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度優越?無家可歸者的悲慘境遇令人唏噓

美国制度优越?无家可归者的悲惨境遇令人唏嘘

(一名無家可歸者在紐約街頭乞討。圖片來源:新華/法新)

一些人總表示美國的制度之所以優越是因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其國民提供保障,殊不知,在美國有規模不小的人群非但得不到其制度所帶來的福利,反而因此被迫流浪街頭,而他們的悲慘境遇也早已被美國媒體視作尋常。

據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估計,2018年世界上無家可歸人口最多的10個城市中,美國有4座城市上榜。美國的相關數據顯示,在其國內有近55萬人沒有固定居所,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毒品氾濫、精神疾病及住房成本過高等。

美國在毒品控制方面的曖昧態度導致部分人群因吸毒而落入貧困陷阱,最終流落街頭,自生自滅。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會對其毒品氾濫印象深刻。正如獲得今年普利策獎的《辛辛那提詢問者報》對美國辛辛那提海洛因毒品氾濫的報道中所描述的那樣,這個國家被毒品侵蝕的程度非常嚴重。從2002年到2013年,美國12歲以上的人群吸食過海洛因的人數已經增長了63%,死亡人數增加了三倍。18歲到25歲的年輕人吸食率暴增了一倍多。儘管如此,由於毒品交易的利潤相當可觀,美國政府對於毒品的態度模稜兩可,在較為開放的加州,甚至還開設了美國首批安全毒品注射站。因吸毒而流落街頭的人群的經歷令人唏噓。如,黑人Alex本因出色的運動天賦而得到了上大學深造的機會,但後來卻因吸食可卡因而變得精神頹廢,在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進而流落街頭。再如Melissa,她本不吸毒,後也因不幸的家庭生活和吸食可卡因而失去了所有的積蓄,最終拋棄了她的孩子們而成為街頭流浪者。

除了毒品,因為制度保障措施的缺乏,精神疾病也是導致很多美國人成為流浪漢的原因。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場精神病院關閉行動席捲全美。一方面,各大公立精神病院收到的撥款愈加減少而病人日益增多,於是精神病院逐漸因“居住環境惡劣”“對病人的錯誤治療和虐待”而變得臭名昭著;另一方面,也有輿論宣稱精神病院讓精神病人變得“有依賴性、太過被動、被社會排擠”。於是美國政府提出了“以社區支持為治療基礎”的方案,希望讓精神病人被各大社區接納和照顧。但事與願違,很多患者根本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他們唯一的活路就是在大城市的街頭流浪。

另外,高昂的住房費用也使得部分人群生存艱難,他們即使努力工作也無力承擔住房貸款、房租,因此而成為無家可歸的人。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調查及Project Home等地區性非營利組織的統計顯示,住房成本過高成為了美國無家可歸人群生成的重要原因。如,無家可歸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的費城,該地區的低工資、住房成本過高以及交通費用不足都導致了無家可歸的問題。再如,美國首都的華盛頓特區,每10萬居民中有124人無家可歸。

總之,美國的制度並不像宣傳的那樣優越,既要看到估值過十億的科技公司,也要看到隨處可見的流浪漢,把他們放在一起才共同構成完整真實的美國。

(參見:《別把美國想太好!臺媒盤點美國“遊民”最多的十大城市》《舊金山流浪漢故事: 美國底層的殘酷現狀》《正在被毒品毀掉的美國!美國毒品從哪來?》《世界上無家可歸人口最多的10個城市 美國有四座城市上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