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灘地起廠 製造業突圍

荒灘地起廠 製造業突圍

格蘭仕先後投入9億元、耗時6年,最終將微波爐“心臟”——磁控管技術攻克,並實現產業化。圖為格蘭仕生產車間一景。

荒灘地起廠 製造業突圍

1978年,格蘭仕誕生於順德細滘河邊的一片荒灘之上。

荒灘地起廠 製造業突圍

梁昭賢

請掃二維碼聽格蘭仕集團總裁梁昭賢講述奮鬥故事

奮鬥者

梁昭賢

現任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總裁。

1987年大學畢業後加入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

1989年12月~1992年12月分別任格蘭仕集團業務經理、常務副總經理。 1993年1月20日在香港創立展邦企業有限公司,從事國際貿易業務,任總經理。 1995年6月~2000年3月任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 2000年4月~2011年12月任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執行總裁。2012年1月擔任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總裁至今。

“可怕的順德人”。在廣東,人們總會用這麼一句話來形容順德人的特質——他們低調、務實、敢為天下先。改革開放40年,在順德這一方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無數“可怕的順德人”演繹了眾多緊扣時代脈搏的動人故事。

如果說順德的大踏步發展,是改革開放在廣東大地“生根發芽”的真實寫照;那麼,順德民企的成就,則是廣東乃至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縮影。與改革開放“同歲”,位於順德容桂的格蘭仕集團在今年也迎來了成立以來的第40個年頭。作為廣東知名的民營企業,40年來,格蘭仕乘改革開放“東風”,探索產權體制改革、在全球產業鏈中尋求定位,依託核心技術的研發及掌握,發展成為中國最具實力的白電企業之一。

荒灘創業:

缺錢缺設備 買回零件自己裝

1978年9月,格蘭仕集團創始人梁慶德接受上級黨委安排,決定“荒灘創業”,在當時還是一片河畔的順德縣桂洲鎮細滘村“白手起家”。梁慶德之子、現任格蘭仕集團總裁梁昭賢回憶,那時父親梁慶德帶領十幾個人在荒灘上創業,是為了讓當時公社的社員們過上實實在在的好日子。靠著幾個公章——桂洲公社黨委給了試點,梁慶德便帶著大家創業去了。

彼時,桂洲鎮還未有大批工廠出現,而一片“桑基魚塘”的景色更是難掩當地經濟的落後,“那時候桂洲鎮上只有一些設備陳舊的小廠,生產力很落後。”梁昭賢說。

梁慶德領著十幾個人開始創業,湊齊了創辦工廠的錢後,格蘭仕的前身——桂洲羽絨廠正式成立。以手工洗滌鵝鴨羽毛供外貿單位出口。據記載,為了讓水洗羽絨廠儘快投產,桂洲鎮協調了周邊廠,抽調百餘名幹部支援羽絨廠生產。創廠之初,由於買不起成機,生產設備靠買零件回來自己組裝,甚至梁慶德也跟著工程人員一起組裝設備。儘管面臨資金、設備等重重困境,但憑著第一代“格蘭仕人”肯幹、實幹的精神,羽絨廠攻破了一道道難關,最終在短期內順利投產並實現了產量劇增。

此後,隨著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感知到家電在國人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羽絨廠決定轉型家電業務。彼時,再次“敢為天下先”的順德,啟動了企業產權改革,成為國內企業股份制改革試點區域。順德一眾鄉鎮企業紛紛“應聲”改革,而美的等企業也在不斷推進產權改革。格蘭仕也開始認真醞釀“改變”。

1994年4月,梁慶德跟當時的桂州鎮政府簽訂了轉制的第一個合同。隨後,格蘭仕通過企業改制,先成為一家“公私合營”的企業,再慢慢成為一家民營企業。“格蘭仕抓住了產權改革機遇,從一個鄉鎮企業逐步轉變為民營股份企業,大大釋放了企業活力,為日後迅速發展打下了基礎。”梁昭賢說。

潛心研發:

6年9億元造微波爐“中國心”

如今,當消費者談起微波爐,腦海中想到的多是“國民品牌”格蘭仕。其實早在20年前,格蘭仕的微波爐就成為了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產品。梁昭賢說,格蘭仕做微波爐,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當時我們從零開始。”為了掌握先進技術,格蘭仕首先明確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然後通過代工、購買先進生產線等方式學習先進技術,慢慢積累起紮實的“製造力”。

“如果無法掌握核心技術,企業的發展依然會受制於他人。”梁昭賢頗有感觸地說,在格蘭仕的發展歷程中,遇到過因不掌握核心技術而“受制於人”的經歷。2000年左右,隨著格蘭仕微波爐市場越做越大,對於微波爐“心臟”——磁控管的需求也隨之上漲。然而當時磁控管技術牢牢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有時我們發出訂單需求,對方要不就不按時供應給你,要不就供應一些質量不好的給你,給企業正常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梁昭賢說,企業規模越做越大,卻越來越被動。

為了徹底扭轉這一困境,格蘭仕決定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攻克微波爐磁控管技術的研發。“當時我們投入9億元做研發,這個數字對十多年前的企業體量而言,相當於現在投入了90億元的研發成本。”梁昭賢說,為了研發,他帶著員工不斷地到海外學習,同時也積極和國內頂級的科研機構、教授專家等一起攻關。最終,用了整整6年,格蘭仕將磁控管技術難關全部攻下,並順利實現了產業化。

