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做出一塊顯卡大小的CPU?CPU的體積與性能的關係是怎樣的?


顯卡大小的CPU?不知道你說的是顯卡還是顯卡上的GPU,如果說顯卡本身的話那可是夠大了,目前最大的CPU芯片恐怕也沒有做到低端顯卡那麼大的體積的,不是說完全做不出來,而是太虧本!

現在生產芯片的晶圓基本就是固定的300毫米直徑,若是做成顯卡那麼大的CPU,整個一塊晶圓上恐怕都生產不了幾塊,而一塊CPU用的晶圓動輒數千美元,如此生產出來的大號CPU做出來肯定也是天價成本,所以即使是能生產出來,廠商也要面對市場能不能接受,良品率等諸多問題,做CPU是為了盈利的,而這樣的CPU恐怕根本沒有市場,賣不出去,自然沒有人願意這麼幹。

從理論上來說,同架構CPU堆得晶體管越多,核心數越多,緩存越大,性能就越強,先不說具體性能能強多少,因此而帶來的散熱和功耗問題就難以解決,這些都是半導體芯片設計的頭號大敵!比性能要求的還有嚴苛。

而且晶體管翻倍了,規模翻倍了就像得到翻倍的性能?沒這麼便宜的事!先說緩存,緩存增大的確會提高CPU性能,但是如果達到一定程度繼續增加的話收益就很小了,再加晶體管就會非常不划算。也就是說,CPU體積的增大並不一定會帶來線性的性能增長,反而會帶來功耗和發熱方面的嚴重問題,實用性很差。

所以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CPU面積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IBM的power處理器,能達到600多平方毫米,一般的民用酷睿I7這樣的高端U也就是不到200平方毫米,即使是中高端顯卡GPU也就300多平方毫米的水平,這樣的大小的芯片產量高成本低,才能真正做到普及性和實用性俱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