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滩地起厂 制造业突围

荒滩地起厂 制造业突围

格兰仕先后投入9亿元、耗时6年,最终将微波炉“心脏”——磁控管技术攻克,并实现产业化。图为格兰仕生产车间一景。

荒滩地起厂 制造业突围

1978年,格兰仕诞生于顺德细滘河边的一片荒滩之上。

荒滩地起厂 制造业突围

梁昭贤

请扫二维码听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讲述奋斗故事

奋斗者

梁昭贤

现任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总裁。

1987年大学毕业后加入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1989年12月~1992年12月分别任格兰仕集团业务经理、常务副总经理。 1993年1月20日在香港创立展邦企业有限公司,从事国际贸易业务,任总经理。 1995年6月~2000年3月任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 2000年4月~2011年12月任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执行总裁。2012年1月担任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总裁至今。

“可怕的顺德人”。在广东,人们总会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顺德人的特质——他们低调、务实、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40年,在顺德这一方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可怕的顺德人”演绎了众多紧扣时代脉搏的动人故事。

如果说顺德的大踏步发展,是改革开放在广东大地“生根发芽”的真实写照;那么,顺德民企的成就,则是广东乃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与改革开放“同岁”,位于顺德容桂的格兰仕集团在今年也迎来了成立以来的第40个年头。作为广东知名的民营企业,40年来,格兰仕乘改革开放“东风”,探索产权体制改革、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求定位,依托核心技术的研发及掌握,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白电企业之一。

荒滩创业:

缺钱缺设备 买回零件自己装

1978年9月,格兰仕集团创始人梁庆德接受上级党委安排,决定“荒滩创业”,在当时还是一片河畔的顺德县桂洲镇细滘村“白手起家”。梁庆德之子、现任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回忆,那时父亲梁庆德带领十几个人在荒滩上创业,是为了让当时公社的社员们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靠着几个公章——桂洲公社党委给了试点,梁庆德便带着大家创业去了。

彼时,桂洲镇还未有大批工厂出现,而一片“桑基鱼塘”的景色更是难掩当地经济的落后,“那时候桂洲镇上只有一些设备陈旧的小厂,生产力很落后。”梁昭贤说。

梁庆德领着十几个人开始创业,凑齐了创办工厂的钱后,格兰仕的前身——桂洲羽绒厂正式成立。以手工洗涤鹅鸭羽毛供外贸单位出口。据记载,为了让水洗羽绒厂尽快投产,桂洲镇协调了周边厂,抽调百余名干部支援羽绒厂生产。创厂之初,由于买不起成机,生产设备靠买零件回来自己组装,甚至梁庆德也跟着工程人员一起组装设备。尽管面临资金、设备等重重困境,但凭着第一代“格兰仕人”肯干、实干的精神,羽绒厂攻破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在短期内顺利投产并实现了产量剧增。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感知到家电在国人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羽绒厂决定转型家电业务。彼时,再次“敢为天下先”的顺德,启动了企业产权改革,成为国内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区域。顺德一众乡镇企业纷纷“应声”改革,而美的等企业也在不断推进产权改革。格兰仕也开始认真酝酿“改变”。

1994年4月,梁庆德跟当时的桂州镇政府签订了转制的第一个合同。随后,格兰仕通过企业改制,先成为一家“公私合营”的企业,再慢慢成为一家民营企业。“格兰仕抓住了产权改革机遇,从一个乡镇企业逐步转变为民营股份企业,大大释放了企业活力,为日后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梁昭贤说。

潜心研发:

6年9亿元造微波炉“中国心”

如今,当消费者谈起微波炉,脑海中想到的多是“国民品牌”格兰仕。其实早在20年前,格兰仕的微波炉就成为了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梁昭贤说,格兰仕做微波炉,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当时我们从零开始。”为了掌握先进技术,格兰仕首先明确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然后通过代工、购买先进生产线等方式学习先进技术,慢慢积累起扎实的“制造力”。

“如果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企业的发展依然会受制于他人。”梁昭贤颇有感触地说,在格兰仕的发展历程中,遇到过因不掌握核心技术而“受制于人”的经历。2000年左右,随着格兰仕微波炉市场越做越大,对于微波炉“心脏”——磁控管的需求也随之上涨。然而当时磁控管技术牢牢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有时我们发出订单需求,对方要不就不按时供应给你,要不就供应一些质量不好的给你,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梁昭贤说,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却越来越被动。

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困境,格兰仕决定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攻克微波炉磁控管技术的研发。“当时我们投入9亿元做研发,这个数字对十多年前的企业体量而言,相当于现在投入了90亿元的研发成本。”梁昭贤说,为了研发,他带着员工不断地到海外学习,同时也积极和国内顶级的科研机构、教授专家等一起攻关。最终,用了整整6年,格兰仕将磁控管技术难关全部攻下,并顺利实现了产业化。

