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药物归经是怎样找出来的?

朝闻道xszy


中药的药物归经,应该有一个类似于“神农尝百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

一些人是经络敏感型的,可以觉察到自身经络的运行。在品尝中药时,可以觉察中药的药性所达的部位,这样就可以说出来具体的药物归经。

注意到古人的书里,留下来的药物归经,是有一些区别的。细细想来,这种区别应该来源于治疗实践。按照书上的归经来理解、治疗,感觉又有不同,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得出一些不太相同的归经方式。

估计即便经络敏感型的人,也会有一定的不同。一个人不会所有的地方都敏感,而是一群人慢慢的总结。这才符合我们现在看到的一般人群的状况。

总归,是利用人体的敏感度,把身体当做仪器,对药性进行“测量”的结果。当然,一些刻意训练的人,比别人的敏感度会高出一筹。


踏雪无痕5141815


实践。是中医千百年来不断实践摸索,总结经验教训得来的。古代中医治病过程中,发现有的中药对某条经络的病特别有效,其他经络的病效果一般,便认定这个药物归经于该经络。 后人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对大部分药物的归经进行了归纳,于是便形成了中药归经理论,极大方便了中医选方配药。其实,有的西药也有这个特点,如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只对心脏有效,其他部位效果并不明显,这样,医生可以使用特效药,又可以减少副作用。


渔夫qd


你好。中药归经的来源,其中有一个是运用了形象思维模式的取类比象方法而产生的。

一、从人体的上下内外而区分药物的归经。

比如,药材质地轻的药性可以上升到心肺中,因心肺处于五脏的上部;质地较重的下降到肝肾,因肝肾处于五脏的下部;药材质地中空的药性会发散到身体表面,质地厚实的药性会作用于人体内部。

以枝条入药的药材,药性作用于四肢;以皮入药的药材,药性作用于皮肤;药材枯燥的,药性作用于气分,药材比较润泽的,药性作用于血分。

二、运用“取象比类”和“以形补形”的思维方式。

比如,橘核形状像睾丸,得出橘核入肾经,可以治疗睾丸肿痛、寒性疝气等肾系疾病。桑白皮是桑树的根皮,用“以皮达皮”的思维得出桑白皮入肺经,有通利水道,消肿的功效。连翘的形状像心,可以想到,连翘药性归入心经,可以清心泻火。穿山甲可以穿山打洞,所以可以破瘀通经。

人体聚集天地之精气而生成,药物也是如此,每一种药都有它固有的属性,这也是生物全息理论的微观角度,反映出中医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药药性的归经是古人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成,作为现在人,了解中医,了解中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很值得我们认真深究。


中健医考


都是臆造出来了的。比如马兜铃,其有肾像,归肾经。

还有是生搬硬套五行,五行有五色,然后就把药物按颜色归经。



黑色入肾,红色入心,绿色入肝。

好像人体内有颜色分辨通路开关。黑豆进去,肾的开关打开。红豆进去,心的开关打开,绿豆进去,肝的开关打开。

中医理论是人类幼年时期的智慧,靠着想象,臆造,编造了玄而又玄的鬼话,听上去有理,其实是忽悠愚弄不懂的人。

中医理论,就是巫术。


一个人喝完茶以后


这是古人智慧结晶,对药物的气味形状与人体五脏的认识相证,从实践中长期临床观察而来,根据五脏辛甘酸苦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以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世间物质特征与自然现象,形象结合而来。这就中国的扑素科学,中医学的结晶所在,也叫天人合一理论。.


一尘158359203


中医的药物归经是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理论推衍来的。因为人体经络与五行有对应关系。既木、火、土、金、水分別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肝经在五行中属木,木气能生酸味,酸味能够养肝。中药中凡是有酸味的都可入肝经。心经在五行中属火,在五味属苦,凡含苦味的药就可入心经。余类推。


牛益民


古人是靠药物的生长形态,味道,生长环境,采集季节,用药的部位而去分析药物所得的"天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