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類起源的一個終極問題,「我是誰」

地球,厚德載物,養育著人類祖祖輩輩生生不息的生命和希望;天宇,高佔浩渺,放飛著古往今來鴻儒聖哲、布衣百姓的靈魂和夢想。從古至今,地球和天宇,是那些熱愛生命、熱愛真理的人永遠的圖騰。

人類認識天、地,從神話開始。耶和華在西邊創造天地,盤古在東方開天闢地。他們認為,天有四極,地有八荒;四方上下為宇,古往今來為宙。

文明出現了。埃及人開始修建金字塔和方尖碑,巴比倫人在亞當夏娃的伊甸園遺址,建起了空中花園和通天塔;在亞歷山大修建羅馬鬥獸場的時候,在美洲,瑪雅人修建了太陽金字塔菜葉網,他們的歷法可以使用到40萬年以後。可惜,埃及、克里特、兩河、蘇美爾等文明達到巔峰,又訇然沒落,留給後人一個個文明之謎。

關於人類起源的一個終極問題,“我是誰”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認識地球、宇宙、文化和自身的歷史。我們無法迴避祖先的終極詢問: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對人類起源問題,人們眾說紛紜。考古學認為,人類起源至今已有300萬年,但美國學者根據基因測定的結果排序推算,人類起源到現在只有14萬年。另外,由於人類同時具有陸生和水生兩類動物的基因菜葉網,對人類究竟產生於陸生動物還是水生動物也爭論不休。

傳統觀點認為,全世界的人種起源於幾個相互獨立的地域,從最初進化為人類至今已有三百萬年的歷史。

關於人類起源的一個終極問題,“我是誰”

19世紀科學研究的一大成果是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進化論可以解釋許多生物現象,所以很快被人們接受。達爾文認為生物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長期積累能夠產生新物種,進化在本質上是漸進的,人是由類人猿(猿猴)長期發展進化而來的。

非洲是人類的搖籃首先是由達爾文提出來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一書中作了大膽的推測。另一位進化論者海格爾則在1863年發表的《自然創造史》一書中主張人類起源於南亞菜葉網,還繪圖表示現今各人種由南亞中心向外遷移的途徑。此外,還有中亞說、北亞說以及歐洲說。由於人類的搖籃隨人類化石的不斷出土,而搖擺於各洲。

關於人類起源的一個終極問題,“我是誰”

《生活時報》2000年11月7日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選擇了來自世界上22個不同地區的1000多名男性,對其Y染色體進行分析,同時還對來自母系的遺傳物質也進行了排序。結果發現,不同人種有一位共同的女性始祖,這一女性生活在距今14.3萬年前,男性始祖則生活在5.9萬年前菜葉網。人類大約在4.4萬年前走出非洲,向全世界邁進。面對這一最新科學研究成果,考古學家卻宣稱,基因研究的成果只是一種可能,它不能作為否定考古結論的證據,只有考古學成果才具有最終證據的意義。

按照漸進進化的觀點,從類人猿進化到人應當有許多中間環節(例如尾巴逐漸縮短直至消失),這些環節都應當有相應的化石給予驗證。但事實上,一百多年來考古工作發現的幾百萬塊各種各樣的化石,都沒有證實這些中間環節的存在。化石研究得出的更為一般的結論是,任何生物的進化都是跳躍的而不是連續的。這一結論使人對猿猴“逐漸”進化為“人”的看法產生懷疑。

關於人類起源的一個終極問題,“我是誰”

有人想到人類或許是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雜交後產生的。這一想法是非常可笑的,因為只有連最基本的生物學常識也不具備的人才會設想到雜交。

既然人類不可能是雜交的產物,那就只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現代生物學認為,只有基因突變後產生的新物種,才能夠保持生育能力並把新特點遺傳給後代。

從生物演化的角度看,基因突變後所產生的特點,可能有利於生存競爭,也可能不利於生存競爭。由於由基因突變產生的新物種在原物種中都被看作“異類”,原有物種的“排異反應”使它們很難生存下來,結果絕大多數都被自然選擇所淘汰。

基因突變極其偶然,同種生物的兩個個體(大致)在同一時期發生相同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所以進化史上很難找到相同的基因突變,所以我們很難設想在地球的不同地域菜葉網,某種生物的幾個個體都發生了相同的突變而各自產生了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