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面对当时的格局动荡,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立誓要改变这一切,面对坎坷的命运他选择的不是屈服,而是积极面对,成功后的他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当地村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将领到2000株苦参苗,价值5000元。这些免费发放的种苗,全部出自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之手。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眼前这位就是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的老人,名叫程敦儒。他今年67岁,精气神很好,开朗,乐观,充满干劲。老程正在西畴县百汇药材林果种植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查看苦参种苗的长势,这是他多年打拼下来的公司。这总价值不会低于6000万元的公司,谁又能想到,30年前,一场大火,老程倾家荡产,几乎走上了人生的绝路!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1978年,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拉开序幕。三年过后,西畴县,一个当时经济社会都比较偏僻落后的边疆小县城,百废待兴,百业待建。蚌谷乡程家坡村,一个而立之年的男人坐不住了。程敦儒向银行借款五万元,开办了一家砖厂。那时候普通干部的工资,每个月才几十元。他一下就借五万,可谓是胆大包天了。从此,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程敦儒开始了他跌宕起伏不平的传奇创业经历“这是一个比电影还要精彩百倍的故事。”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程敦儒办砖厂,生意煞是红火,很快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程敦儒觉得这样赚钱太慢,正值壮年的程敦儒把目光投向了当时文山州最火爆的产业——三七,雄心勃勃的他决定玩一把大的。于是,他把砖厂卖掉,向银行借了足足七十万!在八十年代中期,七十万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提心吊胆,银行派了两个武装保卫,带着枪,护送我和70万现金上文山。”老程回忆说他到了文山市坝心乡栽种三七。整地搭棚,打药除草,日夜守卫,三年后,大功告成。他和伙伴们美滋滋地将辛苦了三年的三七烘干入库保存,只待拉去广州卖一个好价钱。谁知道,命运在这里给了程敦儒第一次沉重的打击!当晚,烤房突然着火,价值480万的三七转眼间化为灰烬。老程当时是大脑一片空白,面对重创,老程血本无归,靠着之前的一些籽条,足足赔了三年多的债。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1988年,程敦儒决定最后一搏。当时他妻子骆应祝一个人在程家坡村家里养了120头猪,还栽点菜,日子过得不错。但他不顾妻子的苦苦哀求,固执地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到砚山买了一万元的三七红籽,在山上搭了窝棚栽种,准备东山再起。哪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年,文山三七史上第一次价格暴跌!三七卖一元一斤,红籽卖五分钱一颗。“有一天,大儿子来跟我要五毛钱去买洗头粉,我都拿不出来。当时我差点喝农药自杀了!”骆应祝想起那段日子,忍不住伤心落泪。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程敦儒历经两次大难,欠了一屁股债,但并没有就此消沉,落寞,一蹶不振。正如他所说:“我这个人,别的不说,天性乐观,从来不会说是认输,也不会赖账。”1992年,程敦儒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上山栽树!他和妻子来到西畴县西洒镇与砚山八嘎乡的交界处,租了五百亩荒山,期限二十年。因为地处把独村,所以老程干脆就把种下第一颗树苗的地方叫做“把独基地”。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万事开头难。“刚刚上山来的时候,没有住的,我们就用木板夹着泥巴冲墙,做了10平方米的土坯房。用两卷油毛毡铺屋顶。后来冰雹把油毛毡打破了,都没钱补。”程老两口子忆往昔,心中泛起丝丝涟漪。老程为了及时还债,补贴家用,还下山四处奔波,做了不少应急的生意。到江西买孵化器孵乌骨鸡苗,和江湖师傅学配猪饲料……在老伴的记忆里:几乎每一次生意都是一次曲折的经历,走的每一步都无比艰辛。但老程宛如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斗志昂扬,越挫越勇。虽然陆陆续续借了不少钱,但是老程始终没有赖过债。他从不亏欠银行的钱,私人的钱,小工的钱。”靠着多年良好的信用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程敦儒的种植产业慢慢走上了正轨。昔日的荒山一天天绿起来,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生态种植基地。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九十年代末,老程的“把独基地”立体式栽种初显效益,每年阳荷能卖20多万,烤烟能卖10多万,八角树也挂果丰收。“后来老大参加工作了,经济压力小了点,终于能喘口气。”从一开始被逼上梁山,开启疯狂种植模式,到略有小成,经济压力减小以后,程敦儒就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思索自己今后的发展路子。“我家是中草药世家,爷爷是个有名的老中医,耳闻目睹,熏陶渐染,加上我自己也比较喜欢,所以就有意识地往这方面发展。”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与此同时,程敦儒的种植业,因为其规范性和影响力,也得到了西畴县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2009年开始,陆陆续续得到政府职能部门支持,林业、农业、科技、财政、科协……各种大大小小的项目支持,后来就发展合作社,2010年成立了西畴顺发阳荷专业种植合作社,2012年成立了西畴县百汇药材林果种植有限公司,并建了党支部,我是书记。”老程笑了笑,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堆牌匾说:“这些都是这些年各级部门对我的肯定。这一方山水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会尽我所能,帮助这里的贫困人民。”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程敦儒不是玩嘴的人。这些年,他在把穷山荒山变成青山绿水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周边的父老乡亲。免费发放种苗给群众,这件事他已经做了十多年;为了让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每年他都邀请专家来搞种植技术培训;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这是他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老程更是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投身到这场扶贫攻坚的战役中。“在我的公司就有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有的是在管理药圃,有的是负责培养种苗,有的是做短工除草……各司其职。”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眼前这一片石旮旯山坡,是西畴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很难在上面搞种植。但是这一片山,却在黑褐色的石头窝窝里,绽放出一株株纤细的植物。这种植物学名叫苦参,老程习惯叫它山豆根,是一种中药材,药用范围广,市场价一直不错,根茎晒干后32元一市斤,种子卖到400元~500元一市斤。程敦儒目前栽了500亩,还有300亩准备栽种。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光阴荏苒,转瞬即逝。转眼间,程敦儒被“逼上梁山”已经26年,这26年,他忍辱负重,一心耕耘,硬是把昔日荒山变成了绿洲。如今,空中俯瞰,老程的种植园,苍翠欲滴,绿树成荫,百草丰茂,万物生长。”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三十年的艰辛路,一位西畴老人的传奇经历

沧海桑田,回忆往事坎坷,诉说今日成就,程敦儒不甚感慨,也颇感自豪。当记者问他,耗费20多年光阴,在这个山头上,觉得值不值?老程的回答毫不犹豫:“值,相当值!没有过去的艰苦奋斗,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想法就是,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苦参苗来发给贫困户,不低于十万株苗,在这四五年中除了发苗,技术上也给予他们指导。让这一片山都绿起来,让周围的群众都富裕起来,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