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與平時形象不符的落後武器?

郭卓鑫


“武藏御殿”,御殿這個詞在日語當中指的是:超豪華酒店,相當於迪拜那個“帆船酒店”。

與平時形象不符的落後武器,可以理解為大而無當的“廢物點心”!因為這類武器裝備大都體積龐大、外表威猛甚至猙獰、火力強大…雖然它們也確實參戰了也顯示出來它們該有的巨大威力,但是它們已經落後於時代!製造它們的國家本打算利用它們給“戰爭天平”增加砝碼……很可惜花費巨資將它們建造出來以後它基本上沒有發揮出任何作用。

“大和旅館”和“武藏御殿”合影。

上面兩張圖片裡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倭寇“大和級”戰列艦,它們本身就是日本在二戰前瘋狂軍國主義思維的象徵!從國力來看,日本沒資格建造這種50000噸級別的軍艦,因為太費錢!並且日本工業能力也低,建造這兩艘戰艦的設備皆為進口,幾乎是“炸鍋賣鐵”才將它們建造出來,本意是使用這樣“強大”的戰艦在對抗美英海軍數量眾多戰列艦中,妄圖以質取勝!但,這兩艘戰艦沒有與任何美英戰列艦對轟過!並且大多數情況下都作為“聯合艦隊”的旗艦,受其他戰艦的保護。

被擊沉在菲律賓錫布延海的“武藏御殿”殘骸,沉沒以前它一共捱了20枚魚雷、17顆航彈、18顆至近彈(就是沒有直接命中而是在周圍爆炸,但是巨大的衝擊波也是極大的破壞)的打擊。

總體來看,日本建造的這兩艘鉅艦實為大而無當的落後裝備!它們還未建成的階段,海戰的樣式已經是“大艦巨炮”的對轟變成了航母上艦載機的空襲,大炮打的再遠怎麼比得過飛機的航程?而且飛機上的航彈、魚雷的威力大大超過了兩艦460㎜口徑火炮的威力!所以,這種“海軍恐龍”最後被擊沉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元首”在一大批納粹高級將領陪同下視察“多拉800巨炮”。

關於“多拉800”巨炮的赫赫威名來自它參加過“塞瓦斯托波爾戰役”,在最後時刻德軍將它運抵前線,發射的一枚7噸重的炮彈直接命中了深達地下30米的蘇軍彈藥庫,引爆彈藥的煙柱高達2000米……。

雖然“多拉800”巨炮有這樣的威名,但它也是德國軍工“黑科技”走入“旁門左道”的產物!希特勒本人對一戰時代的“巴黎大炮”非常推崇,認為使用特大口徑的巨炮是戰勝其他國家不二的“法寶”(當時他意識到了歐洲國家汲取一戰的教訓,興建了非常多的堅固工事)……所以他上臺之後下令製造了兩型巨炮,其一就是“多拉800列車炮”、另一個就是“卡爾600臼炮”,這兩型之所以稱為“巨炮”,原因就是體積極為龐大,“多拉巨炮”重量達到了3000噸,由於是列車機動地盤它在運行過程中有專門“鐵道工程兵”,整個“伺候”它的炮兵部隊需要一個團。

非常少見的“多拉巨炮”的戰鬥狀態,這張照片就拍攝於“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不但為它鋪設了專用鐵道,還修建了臨時指揮所。

巨大的800㎜巨彈,多拉巨炮使用兩種炮彈,一種是3.5噸、另一種是7噸的,但是炮彈射程僅35㎞,德軍稱可以發射到50㎞,但是沒有這方面的記錄。由於炮彈重量巨大,非人力所及,多拉巨炮需要進行機械化裝填炮彈。首先,由3號輕型坦克改造的炮彈裝填機開到“多拉巨炮”頂部的裝填區,炮管搖平→4噸或者8噸吊車吊起炮彈→幾乎一個連的炮兵將炮彈精確對準“多拉巨炮”的炮彈裝填口→3號坦克裝填車使用炮彈裝填杆將炮彈裝入炮膛→然後裝填發射藥包→發射炮兵根據要求搖動炮管到發射仰角→擊發,炮彈出膛。整個裝填和發射過程極其漫長!在“塞瓦戰役”過程中“多拉巨炮”,24小時才發射14發炮彈!但這已經到了極限,除了參加一次戰役,剩下的時間“多拉巨炮”都在東躲西藏,很害怕盟軍的空中打擊,幾乎沒有參加過後來的任何戰役。1945年德國戰敗前夕,它也被德軍爆破摧毀了,結束了征戰。

總之,“大和級”戰列艦也好、多拉巨炮也罷,它們都是“戰爭狂人”們瘋狂思維的產物!認為有了它們就能征服任何國家,很可惜!它們由於設計思維就落後於時代,沒法在戰場上“建功立業”,貌似“王牌”實則是廢物。


