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幼兒園,兒子說老師沒發點心給他吃,老師說發了可能他自己掉了,可以看監控嗎?

野火燒不盡1831


我班也發生過這樣情況。孩子多,如果常規不是很嚴格或者孩子不能很好遵守規則的話,漏發非常有可能。

有一次一家長找我,也是孩子回家說老師沒給他發點心,不過家長挺通情達理。我告訴他:老師有時也會出錯,以後如果沒有拿到點心,自己要告訴老師,老師肯定會補發給你。可是你回家告訴爸媽,第二天老師才知道有什麼用呢?

我又建議家長以後儘量引導孩子自己表達需求,這樣對他個人成長肯定有好處。

另外一件事就有點尷尬了。

這件事發生在大班。

一次一孩子過生日,沒有提前告訴我們,結果帶的紙盤不夠,只能湊合兩個人一個盤子,就安排兩個孩子共用一個餐盤,湊了一些叉子同時分享。

當時沒發現任何問題,看著五十多個孩子一起分享蛋糕,還挺開心,而且拍了視頻發在班級群裡。結果晚上十點左右家長打電話控訴,說孩子從頭至尾沒吃蛋糕!視頻反覆看了許多遍,她敢肯定沒吃。

我第一反應否認,因為每次吃蛋糕她兒子吃的都是最快、最多,而且那次他端著盤子過來第二次分蛋糕,我說沒了讓他把盤子扔掉的。

我反覆查看那一掃而過的鏡頭,最後確定確實看不出他動口,我微信留言道歉。

第二天週六,夫妻倆到我家哭訴,說給孩子造成了怎樣莫大的無法挽回的傷害……

兩件事對比一下,哪種處理問題方式對孩子成長有好處應該明白吧?


媽咪老師72


我說個身邊事。

我同學的兒子小學時和老師因一點小事鬧不開心,。我同學是個很認真的人,有點認死理。立刻找校方理論,校方和老師向學生道歉了。我同學不依不饒:這種人怎麼能繼續當老師?巴拉巴拉。結果,老師辭職走人。

他告訴我,是抱怨教育質量差。我聽了從另一角度看,這個事本來對孩子很有意義被你搞得很沒勁。

老師某種程度傷害了學生,你和校方交涉,校方和老師接受並道歉了,結果挺圓滿的。孩子也懂了,做錯事要必須承擔後果。如果當時你不出面干預,告訴孩子這次是演習,今後再發生類似的應如何面對,孩子得到一次成長的機會,這種小打擊正好鍛鍊他們的勇氣,勇敢是從小事開始一點點積累的。因為一兩句批評就受不了,到了社會上你還幫他出面?這事是不是被你搞得很沒勁?我們讀書時被老師罵得狗血噴頭,臉皮厚厚就過去了,為什麼你現在做不到?還有,畢竟不是大事,校方和老師都道歉了,你不依不饒,最後辭職,你得理不饒人是否有點過了?給孩子留下什麼印象?

我同學聽了說:你說的我沒想到,教孩子今後如何處理這類情況,讓他學會承受委屈。

我告訴他:我兒子身體不好,小學體育課三天兩頭請假,有次游泳課被老師罵懦夫,他也生氣害怕屈辱不願上課,我寬慰他,罵別人懦夫的人自己的內心可能真的是懦夫。兒子似懂非懂的聽著。後來有次老師直接把我兒子的假條扔地上,我兒子撿起來,當著老師的面拍掉塵土,放回自己襯衣上口袋。老師全程看著他,沒說一句話。從此,老師對他說話的態度完全變了。

我說這兩個事,是想告訴題主,發生在孩子身上的那些小小的不愉快,家長在搞清楚狀況後,如果是孩子受了委屈,要教會孩子怎麼處理,怎麼化解。學校面對幾百上千的孩子,照顧不過來是一定的,動不動家長出面,這類家長和學生基本就歸入難搞一類。再者,大是大非,家長必須維護孩子,但一點點委屈家長就出面,孩子受不得一點點委屈,典型的大包大攬,這類孩子永遠躲在父母背後,沒有擔當。

說白了,過度維權。於己於人都不利。


行者谷媽


這位家長同志,我認為,為了一塊"小點心”,你去查幼兒園的監控,似乎有點“小題大作"了。其實,你有更多方法,可解除你“耽心兒子吃不到點心"的顧慮。

先談談“查監控”的“不好”:



因為“兒子沒吃到點心”去查監控,會給學校和老師留個“過份”的評價。因為在幼兒園個別孩子沒吃到點心的情況,比較常見,比如,老師太忙一時疏忽,孩子爭搶,孩子不想吃送人了,孩子自己弄丟了,甚至孩子吃了忘了也難說。萬一你查到是孩子自己把點心弄丟或送人了,你也不好意思和老師“交差”。何況,學校的監控,一般情況是不會隨便給家長看的。學校對你“查監控”的要求會很為難。



畢竟,你兒子還得在這兒上學,有時你心胸大度些,多表現些信任,對兒子上學更有利。至少學校應該不會為省這點“開支",經常性不給孩子吃點吧?

