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偉:關於中美貿易爭端的8點看法

鍾偉:關於中美貿易爭端的8點看法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89篇原創首發文章

中美貿易爭端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並不是說我今天買的汽車貴了,明天買的汽車便宜了,這不是問題的本質。

我覺得問題的本質是兩個,一個是大國之間爭奪未來國際定位的衝突,這事關世界的未來;一個是爭端會如何影響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這事關中國的未來。

貿易爭端也許只是一個由頭,我們將長期面對大國崛起中雙方的相互摩擦,以及尋找彼此舒適空間的挑戰。中美如何確立新型大國關係,可能用溫柔的方式,也可能用不太溫柔的方式;今天可能溫柔,明天可能不太溫柔;不太溫柔的方式就會體現為貿易、投資、技術、金融領域的各種衝突和摩擦。

這場爭端不能不引發深層次的思考。中國的國家形象和思想趨勢如何?國民經濟和政策趨勢如何?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和耐受極限如何?如果再疊加貿易衝突,我們面對的局面是複雜的。所有這些都必須依賴事實而不是想象去嚴肅判斷,刻不容緩!

我的基本觀點是,要避免中美貿易爭端從利益爭端上升到戰略與發展模式之爭。為此提出以下8點看法,供朋友們參考。

1、對美國的貿易清單給予回擊,但不作針尖對麥芒的對稱性還擊,可以不對稱還擊,有些清單少做甚或不做報復。同時訴諸WTO多邊機制。

2、加速中方對外開放措施的落地,這些措施同樣適用於而非排除美國。

3、儘快啟動加入WTO的《政府採購協議》(GPA)談判。清理國內現有各類補貼並予以合理縮減。(注:GPA,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是WTO的一項多邊協議,加入GPA涉及市場開放範圍和國內法律調整兩個方面。中國於2008年1月簽署了加入GPA的申請書,並向WTO秘書處遞交了初步出價清單。)

4、儘快形成一個白皮書,大致描述中國的海外投資以民企為主,投向地產文旅多,甚少由國有企業投了海外技術。表明中國教育部的“千人計劃”絕大部分就是在高校執教而己。儘快從法律層面形成美中就知識產權轉讓的專門協議。

5、“中國製造2025”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並印發的文件,描述了對這個領域的看法,但並不是通過國家意志強制推行、硬性規定中方在每個產業必須佔多少市場份額的戰略。

6、歐、日不會與中國形成統一戰線,即便利益上會暫時勾連。若中美走到戰略、模式之爭,歐日不會與華勾連,對此要有清晰認識。

以上想法,可能有很多人認為是軟弱低頭,其實,對當下的中國來說,避免被歐美視為有精確計劃的、有侵略性的“國家經濟動物”的危險形象,以此讓世界相信中國遵守多邊規則、堅守全球化和開放是真誠的,而非投機性的,沒有過分膨脹心態的,這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很可能會被打斷。這完全不符合中國的長期戰略利益,也不符合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的國際關係定位。

7、儘管特朗普挑起了貿易爭端,但不要誤解,以為特朗普就是想關上門不與中國做生意。恰恰相反,他是想以更開放的方式與中國做更大生意。降低關稅、削減強制技術轉讓,對中國的長遠未來更有利。

8、也不要誤解,以為中國可以絕對依賴內需而實現高質量增長。打500億還是2000億美元的貿易戰,中美各損失多少,這也許可以推演,但其對中國經濟預期、對中外投資者的信心所構成的衝擊,甚至有可能影響中國未來的軌跡和命運。

鍾偉:關於中美貿易爭端的8點看法

  •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金融學教授。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鍾偉:關於中美貿易爭端的8點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