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行動」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 井岡山率先摘掉「貧困帽」

「脱贫攻坚在行动」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井冈山率先摘掉“贫困帽”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孫芳)2017年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之後,如何做到穩定脫貧、可持續脫貧?產業發展是關鍵。井岡山不斷創新產業增收全覆蓋機制,按照“一戶一塊茶園、一戶一塊竹林、一戶一塊果園、一戶一人務工”的“四個一”產業發展思路,實現鄉鄉有發展主業、村村有特色產區、戶戶有增收項目。

“現在參與到黃桃園產業園,一年下來也能收入一萬左右。”已經脫貧的村民朱秋芳告訴記者,除了在黃桃產業園的六七畝土地流轉的收入外,他還在園區除草,每天能有120元的工資。

「脱贫攻坚在行动」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井冈山率先摘掉“贫困帽”

朱秋芳在茅坪黃桃產業園區除草 中國網 孫芳/攝

茅坪黃桃產業園由井岡山市綠之源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2億開發,佔地面積3000畝,吸收全鄉102戶貧困戶參與。據產業園總經理劉志剛介紹,參與到產業園的農戶收益主要包含三個部分。一是直接收益。貧困戶在果樹之間種植黃豆和花生,獲得的收益全部歸貧困戶所有。二是入股分紅收益。貧困戶一方面可以以5000或10000元的政府產業扶持發展資金入股,另一方面通過土地入股,人均年分紅可達3.07萬元。三是務工收益。農戶通過在園區除草、採摘獲得收入。

「脱贫攻坚在行动」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井冈山率先摘掉“贫困帽”

位於井岡山市新城鎮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園的茶園 中國網 孫芳/攝

“現在我在鎮上的茶園幹活,一年有將近3萬元的收入。”58歲的新城鎮村民羅冬娥笑著對記者說,“在茶園幹活很開心,還能陪陪孩子。”

羅冬娥所在的茶園位於井岡山市新城鎮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園,園區規劃面積3000畝,現已建成梅花鹿養殖園、七彩山雞養殖園、茶園、獼猴桃園、鹿園山莊等,集“生態旅遊、科技示範、品種展示、技術培訓、農業體驗、休閒觀光”於一體。

今年62歲的黃廈村村民謝玉濤是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園受益者。2005年,謝玉濤的妻子身患癌症,一家人生活陷入了貧困,建好的房子也沒來得及裝修。後來,在政府的支持下,謝玉濤不僅入股了特種動物養殖園,參與了土地流轉,還在鎮農貿市場找到了固定攤位賣乾貨,一家在2015年實現了脫貧。

“現在我最大的願望是孫子謝嘉成能健康長大成才,為社會作出貢獻。”在談到未來時謝玉濤這樣說。

2017年G20峰會期間,來自井岡山的脫貧少年謝嘉成和中國扶貧宣傳形象大使劉媛媛在德國聯袂獻唱,向世界人民傳遞著來自中國,來自革命搖籃井岡山“脫貧攻堅戰”前線的最強音。

「脱贫攻坚在行动」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井冈山率先摘掉“贫困帽”

黃廈村村民謝玉濤和孫子謝嘉成在特種動物養殖園合影 中國網 孫芳/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