微波炉产品有了“中国心”后,格兰仕的发展越发有底气。梁昭贤坚持认为,格兰仕要做全产业链聚集企业,就要掌握从基本元器件到核心元器件的所有技术,因为“有了规模,对一个制造企业来说会很安心,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立命的根本。”梁昭贤说。

“抢滩”海外:

抓时代机遇 用诚意打动零售商

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格兰仕,坐稳改革开放中“世界工厂”重要一把交椅,但梁昭贤并不满足于此。1998年,亚洲出现金融风暴,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格兰仕抓住机会,积极“走出去”,凭借海外出口的经验不断抢占海外市场。如今,格兰仕成为了广东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标杆,在海外打响了“中国品牌”。

在风光的背后,梁昭贤说,格兰仕“走出去”的过程远非一帆风顺。梁昭贤告诉记者,在欧洲,格兰仕一直都通过贸易进口商进入市场。为了缩短与顾客的距离,提高营运效率,格兰仕决定和一些零售商对接、争取合作。“零售商对中国出口企业认知有限,当我们派出外贸主管前往接触,却屡屡吃闭门羹。”

但梁昭贤不打算放弃,为了争取和零售商的合作,格兰仕甚至用手写信与对方沟通。梁昭贤深信“这是做品牌唯一的出路。因为他们掌控了市场,零售商不单有大规模采购定价权和消费定价权,还十分了解消费者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在商业发达的国家,零售对于国民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最终零售商们被广东企业诚意打动,促成了合作,让格兰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

从1998年开始,格兰仕相继打开了德国、英国、法国等市场,而美国市场也从1998年开始布局。梁昭贤说,“企业走出去,要靠安全可靠的质量,在过硬的产品品质前提下去打造交货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是格兰仕‘走出去’的一个基本原则”。

“机器代人”:

全球唯一自动化微波炉总装线启用

谈及未来,梁昭贤告诉记者,近年格兰仕坚持投入技改工作,启动“机器代人”工程。格兰仕微波炉在2016年启动总装自动化生产线,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自动化微波炉总装装配生产线。这条从欧洲整体定制的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节拍可达12秒/台,日产量约5000台,生产效率比传统生产线提高38.89%。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制造力”,格兰仕与顶级机器人企业发那科合作,由发那科为格兰仕定制自动化机器人。“未来,双方将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进行合作研发。”梁昭贤说。

此外,格兰仕也早早着手布局智能家电。早在六年前,格兰仕就与中科院团队合作,打造聚集智能化、信息化的G+智慧家居平台,在互联网家电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梁昭贤透露,目前格兰仕不仅和专业团队合作研发互联网智能平台,还巨额投入研发半导体。在梁昭贤的想象中,未来依托半导体技术,格兰仕产品就能像CT机一样“扫描”菜品,智能识别这道菜的美味程度。“我相信,半导体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格兰仕在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上取得了阶段性可喜的成就。”

40年只做一件事

“那时父亲梁庆德带领十几人在荒滩上创业,是为了让当时公社的社员们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企业走出去,要靠安全可靠的质量,在过硬的产品品质前提下去打造交货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是格兰仕‘走出去’的一个基本原则。”

“40年,几代格兰仕人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制造。”

“做制造业,一定要坚守寂寞,做实业,要有养小孩的心态。要花心思、花时间去钻研一件事情,这样制造业才能从做大到做强。”

奋斗底色

9家广东民企 跻身千亿级行列

2016年粤民营经济增加值破四万亿元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广东开始恢复和发展城镇的个体经济;80年代中后期,农村个体经济也迎来发展;90年代,私营企业在广东大量出现,民营经济集群化发展趋势趋明显,深圳特区的民营科技企业率先取得突破性发展;进入21世纪,广东民营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

据广东省工商联最新公布的“2017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榜单,广东有9家民营企业跻身千亿级企业行列,分别是:华为、正威国际、万科、美的、恒大、雪松控股、碧桂园、TCL和比亚迪。同时,闯入“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广东企业比2016年增加了10家。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00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步提高;而民营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已达到了55.5%。

大事记:

1987年2月:深圳在全国率先颁布《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两个月后首个民营科技企业成立。

199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省人大通过《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

2003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成为全面推动广东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纲领文件。

2010年:广东省颁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

2011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挂牌成立,统筹协调指导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2016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17年:广东多地铺开“多证合一”商事登记、出台《广东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激活民营经济活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昕宇、黄子宁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成通

摄像、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成通、丁钰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