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市場是什麼時候衰落的?

叫我東海


宇宙萬事萬物講究“衰極必盛,盛極必衰”,這是大自然的必然規律,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郵政業是“首屈一指”的行業,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手機,人的溝通都要通過信件來傳遞,信件是郵票的載體,沒有這張小小的郵票還真不行,郵票市場就是八十年代末開始萌芽的。



不少有眼光和志趣愛好的人開始收集珍稀郵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慢慢有了PP機和手機作通信工具,郵政行業也就開始走下坡路,緊接著郵政業開始改革,郵票開始進入收藏渠道,九十年代初,郵票市場開始煥發勃勃生機,能擁有一本集郵冊都“倍感自豪”,集郵業迎來“盛況空前”,集郵人群“與日俱增”。


據說高峰期集郵愛好者達到了近5000萬人,有不少“先知先覺者”是發了大財的。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郵票開始動輒上億的濫發,至香港迴歸紀念郵票“鋪天蓋地”,終於市場“不堪重負”,開始“一蹶不振”,直到2003年遭遇百年不遇的“非典”,郵政總局抓住這個鍥機又濫發了一把。

從此郵票市場“風光不再”,慢慢走向衰落,大家知道“物以稀為貴”是市場的永恆規則,動不動就發行幾個億的東西,有什麼珍稀可言呢?以前幾百上千人才能擁有一枚的東西,當然珍貴了,現在三個人就能擁有的東西能珍貴嗎?這是最起碼的道理嘛!本文開頭就說了,萬物興衰自有定數。



據有心人統計現在還在集郵的人不超過100萬,因此郵票必然像糧票、煙標、小人書、等一樣慢慢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就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蹦躂不了幾下了。


總結:好吧,這個問題就聊到這裡,大家如果覺得還不錯,就請關注點贊,謝謝!


逆水舟話收藏


你好,我是80後收藏家陳小C。讓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喜歡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據我統計,在新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郵票市場平均每七年會產生一個高峰。你比如1990年,1997年,都是郵票市場炒作的高峰期。後面2003年和2010年開始的一波,並沒有完全突破與1997年創造出來的行情最高位,但也有部分潛力品種價格完全藐視1997年的高峰,一直走自己的價格發展之路,比如第一輪生肖票。所以我認為如果您問的是傳統郵票市場的發展,我認為是從1997年之後開始,是從整體的輝煌演變成目前的兩極分化,大多數平庸的品種開始走下坡路的,也有的強者恆強,關鍵是看品種!


也有朋友認為郵票市場是伴隨古玩市場一同衰落的,但兩者的死法不一樣。古玩是讓假貨弄衰落的,郵票是讓中國郵政搞得發行量巨大,自己把自己弄衰落的。這貌似有一定的道理!但目前這個階段嚴格來說,還算不上衰落。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實體經濟的衰落,包括大量實體店鋪的倒閉當中也包含一些經營郵票的檔口。但在網絡這個新型的平臺上,我們卻看到了郵票交易的新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每天在網絡上拍賣或以網店形式成交的郵票,日平均都有兩三百萬元人民幣的營業額。一年就是好幾個億的生意。所以您能說現在郵票市場沒落了嗎?還沒有。


長線投資的價值體現有很多,像上面這枚紅軍郵!十年時間,價格翻了七倍,也算是可以了。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前幾年興起的郵票電子盤交易,卻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嚴格控制,目前生存空間可以說越來越少了,但這是一種虛擬的金融產物,嚴格意義來說,只是掛著集郵的名義去搞虛擬的賭博遊戲,和傳統的集郵愛好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兩三年前,因為電子盤需要大量囤貨進倉,隨著電子盤的倒閉,這些郵票的庫存會釋放出來。所以短期內可能會衝擊市場價格,但這個主要影響的是一些新發行的郵票。對本身就已經很稀少的老郵票來說影響不大。

以上解答您覺得滿意嗎?

如需進一步解答,請關注我!

關注“小C收藏”,越學習,越富有!


