長。執掌美國國璽,總統辭職要向國務卿提交辭呈。一些國家文件也由總統和國務卿共同簽署。這樣看來,美國的國務卿不僅僅侷限於單純的外交事務。



美國國務卿任職須經參議院批准和同意,由總統任命並對總統負責。是僅次於副總統之後的高級行政官員,是總統外交事務的主要顧問。所以我們經常看出,美國國務卿出訪別國,除了外交部長的正常會見,別國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基本都會給予會見。由此可見美國國務卿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和中國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基本相同。級別是遠遠大於他國外長的。


清風拂栁


準確的說:美國的國務卿的職位相當於他國的外長,但地位遠高於他過國的外長。

美國國務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美國的國務院主管外交併兼管部分內政事務,相當於外交部。

但是國務卿是政府的首席部長,執掌國璽,部門國內文件需要總統和國務卿聯署才能通過。

所以,國務卿擔任外長的職責,卻又不限於外長,是僅次於正、副總統的高級官員。

以下這些近年來大名鼎鼎的國務卿各位應該都很眼熟吧?

蒂勒森

賴斯

希拉裡克林頓

克里


國外見聞錄


美國國務院在聯邦政府各部中居首位,主官即國務卿,是美國總統的內閣成員,其地位要比普通的內閣部長高,是美國國務院的最高領導人,主管外交事務。

美國國務院1789年9月,由美國外交部改組而成。建立初期,除負責對外事務外,還兼管領地、保管國家文獻,與聯邦法院聯繫等一些內政。

在美國,行政權指政府,立法權指國會的上下議院制度,司法權指法院。為防止在外交上出現行政、立法“兩權分立”、相互掣肘,當時的眾議員麥迪遜於1789年5月19日提出議案,政府應設外交部和外交部長一職,統一協調對外關係,因此,美國的國務卿相當於外交部長。

國務卿由總統任命(經參議院同意),並對總統負責,是僅次於正、副總統的高級行政官員;是總統外交事務的主要顧問,內閣會議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首席委員。國務院設有副國務卿、政治事務副國務卿、協調安全援助計劃副國務卿,以及副國務卿幫辦、助理國務卿等官員。

在一般人感覺中,美國國務卿國內國外什麼事都管,這只是一種錯覺,除了美國國務院本身兼管一些國內實務外,還要看總統對國務卿的依賴程度。

強勢總統內政外交一把抓,外交上國務卿的事也會積極表態,說了算,像現任美國總統,評論認為他是外交素人,但他堅持逆全球化的主張要改變多邊格局,以個人風格主導雙邊關係,讓現任國務卿成了擺設。


布衣吳新建


1,首先要弄清楚,美國也有國務院,但是它跟我們的國務院卻不是同一個東東。我們的國務院什麼都管,內政外交、治安國防、經濟文化、社會治理——說白了就是中央政府。而美國的國務院基本上只管外交——它只是聯邦政府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有人說,美國的國務院就是外交部(它沒有正式的外交部),國務卿就是外長。

2,這個說法,對,也不對。美國沒有外交部,我認為主要只是翻譯的問題。兩百多年前成立聯邦政府時,美國的行政部門除了治安、國防和國與國關係之外,幾乎就沒什麼職能了。所以他們的國務院,成立之初就主要負責國與國之間,包括邦與邦(即聯邦內部的州與州)之間的交往事務。

這其實有點像晚清時期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那個總理衙門,並不是今人所理解的國務院(各國事務也可以簡稱國務);那個“總理”,更不是國務總理或者說內閣總理,只相當於外相。

3,美國的聯邦政府基本上只負責國防外交,內政方面真還沒什麼作為,具體的行政事務都由各個州自己負責(州在美國可以說擁有除外交國防之外的獨立主權)。換言之,美國聯邦政府是典型的小政府,因而它的國務院——外務部就差不多頂到了半個聯邦政府;再加上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比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大,也因此美國的國務卿就比一般國家的外長(外相)重要得多,權力也大得多。

所以,美國的國務卿既不是國務總理,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外交部長,大概介於兩者之間吧。

關注巨蟹朱達志,心有靈犀一點通。


朱達志


美國國務卿是相當他國的總理還是外長?

