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财政货币组合战定调:财政更积极,货币不搞大水漫灌

重磅|财政货币组合战定调:财政更积极,货币不搞大水漫灌

持续多日的财政部与央行的“互怼”终于略见分晓。

“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适度融资规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降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等,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在市场都猜测下半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将如何配合的关键时点,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答案。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扩内需,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推动早见成效。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民间投资为主项目。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向《财经》记者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反映,在前一段紧缩地方政府债务和PPP基建项目,以及未来贸易出口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政府主动调整宏观政策,财政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需要配合,松紧适度也意味着趋于宽松,但是提出不会大水漫灌。

政治局会议4月份就提出了持续扩大内需,当时就给出了准备调整的信号。这两个月,信贷以及基建数据下滑比较多,政府因此调整政策是预判得到的。对于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汪涛认为,显性财政发力,债券发行空间其实很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基建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基建投资增速为7.3%,相对去年同期的21.1%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落。

汪涛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去杠杆、控制金融风险”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个大前提下,今年对地方政府债务、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抓的比较紧,同时在PPP项目上也收紧了一些,所以,整个大财政政策是收紧的。“在货币信贷方面,今年比较明显的是紧信贷、宽货币。中国的货币和信贷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影子信贷监管导致收紧银行表外业务,虽然银行贷款增速较快,但是整个信贷的增速是在放慢的。”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央行一直通过定向降准、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向市场提供合理流动性,上半年共实施三次定向降准,已经被市场解决为货币政策已经边际转向,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几日前,央行还窗口指导银行,向一级交易商额外提供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放。

对于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够不够,某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利率下行走势,尤其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初的时候是3.94%,后面慢慢降到3.6%左右,最近又稍微下来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维持了利率的比较稳定。

“但是基础货币供应增长是放缓了,应该说货币政策放松了,但是并不宽松。”上述分析人士说。6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77.02万亿元, 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

汪涛认为,到目前来说,上半年的紧信贷、宽货币、紧财政对于上半年来说是属于基本适中,但是从5月份以来,尤其是6月份就是比较紧了。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要更加宽松一点,大的信贷(影子信贷、债券市场以及银行贷款)增速也会有所回升;监管和财政对地方政府债务紧的力度预期有所调整。下半年,财政方面,基建投资应该会有所反弹,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有多大,如果从工具和空间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如果考虑到风险,政策既要短期见效,也要看到长期的影响。汪涛给出提醒,“所以,想稳定增长,缓解短期的流动性紧张或者是基建增速下滑,同时也要控制长期的金融风险,长期金融风险如果积蓄,那么两者空间都会比较有限。要控制债务也不能发太多的债。”

如果大幅放水或者大幅度改变财政政策,就会违背控制金融风险的目标,损坏过去两年努力取得的降杠杆的成果。-

如何把握政策调整的力度?应该还是有一个底线思维,在目前的环境下增长多少才是合适? 今年定的目标是6.5%左右,其实上半年是6.8%,下半年即使经济增长有所回调,实现6.5%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实现6.5%需要多少的基建投资,需要财政发多大的力以及需要信贷增长到多少?

汪涛估算,目前社融包括地方债的增速是11%,今年到12%左右就差不多了,就可以帮助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如果官方社融增长回到10.5左右,加上发行今年已经明确额度了的地方债,允许非标有一个温和的下调,那么今年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长比去年可能提高1到2个点,基本还是能做到控制宏观杠杆的稳定,在防范金融方风险上也没有打太大的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