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藥物歸經是怎樣找出來的?

朝聞道xszy


中藥的藥物歸經,應該有一個類似於“神農嘗百草”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實踐檢驗的過程。

一些人是經絡敏感型的,可以覺察到自身經絡的運行。在品嚐中藥時,可以覺察中藥的藥性所達的部位,這樣就可以說出來具體的藥物歸經。

注意到古人的書裡,留下來的藥物歸經,是有一些區別的。細細想來,這種區別應該來源於治療實踐。按照書上的歸經來理解、治療,感覺又有不同,總結了自己的經驗,得出一些不太相同的歸經方式。

估計即便經絡敏感型的人,也會有一定的不同。一個人不會所有的地方都敏感,而是一群人慢慢的總結。這才符合我們現在看到的一般人群的狀況。

總歸,是利用人體的敏感度,把身體當做儀器,對藥性進行“測量”的結果。當然,一些刻意訓練的人,比別人的敏感度會高出一籌。


踏雪無痕5141815


實踐。是中醫千百年來不斷實踐摸索,總結經驗教訓得來的。古代中醫治病過程中,發現有的中藥對某條經絡的病特別有效,其他經絡的病效果一般,便認定這個藥物歸經於該經絡。 後人對前人的經驗進行不斷總結,對大部分藥物的歸經進行了歸納,於是便形成了中藥歸經理論,極大方便了中醫選方配藥。其實,有的西藥也有這個特點,如某些治療心臟病的藥物只對心臟有效,其他部位效果並不明顯,這樣,醫生可以使用特效藥,又可以減少副作用。


漁夫qd


你好。中藥歸經的來源,其中有一個是運用了形象思維模式的取類比象方法而產生的。

一、從人體的上下內外而區分藥物的歸經。

比如,藥材質地輕的藥性可以上升到心肺中,因心肺處於五臟的上部;質地較重的下降到肝腎,因肝腎處於五臟的下部;藥材質地中空的藥性會發散到身體表面,質地厚實的藥性會作用於人體內部。

以枝條入藥的藥材,藥性作用於四肢;以皮入藥的藥材,藥性作用於皮膚;藥材枯燥的,藥性作用於氣分,藥材比較潤澤的,藥性作用於血分。

二、運用“取象比類”和“以形補形”的思維方式。

比如,橘核形狀像睪丸,得出橘核入腎經,可以治療睪丸腫痛、寒性疝氣等腎系疾病。桑白皮是桑樹的根皮,用“以皮達皮”的思維得出桑白皮入肺經,有通利水道,消腫的功效。連翹的形狀像心,可以想到,連翹藥性歸入心經,可以清心瀉火。穿山甲可以穿山打洞,所以可以破瘀通經。

人體聚集天地之精氣而生成,藥物也是如此,每一種藥都有它固有的屬性,這也是生物全息理論的微觀角度,反映出中醫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藥藥性的歸經是古人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而成,作為現在人,瞭解中醫,瞭解中藥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很值得我們認真深究。


中健醫考


都是臆造出來了的。比如馬兜鈴,其有腎像,歸腎經。

還有是生搬硬套五行,五行有五色,然後就把藥物按顏色歸經。



黑色入腎,紅色入心,綠色入肝。

好像人體內有顏色分辨通路開關。黑豆進去,腎的開關打開。紅豆進去,心的開關打開,綠豆進去,肝的開關打開。

中醫理論是人類幼年時期的智慧,靠著想象,臆造,編造了玄而又玄的鬼話,聽上去有理,其實是忽悠愚弄不懂的人。

中醫理論,就是巫術。


一個人喝完茶以後


這是古人智慧結晶,對藥物的氣味形狀與人體五臟的認識相證,從實踐中長期臨床觀察而來,根據五臟辛甘酸苦鹹,五色青赤黃白黑。以五行理論,木火土金水,世間物質特徵與自然現象,形象結合而來。這就中國的撲素科學,中醫學的結晶所在,也叫天人合一理論。.


一塵158359203


中醫的藥物歸經是根據中醫的五行學說理論推衍來的。因為人體經絡與五行有對應關係。既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腎經,它們相互之間存在著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肝經在五行中屬木,木氣能生酸味,酸味能夠養肝。中藥中凡是有酸味的都可入肝經。心經在五行中屬火,在五味屬苦,凡含苦味的藥就可入心經。餘類推。


牛益民


古人是靠藥物的生長形態,味道,生長環境,採集季節,用藥的部位而去分析藥物所得的"天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