微波爐產品有了“中國心”後,格蘭仕的發展越發有底氣。梁昭賢堅持認為,格蘭仕要做全產業鏈聚集企業,就要掌握從基本元器件到核心元器件的所有技術,因為“有了規模,對一個製造企業來說會很安心,但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是企業立命的根本。”梁昭賢說。

“搶灘”海外:

抓時代機遇 用誠意打動零售商

掌握了核心技術的格蘭仕,坐穩改革開放中“世界工廠”重要一把交椅,但梁昭賢並不滿足於此。1998年,亞洲出現金融風暴,深刻影響了全球經濟格局。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格蘭仕抓住機會,積極“走出去”,憑藉海外出口的經驗不斷搶佔海外市場。如今,格蘭仕成為了廣東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標杆,在海外打響了“中國品牌”。

在風光的背後,梁昭賢說,格蘭仕“走出去”的過程遠非一帆風順。梁昭賢告訴記者,在歐洲,格蘭仕一直都通過貿易進口商進入市場。為了縮短與顧客的距離,提高營運效率,格蘭仕決定和一些零售商對接、爭取合作。“零售商對中國出口企業認知有限,當我們派出外貿主管前往接觸,卻屢屢吃閉門羹。”

但梁昭賢不打算放棄,為了爭取和零售商的合作,格蘭仕甚至用手寫信與對方溝通。梁昭賢深信“這是做品牌唯一的出路。因為他們掌控了市場,零售商不單有大規模採購定價權和消費定價權,還十分了解消費者現在和未來的需求,在商業發達的國家,零售對於國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最終零售商們被廣東企業誠意打動,促成了合作,讓格蘭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

從1998年開始,格蘭仕相繼打開了德國、英國、法國等市場,而美國市場也從1998年開始佈局。梁昭賢說,“企業走出去,要靠安全可靠的質量,在過硬的產品品質前提下去打造交貨能力和服務水平。這是格蘭仕‘走出去’的一個基本原則”。

“機器代人”:

全球唯一自動化微波爐總裝線啟用

談及未來,梁昭賢告訴記者,近年格蘭仕堅持投入技改工作,啟動“機器代人”工程。格蘭仕微波爐在2016年啟動總裝自動化生產線,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自動化微波爐總裝裝配生產線。這條從歐洲整體定製的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節拍可達12秒/臺,日產量約5000臺,生產效率比傳統生產線提高38.89%。

與此同時,為了提升“製造力”,格蘭仕與頂級機器人企業發那科合作,由發那科為格蘭仕定製自動化機器人。“未來,雙方將在自動化、信息化方面進行合作研發。”梁昭賢說。

此外,格蘭仕也早早著手佈局智能家電。早在六年前,格蘭仕就與中科院團隊合作,打造聚集智能化、信息化的G+智慧家居平臺,在互聯網家電上邁出了堅實一步。梁昭賢透露,目前格蘭仕不僅和專業團隊合作研發互聯網智能平臺,還鉅額投入研發半導體。在梁昭賢的想象中,未來依託半導體技術,格蘭仕產品就能像CT機一樣“掃描”菜品,智能識別這道菜的美味程度。“我相信,半導體是未來發展的基礎,格蘭仕在這方面的專業技術上取得了階段性可喜的成就。”

40年只做一件事

“那時父親梁慶德帶領十幾人在荒灘上創業,是為了讓當時公社的社員們過上實實在在的好日子。”

“企業走出去,要靠安全可靠的質量,在過硬的產品品質前提下去打造交貨能力和服務水平。這是格蘭仕‘走出去’的一個基本原則。”

“40年,幾代格蘭仕人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製造。”

“做製造業,一定要堅守寂寞,做實業,要有養小孩的心態。要花心思、花時間去鑽研一件事情,這樣製造業才能從做大到做強。”

奮鬥底色

9家廣東民企 躋身千億級行列

2016年粵民營經濟增加值破四萬億元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起,廣東開始恢復和發展城鎮的個體經濟;80年代中後期,農村個體經濟也迎來發展;90年代,私營企業在廣東大量出現,民營經濟集群化發展趨勢趨明顯,深圳特區的民營科技企業率先取得突破性發展;進入21世紀,廣東民營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

據廣東省工商聯最新公佈的“2017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榜單,廣東有9家民營企業躋身千億級企業行列,分別是:華為、正威國際、萬科、美的、恆大、雪松控股、碧桂園、TCL和比亞迪。同時,闖入“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廣東企業比2016年增加了10家。

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2016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400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7.8%,高於同期GDP增幅0.3個百分點。其中,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為53.6%,比2010年提高3.9個百分點,佔比逐步提高;而民營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已達到了55.5%。

大事記:

1987年2月:深圳在全國率先頒佈《關於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行規定》,兩個月後首個民營科技企業成立。

1998年:廣東省委省政府頒發了《關於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決定》,省人大通過《廣東省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權益保護條例》。

2003年:廣東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通過《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成為全面推動廣東民營經濟大發展的綱領文件。

2010年:廣東省頒發《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水平的意見》。

2011年:廣東省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掛牌成立,統籌協調指導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

2016年:廣東省出臺《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17年:廣東多地鋪開“多證合一”商事登記、出臺《廣東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激活民營經濟活力、為民營企業發展“提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子寧)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昕宇、黃子寧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成通

攝像、剪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成通、丁鈺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