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果說沃柑(四):沃柑的明天要下雨,該怎麼補屋頂

(接上一篇:文章3800字,將就看看。本文主要涉及到宏觀方面的一些內容,在大的環境下,一個小個體是不可能不受到影響,因此從沃柑的產業發展講,特別是一些大的主產區起著風向標的作用,這種表現出來的景氣指數對周邊和整個產業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文從這個角度去討論這個問題,拋出一些想法和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希望能上下一起看,歡迎探討指教。)

正如前面所說,每一個種植沃柑的朋友都清楚,沃柑的天空下雨是遲早的事情。對於一些主產縣區來說,更應該是政府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雖然很多地方還在積極發展沃柑,把沃柑作為重要的生態或扶貧產業來發展。如貴港市召開了沃柑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啟動現場會等。只要網上搜一下,就能搜出一大堆地方對沃柑發展給予積極支持,因此如果再種上個幾億株苗,中國人每人都能吃上幾十斤的沃柑了。雖然沃柑產業要下雨是肯定的,但我認為在下雨之前還是有不少的時間,睛天才是補屋頂的最好時候。

悠果說沃柑(四):沃柑的明天要下雨,該怎麼補屋頂

對於沃柑產業如何發展,自然有不少的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建議,如“十三五”廣西柑橘產業要實現提質增效,建議從以下九個方面入手:(1)加強組織領導,做好柑橘產業發展規劃;(2)加大新品種引進和選育力度,優化品種結構;(3)加強重要病蟲害綜合防控,確保柑橘產業健康發展;(4)加強柑橘標準園建設的示範與推廣,促進柑橘規範化生產;(5)加強現代柑橘生產技術的應用與示範,提升柑橘生產效率;(6)是加強柑橘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提高柑橘生產組織化程度;(7)加強採後冷鏈物流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銷售和物流體系;(8)組建區域性果業集團,促進柑橘流通貿易;(9)加強柑橘品牌文化建設,提升柑橘競爭力。”這個是不是很眼熟,因為這些措施你把柑橘改成蘋果,然後看看,或改成什麼桃、梨之類,也能用。在十幾年前,估計也有人這樣寫。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建議是放之四海兼準,之所以效果不好,因為缺乏針對性基礎和操作層面的太過理想化。

我認為對於沃柑產業相對穩定地渡過這個暴利後遺症發作時期,需要發揮政府在宏觀上調控引導能力及對第三方培育上及功能的發揮上,也更需要加強與市場平臺商的戰略協作,更要發揮果農組織及規模種植大戶對於市場規律的認識。

我之所以認為在一些主要產區能夠有機會平穩地渡過,首先是因為沃柑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優良的產品屬性,消費者有願意消費的動力及價格支撐能力。當沃柑的品質不是下降而是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保持價格穩定並隨之擴大銷售,助推廣品牌形成是可以實現的。其次在政府的強力介入下,平臺、流通與生產之間是能夠有機會達成利益共享機制並進行復制。隨著無損檢測和果品分級成本的下降,建立第三方分級並助推沃柑的電商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因此正如我在前面所說,當一個主產區集聚了優勢服務能力和強大的配套體系後,在這場產能與市場大戰中會具有很強的優勢。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生產方通過自身努力,依靠品牌及產後分級等基礎設施的助力,依然能夠獲得與平臺渠道商強大的議價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提升品質,降低產量。其實價格下降最主要是產能因素。我們時常看到那個蔬菜賣不掉了,只有幾毛幾分錢一斤,如果所在地能夠扔掉一半的產量,我認為賣的錢會跟只賣幾毛錢一樣多甚至更多。當蘋果只有一塊錢一斤時,你只賣一半的蘋果,蘋果價格可以恢復到2塊甚至更高。同樣,當沃柑產量已經不能帶來更多收益時,就應該從品質上做文章,努力把現在13度糖度提升到15度糖度甚至更高,把果實個頭更大更均勻,外觀更漂亮。因此在這裡我提些技術上的想法,不對的請批評,原因是我沒有種過,只說思路。

當沃柑的價格下到2元以下時,甚至1元時,如上面所說,追求產量來提升產值不是好方法,因此這會進一步造成產能過剩。減產並提升質量才是出路。沃柑現在採用的是秋季攻梢,從而第二年繼續大量生產,畝產近萬斤。如果採用不攻梢,減少氮肥施用,秋梢量少是否可行(這裡可能還要考慮葉果比下降對品質的影響),實行隔年結果。當然這裡留下來的果實是否會提早成熟,在品質上是否會更好或更差,如果是那麼就做到了二點,第一從整體產量上減少了一半,另外從品質上可能出現15度、甚至18度的沃柑,並提早供應從而實現拉長供應期,這對於一個種植規模巨大的地方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在浙江的溫州蜜柑如臨海柑桔上隔年結果技術正是臨海蜜桔品質優異的最核心技術。當然關鍵的問題是這個技術上如何操作,我提心第三年會結得非常多,從而造成疏果等難度加大,或者一年不結果容易使樹過大。我曾經問過攻梢失敗後沃柑的一些表現,當然我認為在秋季大量地施用氮肥和施用激素,會對沃柑果實的品質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不採取這種措施,是否可能進一步改進果實品質和風味,希望得到相關朋友的指正。