雛菊西瓜Peterpan



圖片上的B52H型戰略轟炸機,如果美軍繼續給它延壽它還可能使用25年,要是這樣,它有可能“活到”90歲!有可能創造了一個歷史 那就是世界上服役最長的飛機。

B52H型1960年服役到現在它已經58歲了,那麼這樣老的飛機為啥還服役?美軍就不怕它飛在天上掉零件嗎?“掉零件”這個事情有可能,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15J就掉過。但是,這種事情極少發生,而美軍對於飛機的維護保養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況且B52的零部件存備比較充足,實在缺乏就去“飛機墳場”拆幾個,仍然可以提供優質的維護保障工作。

軍用裝備一般來說都是採用最高等級的材料,比如 飛機蒙皮用的鋁鎂合金、主樑用的 鈦合金或者不鏽鋼、起落架用的高強度合金鋼、鉚接用的 高強度鉚釘…這些基本材料都參照軍標生產,並且材料的等級也要大大高於民用品,比如18-8型不鏽鋼(就是我們熟悉的304系列,304是美國生產牌號),軍標要求Cr(鉻)含量少一些(下限值),Ni(鎳)含量高一些(上限值)、Ti(鈦)高一些(上限值),這樣冶煉出來的18-8型不鏽鋼容易加工(特別是管材)並且耐腐型也好一些。而民用品為了降低成本與之相反,只要性能達到了就可以了。這樣的生產對比,那麼軍用版的肯定要比民用版的耐用性高了一個等級!

所以,軍用材料在使用壽命上要大大高於民用品,這樣就使軍用裝備會有更長的使用時間,再加上保養得當,大型裝備平臺一般都可以服役30年左右,而B52由於是大飛機,使用的材料厚度、強度上大大高於一般的戰鬥機,所以它服役期長的正常的,而且它還是亞音速飛行,不做特技機動,機體堅固性也要比一般戰鬥機好,也正是這些原因,它才能經歷了很多次的升級改造,仍然在美軍戰鬥序列表裡服役。




再說一說問答題裡提到的老裝備不退役的問題,圖片上是我軍66式152㎜加榴炮(介於榴彈炮和加農炮之間的火炮,取它們的優點)營射擊的場面,66式152加榴炮威名之赫赫,越軍聽見它的轟鳴聲就會“肝膽俱裂”!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66式152加榴炮與59-1式130㎜加農炮搭檔,充分了說教了越南軍隊,讓他們理解了什麼是“大炮沙文主義”!

66式152加榴炮是仿製蘇聯的D-20型榴彈炮,1966年研製,1969年列裝人民軍隊,到了2018年它已經為我們這個國家“站崗”了50年(可能還有千門左右)!面對00後出現的各種先進的 自行155㎜榴彈炮、牽引式155㎜榴彈炮和122自行炮…等等孫輩,它仍然不遜色,仍然是 我軍集團軍一級的重要壓制火器!那麼它已經這麼大歲數了為啥還不退役?原因還是前面說過的,材料好!庫存零件大、炮管和藥室磨損不大(加榴炮的藥室要比加農炮小一些,這樣受發射藥損毀也就小一些。藥室小,彈丸初速也小對炮管磨損也小),即使有壞的零件和炮管…更換一個就可以了,不影響整體使用,並且炮本身是武器平臺,最終消滅敵人的還是發射出去的炮彈,對於炮彈的改進是提高炮兵打擊能力的關鍵手段,現在炮彈的品種非常多,有十幾個之多,什麼戰場環境使用什麼樣的炮彈,對於炮的要求則不是太高,美軍的M109自行火炮也是使用了快50年了,仍然在改、改、改…。

B52也好,66式加榴炮也好都是金屬工業製品,保養得當會使用很長時間,這就好比一座樓房,存在50.60年了,但是外表不錯、地基,承重牆、鋼筋混凝土強度都沒問題,內裡的房間結構也很好,只是 電線老化、管道老化,把這些更換了,樓房照樣住人不影響使用。

還有就是目前各國軍費都緊張,軍隊的軍費要分成三大塊:軍人工資、武器裝備採購費、訓練費科研費,基本份額都是三分之一平均,這樣下來裝備採購費就沒幾個了,不可能大量的更換舊裝備,只能逐步更新,一般來說軍隊的5年左右新裝備在8%-10%、10-20年的中期壽命裝備在30%-50%、剩下的是老舊裝備這樣一個合理水平。其實新裝備列裝以後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性能,這起碼也得3-5年時間,也就是說新裝備在這3-5年時間發揮的效能反而不如老裝備,畢竟老裝備已經輕車熟路了!

軍隊還要看自己所應對的假想敵情況,看看自己的武器庫裡那些裝備比他們先進一截就行了,用不著形成“碾壓”!就拿66式152加榴炮來說,它已經經過了數字化改造,可以發射:激光制導炮彈、末端制導子彈藥、電子干擾炮彈…等先進的彈種,並且它也是體系作戰的一環,天上有衛星、無人機指引、並且有炮偵雷達…等等自動化、智能化知感設備“扶持它”,對周邊形成了壓倒優勢,這樣的優勢也就沒有必要換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