陳小C收藏


你這問題問得是電視臺採訪?還是要寫論文?你先弄清楚你說的郵票市場是什麼市場,如果是電子盤,那肯定是衰落了,暗箱操作吸金大法讓國家一打擊,不死才怪。

如果說是中國郵票市場,我相信編年票以前的品種還是很活躍的,尤其是那些猴啊,文啊的。不然怎麼漲得那麼兇。之後的票因為發行量巨大,加上郵政的經營方式,現在基本就是在走美國的老路——就是貴的買不起,便宜的沒人要。

如果是世界郵票市場,那在我看是有萎縮,但整體看還是可以的,歐洲還有很多傳統集郵國家還是良性發展,因為他們三觀很正,沒有把郵票作為價值投資,郵票的首要功能還是寄信,印量也沒有那麼誇張。只要我國是把郵票當股票運作的,也真是神奇之極,我們發明的志號原來還有這樣的功能。

你問得那些炒郵票的人,多數應該屬於電子盤的吧,肯定是賺的賺賠的賠啦。如果是櫃檯上的郵商,遵循市場規律的,肯定還在賣他們的郵票,賺該賺的錢。

市場是有生命的,會自己去調節,不用我們去操心,如果有一天郵票消失了,或者變成超過青花瓷的收藏價值,那也是它應該有的命運。不是我們憑空捏造或者感覺一個想法就能決定的。

歡迎關注本頭條號!“外郵之窗”是國內少有的純外郵自媒體!傳播集郵知識,交流集郵樂趣,分享世界郵票精品的窗口。這裡匯聚的都是真正的外郵愛好者,從大咖到小白都會在這裡有所收穫,我們都會不斷創造驚喜,快快加入我們的大家庭吧!!!


外郵之窗


我是在上初中的時候開始集郵的,大概是83年吧,那時候也沒有集郵知識,竟然把郵票用漿糊粘到自己做的集郵本上,現在想想真是可笑。由於經濟上的原因,從93年開始買年票,集郵公司當時在黃河路的花壇北邊,附近也有好多郵票販子,慢慢接觸熟悉起來,工資不高還想集郵怎麼辦?拿各種東西換,有時拿汽油票換的,也有時拿國庫券換。慢慢我的書架年冊就滿了,又到當時文體商店買了個大的書架。97年,香港迴歸,好傢伙,集郵公司門口人山人海,都是買回歸紀念票的,我買了幾個首日封和幾套票、小型張排了兩個小時的隊。

我同事也有幾個集郵的,還有一個是到了痴迷的地步,每個月工資一半都買郵票了,好多郵票我沒時間去買總是他幫著買回來。有個發小到我家看過郵票說這將來都是廢紙!果然,2000年後,隨著國家集郵總公司放開發行量加上印刷品質、質量的下降,集郵人數驟減,本來人們都想著集郵可以陶冶情操、聚集財富,但沒想到郵票市場變得如此冷落。我隨著步入中年也放棄了集郵,得養家啊。沒事的時候翻出以前的郵冊沉浸在自己的快樂中慢慢欣賞也算是一種生活方式。想讓孩子學集郵,他根本沒興趣,一是功課太重,二是現在課外活動什麼電腦手機遊戲太豐富,三是學校根本沒有這樣的集郵興趣班。

發行量大和印刷不夠精美是郵票市場衰落的主要原因。以前都是雕刻版印刷,畫面有層次感,顆粒感很細膩,再看看現在不論是設計、印刷都不如以前,真像我同事說的成了廢紙。

如果想重振郵票市場,我認為國家郵政總公司應該大幅減少發行量,提高雕刻版印刷郵票的比重,積極培養少年兒童集郵的興趣,假以時日,一定會重新回到郵票的繁榮時代!


碳酸鈉516


郵票是伴隨古玩市場一同衰落的,古玩是讓假貨弄衰落的,郵票是讓發行量巨大的郵總自己弄衰落的。

不管郵票衰沒衰落,但作為一個國家的百科全書功效沒有變,郵票是用最直觀的圖象展示了一個國家的歷史,帶有記錄歷史的獨特信銷票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值錢。

郵票市場經歷了此次衰落,終於讓廣大的郵票收藏者幡然醒悟了,原來這些花花綠綠,印刷量極大的新郵票並不值錢,只有那些歷經戰火,歷經實寄損耗嚴重的郵票才值錢。



所以說,雖然現在郵票行情不好,只要你有老票,存世量少的票,一定永遠都會升值。而你如果指望九十年代之後的郵票會升多大值,估計再得等一百年,而且還得是帶有獨特歷史有獨特意義的實寄票。


湘平古珍郵館


發行量巨大,票品不精,喪失實際郵寄票據功能這些原因是有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如今的文化娛樂,精神生活可選擇的太多,少有90後,2000年後的新人參與。