其次是疏果及加工業發展

。在減少產量方面,疏果作用直觀,在提高品質方面,疏果也是一個重要的措施。日本在高品質溫州蜜柑的種植中,常常在成熟前的1個半月左右,把上部或部分的桔子疏掉,疏掉量達產量的1/3,從而增加葉果比,進一步提升品質,而這個時候疏果,既避免枝梢的抽生,同時也防止剩下的果實果型變大,因為快著色了,基本上長得差不多了。我認為沃柑也是可以進行疏果的,通過疏果達到減少產量,提升果品質量,特別是減少小果的比例。在11月或12月疏果,這些果實可以被用於加工果汁,以沃柑的品種特質,這個時候疏果後加工的果汁的品質不會差(希望有人要以試試)。如在武鳴這樣擁有30萬畝面積的主產區,如果20萬畝疏果,每畝疏掉500公斤,也有近10萬噸的原料量,能夠支撐一個大型果汁原料加工企業。

第三是第三方分級或合作社分級服務機構的建立。今年買了二次沃柑的禮盒裝,說實在這個分級水平和沃柑的商品化處理並不理想。農戶的種植組織只有把自己種的沃柑進行分級,特別是以糖度為核心指標的分級,才能真正建立起在收益分配上的優質優價,其實這個在日本合作社經營中被認可的。分級不僅僅是分級,也是商品化處理,是對沃柑商品的信息的透明化,我認為這種一致性的商品化處理過程,是一個地方水果產業從初級走向高級的標誌。我覺得在沃柑的產業推進中,分級特別是第三方分級動作模式應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合作社或果聯其實代表的也是第三方分級,雖然他站在種植者一邊,但不站在任何其中一個種植者一邊,這就有了第三方的特性。第三方分級最大的作用是將柑橘果品的信息透明化,從而可以鏈接終端消費者和銷售平臺,使中間的批發商變成了服務商,我認為這是質的區別。這裡可以參考我去年的一篇文章:

(第三方分級,也許是中國果業升級的關鍵所在)大家可以搜下。

在當前的水果產業中,大家都明白,分級能夠產生價值,或者說是利潤,舉個例子,在橙子的鮮果市場上有一個產品叫17.5度橙,是來自於農夫果園,同時大家可能也喝到過一款飲料叫NFC橙汁,也來自農夫果園。這果汁我喝過,這二款東西有聯繫嗎?當然有,正常情況下,17.5度橙那來的,就是分級分出來的,用無損檢測,把收購來的橙裡面符合的橙全部挑出來,然後把符合鮮食商品標準的再挑出來,剩下的就是這NFC橙汁的原料。大家應該瞭解17.5度橙的品質,確實不錯,我買過一箱,當然價格也在那裡。從這裡你應該明白分級帶來了價值。那麼如果這個分級的設施在種植戶手裡,農夫果園是否還能以他原來的價格收到這樣的橙呢?

悠果說沃柑(四):沃柑的明天要下雨,該怎麼補屋頂

第四是學習佳沛的組織模式,政府應加大投入和對種植的扶持。特別是要扶持在品質提升方面開展減產提質的果園和組織,因為這批能認識到沃柑存在問題的果園,並致力於提升提高的果園,必將成為未來沃柑產品的引領者。因此我認為政府聯合這些具有超前意識的種植群體,是提升整個沃柑區域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量,應該重視和支持。我認為在農業這個行業中,一個區域的農產品品牌和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建立在優良品質基礎上。因此保護農戶這種積極性,建立和引導有利於提升品質的利益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政府在整個產業鏈利潤分配中起到協調和保護作用。當然在第三方服務上,可以打造產地品牌及自有的銷售渠道,建立國資形式的批發窗口,在全國主要區域建立代發和再包裝倉庫等等。而我認為政府在這方面是有非常大的資源。然而現在很多時候,政府的資源的投入往往作秀的成分過多,過度的商業化和市場化並不能很好保護本地農民的利益,政府往往高估了許多大的平臺商的道德水平。大家有看到一個大型水果商收到好的水果,多賣的錢會再重新分一些當初賣給他的農戶嗎?許多時候水果商認為是他的收購人員的水平,這麼好的水果便宜收購來了。

每一次風雨,總有一些地方是睛天,每一次下雨,總會讓一部分植物長得更好,對於沃柑這個品種來說,在如此高額利潤的引導下,調整無法避免,我認為只要主產區能夠經受住風雨,這樣的洗禮則成為奠定未來產業的基礎的機遇,沃柑也就成為造福一方的財富源泉。

至少我希望武嗚的沃柑能夠如此。

(對於價格大幅下降對部分產區會出現沃柑園的失管從而引發的類似於黃龍病和潰瘍病的流行,這個教訓廣東有過,這方面專家很多,這裡就不討論了)

一家之言,廢話挺多,語句囉嗦,錯別字難免,敬請將就,歡迎賜教。

後記:沃柑是一個劃時代的品種,這是我的感受,因此這樣的一個品種背後所涉及的產業我認為是在數百億級的,甚至會達到千億級別(全產業鏈)。一方面是這樣的千億級的市場,一方面是可能來到的沃柑種植產能的大量過剩而形成的對產業的衝擊,沃柑的產地價格從7塊下降到2塊過程中所放出來的巨大的利潤空間和沃柑本身品種所具有消費市場巨大的潛力,特別為沃柑的第三方服務及銷售增值鏈參與者帶來明顯的利好和機會。這方面大家可以討論討論,我希望以後有空也寫篇這方面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