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都是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爲何同工不同酬?

昨日網事


編者按: 你說的高級教師、中級教師、初級教師都是一線教師幹同樣的活,為何同工不同酬?是真得不理解,還是牢騷滿腹有意見。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理一理。

一、從法的角度來說

1、“多勞多得、同工同酬,優績優酬”是《勞動法》的主要內涵。那《勞動法》適用於誰呢?適用於教師嗎?

2、《勞動法》適用於企業單位,工人和企業之間是勞動關係,在勞動的過程中,“多勞多得、同工同酬、優績優酬”要真正的體現,這樣才更公平、合理。

3、教師和學校是人事好關係,適合《事業單位管理條例》,因不是勞動關係,“同工同酬”不存在。比如: 幹了30年的教師和幹了一年的教師,代同樣的課,領同樣的工資,能行嗎?



二、從情的角度來說

1、還是心裡不平衡的問題,主要是年輕人,看到老教師的工資高自己許多,又幹同樣的活或老教師幹得更少,於是心裡出現了偏差,抱怨、發牢騷,這都能理解,隨著年齡的增大,會慢慢理解的。

2、老教師年輕的時候,也下過苦,掙得是低工資,現在高工資也掙不了幾年就退休了,難道你讓他老掙低工資才覺得合情合理?於心何忍呀。

3、首先,人都有老的時候,老教師的今天就是年輕教師的明天,懂得“影子原理”嗎?其次,不要拿自己的盛夏和別人的晚秋比;再者,現在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政策利好,真正受益地是年輕教師,老教師享受不了幾天高工資。



三、從現實情況來說

1、大部分學校是照顧老教師的,主要體現在工作量上,或者代地是副課,相對負擔較輕。

2、也有的學校因為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短缺,一個蘿蔔一個坑,老教師照樣戰鬥在一線,直至退休。

3、有病的、有關係的不代課的個例也在所難免,你懂的。

4、老教師幹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挑三揀四,給年輕人樹立個榜樣。

題主提出的問題言外之意是老教師工作輕、工資高,年輕教師有意見,有抱怨,其實是態度的問題,也有挑撥離間之嫌。

年輕兒郎當自強,不要斤斤計較小肚場,老牛自知黃昏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各自幹好自己的工作,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


瓦良格


剛參加工作萬事開頭難,要處對象結婚生孩子,要買房購車裝面子。用錢的地方多工資又低領受的任務也比老同志還多,所以多希望同工同酬,這可理解。但隨著經歷的豐富技能的成長自己會很好地回答這些問題。教育也好教學也罷遠不是你上了多少課的問題。簡單說一個例子,講解一道選擇題,可以是講“選哪個答案”,可以是“為什麼要選這個答案”,還可以是”區別於正確答案學生為什麼選了其他答案”。在不同的成熟點上帶給學生的認知高度完全是不同的。在同樣的課時,有些人按步就班講教材,有些人對教學大綱高考考綱把握較透徹的就會合理取捨,把握重點剔除枝葉,兩者對於學生的提高肯定不同。

如果你是因為職稱上不了而提出這樣的問題,那先要反省自己的工作。有人說晉級指標太少那要問問自己是否夠優秀,有人說晉級要的證書太多也要問問自己人家能得自己為何不能。職稱有職稱的遊戲規則,也體現積小步成大步。如我們自己,一所兩百多人的學校人人靠弄虛做假那學校不亂套了,學校還能辦下去?在爭取晉級的過程做班主任就應做優秀班主任,做教師就要做優秀教師。比如同樣是高二學考合格率98%夠好了但和100%比就落後,也許後者年度考核為優秀前者只能合格,體現在職稱初評時前者就會少得分,有2%的差距雖小也要服輸。比如講高考,同樣的班級上線人數多點點或錄取學校檔次高些許都影響年度考核。出勤也是如此,多請一天假影響年度考核的得分。賭博也有願賭願輸,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不甘落實就要努力爭取。有些人認為論文寫多了沒用,教學比武教研課題沒用,現在職評並沒強制要求這些吧,只是說要有不是越多越好,而且不是主要依據。論文有一篇省二等獎就滿分了,教學比武校級也行,雖得分低點可靠其他項補。有人說38年全國優秀教師一定晉高級,全國優秀教師也只在政治思想欄目得滿分和人家兩次“立功”一樣得分,其他太落後總分也不高。現在實施差額報送材料,特別是評審專家的親自聽參評對象的實課和外調座談,客觀性還是大有提高。

當然任何一項制度都會存在瑕疵,職稱也不例外。但正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我們就不可能完全否定一項制度,職稱亦然。


楚天959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職稱是什麼,如何評的職稱。

一、職稱是什麼,詞條上的解釋是: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成就的等級稱號。作為教師,反應的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成就,以及資歷。