美國國務卿不是他國總理勝似他國總理,不是他國外長勝過他國外長。

根據美國的立法,美國的國務卿即似他國總理,又不是他國總理,他沒有他國總理的權力大;他是他國外交部長卻比他國外長權力大。

美國的政治體制不同於他國,沒有總理一職。他的總統由民選產生,副總統則由總統候選時產生,總統候選人榮登寶座副總統候選人亦然,有亦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厲害關係。國務卿則不然,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選舉產生。

美國的國務卿是除總統之外,在世界亮相頻度最高的人,他不是他國總理卻勝似他國總理。一般出訪他國,享受與美總統出訪他國的接待規格。

美國國務卿沒有副總統的排名靠前,因為總統在任上逝世或遭彈駭辭職,根據美國憲法副總統是第一接任人,如尼克松因“水門事件"醜聞辭職,副總統福特接任。但總統辭職必須向國務卿提請。

美國的國務卿相當於中國的政治局常委兼外交部長,可以管理處理國內部分分管事務,全權處理對外事務,只對總統負責,是美國權力高於各部部長之人,也是美國國內僅次於總統副總統權力的人。在排名上次於副總統,因為他不是來自民選,而美國是一個高度民主制的國家。

美國國務卿是總統的主要智囊人物,在很多對外決策上總統依賴於國務卿,特朗普卻是個例外,給別人職位,卻不給別人權力。這是美國總統獨裁的一個個例。


老狼48440790


國務卿這個職位,美國獨有。我覺得要說清楚這個職位,可以用幾個“是什麼”和“不是什麼”來解釋清楚。

美國國務卿是其國務院首長,但不是政府首腦

國務卿領導國務院,但是美國的國務院以掌管外交事物為主,不像中國國務院其實就是中央政府。美國的政府首腦是總統,因為美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三軍統帥,所以美國是沒有總理的,因為總統就是總理。

第一任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

美國國務卿是處於首位的部長,但不能領導其他部長

美國國務卿處於第一位,還是很重要的,按照憲法規定,美國總統因故不能視事履行職責的話,有一個繼任順序: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臨時參議院議長、國務卿……。可見其排名還是很靠前的,處於各部部長之首。而且美國國力強盛,在國際舞臺舉足輕重,國務卿作為美國外交的代表,十分令人矚目。但儘管如此,它也只是一個“部級幹部”,不能領導其他部,而是都在總統的領導之下。

促成中美建交的國務卿:亨利·基辛格

美國國務卿是負責美國外交的最高官員,但是又不能僅僅認為其為外交部長

美國國務卿主要職責還是外交,所以國際上的外長會議都是國務卿參加。但是國務卿和其他國家的外長還是有所不同:從歷史上看,美國建國之初國務卿主要負責內政,只是隨著美國逐漸強大,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外交事物越來越多,國務卿才開始越來越傾向於外交。從現實看,雖然國務卿主要管外交,但是也負責一小部分內政,比如國璽就在國務卿手裡,如果美國總統辭職,還要通過國務卿。

剛才說了,國務卿美國是獨一份,所以不好完全類比我國,如果非要比,可能是“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還算比較貼近。

現任國務卿:蓬佩奧


文綜史組


美國的政體不同於大多數國家。

相對於我國的單一制,他們是聯邦制。美國的州就相當於俄聯邦的加盟共和國,州長實際上就是總統。

西方政體主要有元首制、內閣制和議會制。我們覺得有些國家總統厲害有些國家總理權力大就是這原因。比如德國、意大利,總統只是國家元首,權利集中在內閣-——總理權利最大;而法國就是元首制。

美聯邦是總統制~即元首制,上面說的不同於大多數國家的,美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內閣長官即總理,美國國務卿負責外交事務~所以上世紀中美建交是基辛格牽頭,我國是周總理負責——他是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