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面對當時的格局動盪,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立誓要改變這一切,面對坎坷的命運他選擇的不是屈服,而是積極面對,成功後的他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分享給當地村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將領到2000株苦參苗,價值5000元。這些免費發放的種苗,全部出自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之手。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眼前這位就是為貧困戶免費提供種苗的老人,名叫程敦儒。他今年67歲,精氣神很好,開朗,樂觀,充滿幹勁。老程正在西疇縣百匯藥材林果種植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查看苦參種苗的長勢,這是他多年打拼下來的公司。這總價值不會低於6000萬元的公司,誰又能想到,30年前,一場大火,老程傾家蕩產,幾乎走上了人生的絕路!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1978年,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在中國大地拉開序幕。三年過後,西疇縣,一個當時經濟社會都比較偏僻落後的邊疆小縣城,百廢待興,百業待建。蚌谷鄉程家坡村,一個而立之年的男人坐不住了。程敦儒向銀行借款五萬元,開辦了一家磚廠。那時候普通幹部的工資,每個月才幾十元。他一下就借五萬,可謂是膽大包天了。從此,伴隨著共和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程敦儒開始了他跌宕起伏不平的傳奇創業經歷“這是一個比電影還要精彩百倍的故事。”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程敦儒辦磚廠,生意煞是紅火,很快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程敦儒覺得這樣賺錢太慢,正值壯年的程敦儒把目光投向了當時文山州最火爆的產業——三七,雄心勃勃的他決定玩一把大的。於是,他把磚廠賣掉,向銀行借了足足七十萬!在八十年代中期,七十萬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提心吊膽,銀行派了兩個武裝保衛,帶著槍,護送我和70萬現金上文山。”老程回憶說他到了文山市壩心鄉栽種三七。整地搭棚,打藥除草,日夜守衛,三年後,大功告成。他和夥伴們美滋滋地將辛苦了三年的三七烘乾入庫保存,只待拉去廣州賣一個好價錢。誰知道,命運在這裡給了程敦儒第一次沉重的打擊!當晚,烤房突然著火,價值480萬的三七轉眼間化為灰燼。老程當時是大腦一片空白,面對重創,老程血本無歸,靠著之前的一些籽條,足足賠了三年多的債。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1988年,程敦儒決定最後一搏。當時他妻子駱應祝一個人在程家坡村家裡養了120頭豬,還栽點菜,日子過得不錯。但他不顧妻子的苦苦哀求,固執地把老家的房子賣掉,到硯山買了一萬元的三七紅籽,在山上搭了窩棚栽種,準備東山再起。哪知道,天有不測風雲。這一年,文山三七史上第一次價格暴跌!三七賣一元一斤,紅籽賣五分錢一顆。“有一天,大兒子來跟我要五毛錢去買洗頭粉,我都拿不出來。當時我差點喝農藥自殺了!”駱應祝想起那段日子,忍不住傷心落淚。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程敦儒歷經兩次大難,欠了一屁股債,但並沒有就此消沉,落寞,一蹶不振。正如他所說:“我這個人,別的不說,天性樂觀,從來不會說是認輸,也不會賴賬。”1992年,程敦儒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上山栽樹!他和妻子來到西疇縣西灑鎮與硯山八嘎鄉的交界處,租了五百畝荒山,期限二十年。因為地處把獨村,所以老程乾脆就把種下第一顆樹苗的地方叫做“把獨基地”。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萬事開頭難。“剛剛上山來的時候,沒有住的,我們就用木板夾著泥巴衝牆,做了10平方米的土坯房。用兩卷油毛氈鋪屋頂。後來冰雹把油毛氈打破了,都沒錢補。”程老兩口子憶往昔,心中泛起絲絲漣漪。老程為了及時還債,補貼家用,還下山四處奔波,做了不少應急的生意。到江西買孵化器孵烏骨雞苗,和江湖師傅學配豬飼料……在老伴的記憶裡:幾乎每一次生意都是一次曲折的經歷,走的每一步都無比艱辛。但老程宛如一隻打不死的小強,鬥志昂揚,越挫越勇。雖然陸陸續續借了不少錢,但是老程始終沒有賴過債。他從不虧欠銀行的錢,私人的錢,小工的錢。”靠著多年良好的信用和持之以恆的努力奮鬥,程敦儒的種植產業慢慢走上了正軌。昔日的荒山一天天綠起來,成為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生態種植基地。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九十年代末,老程的“把獨基地”立體式栽種初顯效益,每年陽荷能賣20多萬,烤煙能賣10多萬,八角樹也掛果豐收。“後來老大參加工作了,經濟壓力小了點,終於能喘口氣。”從一開始被逼上梁山,開啟瘋狂種植模式,到略有小成,經濟壓力減小以後,程敦儒就開始靜下心來,認真思索自己今後的發展路子。“我家是中草藥世家,爺爺是個有名的老中醫,耳聞目睹,薰陶漸染,加上我自己也比較喜歡,所以就有意識地往這方面發展。”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與此同時,程敦儒的種植業,因為其規範性和影響力,也得到了西疇縣黨委政府的關注和支持。“2009年開始,陸陸續續得到政府職能部門支持,林業、農業、科技、財政、科協……各種大大小小的項目支持,後來就發展合作社,2010年成立了西疇順發陽荷專業種植合作社,2012年成立了西疇縣百匯藥材林果種植有限公司,並建了黨支部,我是書記。”老程笑了笑,指著牆上掛著的一堆牌匾說:“這些都是這些年各級部門對我的肯定。這一方山水給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會盡我所能,幫助這裡的貧困人民。”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程敦儒不是玩嘴的人。這些年,他在把窮山荒山變成青山綠水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周邊的父老鄉親。免費發放種苗給群眾,這件事他已經做了十多年;為了讓村民們掌握一技之長,每年他都邀請專家來搞種植技術培訓;資助貧困大學生入學,這是他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老程更是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投身到這場扶貧攻堅的戰役中。“在我的公司就有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有的是在管理藥圃,有的是負責培養種苗,有的是做短工除草……各司其職。”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眼前這一片石旮旯山坡,是西疇縣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於地理條件限制,很難在上面搞種植。但是這一片山,卻在黑褐色的石頭窩窩裡,綻放出一株株纖細的植物。這種植物學名叫苦參,老程習慣叫它山豆根,是一種中藥材,藥用範圍廣,市場價一直不錯,根莖曬乾後32元一市斤,種子賣到400元~500元一市斤。程敦儒目前栽了500畝,還有300畝準備栽種。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光陰荏苒,轉瞬即逝。轉眼間,程敦儒被“逼上梁山”已經26年,這26年,他忍辱負重,一心耕耘,硬是把昔日荒山變成了綠洲。如今,空中俯瞰,老程的種植園,蒼翠欲滴,綠樹成蔭,百草豐茂,萬物生長。”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

三十年的艱辛路,一位西疇老人的傳奇經歷

滄海桑田,回憶往事坎坷,訴說今日成就,程敦儒不甚感慨,也頗感自豪。當記者問他,耗費20多年光陰,在這個山頭上,覺得值不值?老程的回答毫不猶豫:“值,相當值!沒有過去的艱苦奮鬥,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想法就是,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苦參苗來發給貧困戶,不低於十萬株苗,在這四五年中除了發苗,技術上也給予他們指導。讓這一片山都綠起來,讓周圍的群眾都富裕起來,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