二、如何晉升職稱

教齡,根據職稱評定條件,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從入職教育開始,定級一年,二級教師一年,二級升一級教師要四年,再到高級教師要六年,無縫對接,也要十二年,一般情況下,二十年左右晉升到高級正常。

工作業績,每一輪晉升,優秀教師,優質課,課題研究等都要具備,並且級別要提升一個等級,容易嗎,

常規工作,更是不能鬆懈,年年工作量滿滿的,成績突出,擔任班主任工作,領導安排的工作,保質保量完成。

二十年的拼搏,精疲力竭,早生華髮,經驗豐富,成績傲人,桃李滿天下了。

其他不比,看看醫院,一般醫生要天天門診,主任醫師一週幾個班,工資嗎,不說了。


高級教師,初級教師,都從事一線教學工作,這是教師的責任。我弱弱問一句,新入伍的小兵能和身經百戰的老兵比嗎?


小眼看教育


初看問題,還以為是一個外行所問。但仔細琢磨,這樣的問題應該是一個初出大學校門、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精神的不諳世事的年輕教師提出來的。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題主反躬自省一下,在你參加工作20年熬到了高級教師職稱後,如果你的工資收入等報酬跟剛從大學校門出來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一樣,也就是同工同酬,你願意嗎?

所以說好聽點,這是個欠考慮的問題;說不好聽些,這是個很弱智的問題。

師範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從事教育工作,轉正後,專科定的是三級教師,本科定二級教師,研究生畢業直接定一級即所謂的中級;定級後根據相應的年限即可申報晉級晉檔。一般初級包括三級、二級教師,層級為13級至11級;中級即一級教師,層級為10級到8級;高級分成正高、副高,副高層級為7級到5級,正高最近幾年開始放開,名額有限,要求很高,層級為4級到1級。

每一級的晉升都有相應的要求和年限。正常情況下,專科起點的教師12年可評上副高,本科起點的教師則只需要9年即可評上副高。但在目前的情形下,很多學校教師年齡偏大、職數很緊張,到了中級、高級職稱在基本條件具備的情形下還需要論資排輩,越來越難評,以致現在好些教師都放棄評職稱。國家相關部委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改革教師職稱的評聘體系。

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這樣。經驗需要積累,收入也在期間慢慢增長。每個人在熬走了好多歲月後才熬來了職稱和相對偏高的收入。如果一進職場就能享有和工作幾十年的人一樣的待遇,還有多少人會努力打拼,這個社會能有這麼大的進步嗎?


俗世飄鴻


謝邀~城上城舊識回答這個問題,歡迎評論和關注!

教師執行職稱工資,是依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條例》,查閱資料後發現,凡屬於事業單位,都依據這個辦法進行職稱評定和晉升,並且與工資掛鉤。

其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條例》第二章,崗位設置中規定:

  • 第六條 事業單位根據功能、職責任務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和國家有關規定合理設置崗位。崗位應當有明確的名稱、職責任務、工作標準和任職條件。  

  • 第七條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 

  •   第八條 根據事業單位的功能和規模,制定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結構比例和等級標準。


按照《事業單位管理條例》,一般情況下,教師屬於專業技術崗位 ,國家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級別,如果你剛畢業參加工作,工作滿一年後一般是直接認定為專業技術十二級(助理級別,比如助理工程師),同時還要看單位性質,瞭解單位專業技術最高的技術級別是多少,看看你以後最高能升到什麼位置。


中小學三級教師職稱對應的是13級,中小學二級教師職稱對應的是11-12級,中小學一級教師職稱對應的是8-10級,中小學教師副高級職稱對應的是5-7級,中小學教師正高級職稱對應的是2-4級。


附上2015年事業單位基本工資對照表

  • 從上表可以看出,最高的一級和最低的十三級,差別達到三倍多,這是造成工資差別較大的主要原因,而教師工資的構成除了職級工資,還有薪級工資,績效工資都是按照職稱或者職級來走的,都有差別。需要說明的是,不僅是教師,只要是事業單位,比如醫生等其他事業單位人員,都執行的是職稱工資。問題中提到的,只是教師屬於事業單位,就按《事業單位管理辦法》來執行罷了。


城上城舊識


呼籲同工同酬的都是年輕教師吧?在吆喝同工同酬之前,你先想想你為學校做了什麼?


還記得李雪健和撒貝寧怒斥小鮮肉的事件嗎?作為旁觀者,是不是覺著那個小鮮肉很可恥?如果你一個年輕老師,剛登上講臺幾天,就自視清高,目中無人,你和那個小鮮肉演員比起來,誰更可恥?

你覺著老教師幹活少,成績也可能比你差,拿錢就不能比你多?然而,學校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無數老師用青春和汗水換來的,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你作為一個青年教師,不要要求別人為你做什麼,首先想想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來,就想坐享其成,是不是很可恥?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老百姓都知道的常理,你一個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難道不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是用多上節課的就能衡量的嗎?老教師的經驗,就需要你用更多的時間和汗水去彌補!


