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財政貨幣組合戰定調:財政更積極,貨幣不搞大水漫灌

重磅|財政貨幣組合戰定調:財政更積極,貨幣不搞大水漫灌

持續多日的財政部與央行的“互懟”終於略見分曉。

“保持宏觀政策穩定,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穩健貨幣政策鬆緊適度,保持適度融資規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利用降準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等,引導金融機構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

在市場都猜測下半年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將如何配合的關鍵時點,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答案。

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支持擴內需,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推動早見成效。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民間投資為主項目。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向《財經》記者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內容反映,在前一段緊縮地方政府債務和PPP基建項目,以及未來貿易出口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政府主動調整宏觀政策,財政更加積極,貨幣政策需要配合,鬆緊適度也意味著趨於寬鬆,但是提出不會大水漫灌。

政治局會議4月份就提出了持續擴大內需,當時就給出了準備調整的信號。這兩個月,信貸以及基建數據下滑比較多,政府因此調整政策是預判得到的。對於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汪濤認為,顯性財政發力,債券發行空間其實很大。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基建數據顯示,2018年1-6月全國基建投資增速為7.3%,相對去年同期的21.1%增速,出現大幅度回落。

汪濤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把“去槓桿、控制金融風險”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這個大前提下,今年對地方政府債務、地方融資平臺融資抓的比較緊,同時在PPP項目上也收緊了一些,所以,整個大財政政策是收緊的。“在貨幣信貸方面,今年比較明顯的是緊信貸、寬貨幣。中國的貨幣和信貸的不一致,主要是因為影子信貸監管導致收緊銀行表外業務,雖然銀行貸款增速較快,但是整個信貸的增速是在放慢的。”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央行一直通過定向降準、MLF、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向市場提供合理流動性,上半年共實施三次定向降準,已經被市場解決為貨幣政策已經邊際轉向,從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轉變為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幾日前,央行還窗口指導銀行,向一級交易商額外提供中期借貸便利(MLF)資金,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放。

對於央行提供的流動性夠不夠,某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利率下行走勢,尤其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年初的時候是3.94%,後面慢慢降到3.6%左右,最近又稍微下來一些,從這個角度來看,維持了利率的比較穩定。

“但是基礎貨幣供應增長是放緩了,應該說貨幣政策放鬆了,但是並不寬鬆。”上述分析人士說。6月末,廣義貨幣餘額177.02萬億元, 同比增長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

汪濤認為,到目前來說,上半年的緊信貸、寬貨幣、緊財政對於上半年來說是屬於基本適中,但是從5月份以來,尤其是6月份就是比較緊了。下半年,貨幣政策可能要更加寬鬆一點,大的信貸(影子信貸、債券市場以及銀行貸款)增速也會有所回升;監管和財政對地方政府債務緊的力度預期有所調整。下半年,財政方面,基建投資應該會有所反彈,

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空間有多大,如果從工具和空間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有很大的空間,但是如果考慮到風險,政策既要短期見效,也要看到長期的影響。汪濤給出提醒,“所以,想穩定增長,緩解短期的流動性緊張或者是基建增速下滑,同時也要控制長期的金融風險,長期金融風險如果積蓄,那麼兩者空間都會比較有限。要控制債務也不能發太多的債。”

如果大幅放水或者大幅度改變財政政策,就會違背控制金融風險的目標,損壞過去兩年努力取得的降槓桿的成果。-

如何把握政策調整的力度?應該還是有一個底線思維,在目前的環境下增長多少才是合適? 今年定的目標是6.5%左右,其實上半年是6.8%,下半年即使經濟增長有所回調,實現6.5%是沒有問題的。那麼實現6.5%需要多少的基建投資,需要財政發多大的力以及需要信貸增長到多少?

汪濤估算,目前社融包括地方債的增速是11%,今年到12%左右就差不多了,就可以幫助實現6.5%左右的增長目標。如果官方社融增長回到10.5左右,加上發行今年已經明確額度了的地方債,允許非標有一個溫和的下調,那麼今年債務佔GDP比重的增長比去年可能提高1到2個點,基本還是能做到控制宏觀槓桿的穩定,在防範金融方風險上也沒有打太大的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