我們大部分70後的集郵者,小學時候,我憑著郵票上面的圖畫了解祖國山河,歷史文物,珍惜動物等等。如今的孩子們,直接就去了圖畫上的目的地旅遊,直接去博物館,動物園。另有豐富的網絡,電視電影書籍讓他們完全不需要通過郵票上有限的方寸紙片空間就獲取了知識。

好多70多80多歲的老一輩集郵者的兒女,繼承了他們的郵票收藏,大部分都以比較優惠的價格賣給郵商,輾轉到了40歲上下年紀的集郵者手裡。而這些40歲上下的集郵者的後代們,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也絕對不像是真愛郵票的人,這些在他們眼裡,就是用值多少錢來衡量的。集郵的人必然越來越少,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可逆的正常規律。包括國粹京劇,書法,無論我們怎麼強調這些藝術的美,掌握和欣賞這些藝術的人也必然越來越少。京劇,這個藝術它描述故事,就是不如電影。棕繩繃子的床,蓑衣,竹油紙傘,鐵皮匠。。。都是淘汰馬上消失的手藝。

還有郵票這個紙製品,一般條件的人家,尤其是南方地區潮溼的環境,很難有效的保障它們的品相。。。。總之,待到70,80後這批集郵者老去,集郵者就會銳減。沒有人從熱愛的角度去收藏,只有寄希望增值的人去收藏這個說印就印的東西。


邢軍


老馬視圖回答你。

我以我的經歷,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在集郵界也曾做出過有目共賭的貢獻。我參與編寫的《中國集郵大辭典》一書,榮獲世界郵展大金獎,也就是集郵界的最高獎。我先後編著過《集郵入門》《集郵起步》《集郵之友通訊錄》等集郵普及讀物和工具書。之所以這樣介紹,不是炫耀我的過去,而是為了更好的回答題主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是集郵最瘋狂的年代,不誇張的講是全民集郵。那個時候,你可以做個調查,你問城市中的任何一個家庭,一定有一個人集郵。那麼,現在你到學校中諮詢一下,可能很多學生,都不知道集郵為何物。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社會的發展,使得郵票的實際應用功能退化。這個不用更多的解釋,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體會都可以說明這一點,比如說,您一年中能收到幾封貼的郵票的來信?

第二,人們業餘生活的多元化,使得集郵淡出人們的視野。回想上世紀80年代,人人集郵,因為那時候人們的文化生活貧乏,沒有其他的選擇。現在手機、電玩等等等等,佔據了人們業餘生活中的大多數時間。

第三,郵票市場的無序,使得人們遠離這個圈子。市場上的惡炒、發行量的忽大忽小,加之種種不便言說的原因,使得很多集郵愛好者退出了這個隊伍。

題主所說的從什麼時候開始走向衰落,很難確定一個準確的年代。

那麼,集郵還可能東山再起嗎?以我現有的認知水平可以回答,絕對不可能。集郵以後就是一個小眾的業餘愛好,絕對不可能出現全民參與的盛況了。


老馬視圖312


我是1981年開始接觸集郵的,下來隊伍越來越壯大,當時大部分郵品都是通過交換而來。隨著郵品發行量的增加,以及衍生品種的出現,集郵變成了買郵,變成了生意,變成了投資。我知道它變味了,也說明大家把一種業餘愛好搞成了商業行為,國家通過大量發行來抑制投機炒作,到了一定程度就氾濫成災,隨著郵品的去功能化,也把集郵推向邊緣了。現在新郵已經沒意思收集了,真正的集郵愛好者,建議做本專題郵集,放棄傳統的集法,和同好交流吧!


姑蘇評話


郵票讓我歡喜讓我憂,讓我愛你真的好難。

我是90年代偶然集郵的,專集人物郵票,隨著郵政部門郵票要預訂製,想購買每年單套的人物票好難,不得而以每年訂購全年票一套,當年外地出差順便在集郵市場買了不少人物郵票,集滿四大本郵冊。

現在每年仍然預訂年冊一本,17年訂的年冊到現在還未到手,太遺憾。

至於集郵市場什麼時候衰落的,應該在九十年代一直到現在……


老夥計49547


郵票是為了寄信而誕生於英國的。時代在進步,通訊科技高速發展,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郵票已經無啥實用價值了。皮之不存了,毛將焉附?新郵票多多像花紙片,或許二百年後銷票會有紀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