同工同酬本無錯,但是同工同酬的前提是你們屬於一個級別,一樣的情況,否則吆喝同工同酬就是耍無賴!


贏在高三


這是年輕人的普遍疑惑

剛參加工作時,我也有同樣的疑惑:老同事評上了高級職稱,工資是我的兩倍,怎麼只代幾節不關緊要的“副課”?而我什麼職稱也沒有,代的課卻滿滿當當?

只能說你還太年輕了。職稱評聘的條件非常苛刻,名額限制也相當嚴格。大多數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已經“廉頗老矣”。他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工作了一輩子,頭髮花白了才能夠把高級職稱評上。而且這“高工資”拿不上幾年就已經退休了。所以,年輕人端正態度很重要。


何謂“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指在工作中具有相同崗位、職級、內容的工作人員,應做到“同工同酬”。所以,這不是違反“同工不同酬”的原則。

你一個“毛頭小夥子”怎麼能和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了一輩子的前輩比職稱,比工作、比工資呢?


幾點箴言

作為一個年輕人,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學的東西還是很多的,不管你在學校表現多麼好,到單位都是要從新開始的。其次不要成天抱怨,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是最要不得的,要知道,學校也是一個團隊,要有相互團結和相互協作的精神。然後,要認真做事情,不管自己水平有多高,不管對單位的工作有多麼不滿意,但是在具體負責工作當中,一定要認真做、做好。


雲中w漫步


據我所知我們這邊所有評得高職的沒一個不是花了錢買來的,且他們中大部分的成績幾乎年年包尾,已經成為很壞的風向標,大家只會討論他們的“投資”太值得了。評職稱需要什麼榮譽和證書都是扯淡的,班主任達到一定年限就行了。這些老師中有很年輕也有老教師,前提是你必須上面有人,他們的心思不在教學上,天天上班就想著怎麼搞團伙走關係,成績不好也就可以理解的。在學校裡成績好的老師大多是思想單純的老師,他們的成績再好也評不上,由於這部分老師也看不到希望,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大家都不願合作不願擔責的作風,而是相互推脫責任,甚至學校還沒開學就去各種打招呼走關係,減少下學期的工作量。學校好的班風學風需要所有老師的和諧合作,你一個不正當的證書得到的利益比人家兩輩子的教齡履歷合起來還要多,這正常嗎?證書能創造價值嗎?現在的學校這麼亂,大家對職稱深惡痛絕是有很深層的原因的,這個政策不變,國家投入再多的錢也只會進了投機倒把者的腰包,真正做事的得不到任何好處。



救@贖


我是教師,教育是我的主業。對於問題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都是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為何同工不同酬!我想這個問題一定是一個一級教師或者二級教師提出來的,因為晉級高級教師無望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以宣洩自己的憤懣和不理解!


首先,我理解一級教師二級教師的的心情!每個教師都從一級教師、二級教師走過,一個學校因為教師參加工作的時間長短,所以教師的職稱有所不同。但是一級教師、二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在一線幾乎是承擔一樣的工作,而且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他們的工作量比高級教師還要大。最後的教學效果比高級教師還要好,可是報酬比高級教師差不少!教師也是人,他也要柴米油鹽,有這個情緒是正常的,應該理解!


第二,對於職稱問題,既然這麼多年它依然存在,他有其弊端也有其積極的作用。比如按照職稱要求,教師從思想上,從教學年限上,從論文,從授課都做了嚴格的規定,這都是職稱得積極作用。激勵廣大教師安心教育工作,努力教育工作,激勵教師們展開良性的競爭,脫穎而出一些教學精英,對於教學精英我們必須要獎勵和表彰!所以職稱從一個角度上來講他得積極作用很是顯而易見的,短時間內不會廢除!


第三,職稱設置是有激勵作用的,但是評選職稱卻產生了許許多多弊端,亂象重生!一見到利益人們趨之若鶩,甚至喪失人格!於是在教師中產生了許多的抱怨!這也是正常的,我相信隨著職稱的改革,我們必將迎來一個優秀的公平的職稱評選機制,它一定能激勵廣大教師努力工作踏實工作!


松高尋鶴


能提這樣幼稚問題的一定是剛參加教育工作的年輕人吧!


首先,說明你對教育工作的性質還沒有完全瞭解。

其次,說明你社會閱歷淺,不懂得尊老愛幼,胸中沒有博愛,咋能從事教育育人的行業;

再次,你應該好好學習,深入理解,改變你的三觀,不要唯利是圖,急功近利。人生價值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第四:職稱工資有合理性,只不過評職稱的時候水分太多,有失公平性。

最後,你把最根本的問題忽略了:專業技術人員。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改變學校事業編制的性質,改變教師專業技術人員這個身份。再說,專科能與本科同酬?本科能與研究生同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