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抄手兒

“抄手”在四川、重慶是食品,就是北方人說的餛飩。我們今天說的不是小吃,是洛陽土話:抄手兒,發音有很大變化,抄音未變,但“手兒”加了兒化音,與我們平時說的“繩兒”同音。

抄手兒:兩手在胸前或背後交互插入袖筒中;也指兩臂交叉放在胸前。洛陽人說的“抄手兒”乃天氣寒冷,把手插入袖筒中。咦...今兒真兒冷,抄住手兒,暖和、暖和。

這是在冬天才有的動作,因為凍手才有的辦法。當今,人們基本是把手放入褲袋中避寒,或帶上手套,很少有人“抄手兒”,因為大家都嫌棄這個動作不雅。但也有例外,在野外遊玩或工作間隙,未帶手套,那就再將就一下唄,“抄手兒”保暖。

我有一次這樣的經歷:冬季到鄉下給人家拍“結婚錄像”,典禮在打麥場,天空飄著小雪花兒,人家農村人都習慣了,也不怕冷。典禮也就半個小時,我操作攝像機的右手凍住了,五個手指發木沒了知覺...當天氣象也就零下十幾度,人家怎麼就都沒啥事兒呢?唯獨我一個右手凍僵啦,後來也是“抄手兒”解凍。

夥計們說:現場大部分人都帶著手套或抄著手,你是一隻手未動時間太長...也奇怪,新郎、新娘和司儀也沒戴手套,人家就沒事兒啊...說不清楚到底啥原因,反正我的右手是真的凍僵了。

“抄手兒”保暖是不太好看,但關鍵時刻,不說啥好看、雅觀啦,先不冷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