可採取的對策:



當然啦,無論什麼情況,你兒子沒吃到點心,學校和老師是有失職責任的。

但你可以表現得更冷靜些。以大度的胸懷,諒解的態度,好好與學校和老師進行溝通,相信學校會重視你的意見,儘量避免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

如此,你會給學校和老師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說不準,今後他們對你兒子的關注會加倍,何樂而不為?

不知你對"三味聊心屋"以上建議是否認同?期待交流!


三味聊心屋


您家孩子五歲,第一次上幼兒園,說明他長期在家,或許他對公共場所發放物品的擁有權還不清楚。畢竟孩子年紀比較大,不屬於話講不清楚的時期段,那麼假定雙方都沒有說謊,老師說發了,但是掉地上了,孩子說老師沒發。那很可能在孩子的觀念裡,沒有拿到手,或者沒有吃進肚子裡的物品,都不是屬於自己的。所以掉了的饅頭不是自己的,但是老師沒有繼續發屬於“他”的饅頭,所以老師說謊了。

如果非特殊情況的話,孩子三週歲後上幼兒園是比較好的。現在比較公認的教育理論,孩子這個時候進入了社會規範敏感期,他們會堅持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物品歸屬方面,他覺得這是我的,那就是我的,即使是別的小朋友的,可能也會被偷偷拿回家。如果不是我的,比如一件衣服,他覺得這不是他今天穿的,穿著這些衣服的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

這個兒童敏感期時段,孩子如果處於家庭環境中,可能比較難以產生,因為那是他的家,他安全歸屬地,那裡的東西可能都屬於他自己的。到了幼兒園,相當於處於一個小集體中,那個環境會出現大量的你的,我的物品,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區分自己的物品,以及保護它們,比如老師會給小杯子標上名字喝水,一開始挺多小朋友是老師報了名字才會拿著,到後期即使三週歲的孩子可能不認識字,但是在一天又一天的認識強化中,他明白了,這是我的。如果別的小朋友不小心摔了它,他可能會很傷心。

而您的孩子突然進入一個集體,那個集體的孩子已經五歲了,他們現在已經處於小大人階段,也就說,他們過了你的我的階段,進入維權階段,這是我的,別人不能隨意碰,我也會保護好它。這個階段的老師也可能更多地去提醒孩子保護好自己的物品。比如發饅頭,三歲的孩子我可能會說,這是你的香噴噴的饅頭,五歲的孩子我可能這樣說,拿好饅頭,不要掉了。

這就是一個矛盾點,老師面對的是大孩子,他們都知道什麼是我的。您家孩子卻是年齡大心理小,他還在分辨什麼是我的。

那你也只能把你家孩子當做三歲的孩子來看待,他處於什麼是物品是我的敏感期,而且,有時候非常固執。你要用三歲的方式去對待。五歲的孩子自己會講清楚前因後果,三歲的孩子可能只能講清自己的心情。所以你先肯定你的孩子,不能提撒謊,直接說,你真的沒吃到老師發的饅頭,它看起來真好吃。孩子被肯定,心中就不會那麼固執。【曾經有人提過,這個時間的孩子就像青春期的孩子】然後慢慢引導,今天吃的饅頭長什麼樣?大不大?和平時見到的一樣嗎?它燙不燙呢?創設出一個發饅頭的情景,然後繼續創設老師發饅頭的樣子,從哪裡開始發?發的時候能不能立即吃?越到後面,你自己可能心裡都會肯定,孩子是拿到饅頭的,但是不要打斷他,一直讓他說到,他手上的饅頭怎麼不見的。

這時候,和孩子討論,一個饅頭到了手裡,怎麼做,才不會掉。【當時您說孩子是吃饅頭沒有發到的時候,就覺得是掉的,一般幼兒園點心以粥,面,糕點,水果為主,粥和麵還好,糕點和水果,一個不小心很可能就掉了】然後從生活中,慢慢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自己的東西。這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來,畢竟其他孩子也是通過一兩年幼兒園的生活才過度到維權階段。

對幼兒園或者老師,我同意大部分朋友的建議,沒什麼大事,何必放個疙瘩在心裡。

和老師聊一下昨天的饅頭是怎麼做的,然後說明一下,自己的孩子肯定也愛吃,如果下回還有吃的話,老師多提醒他一下,拿好別掉了。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

希望您能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惡魔,別想太複雜了。


一苗魚


我覺得老師應該不會故意不給孩子,有可能是漏了這個孩子,也有可能孩子只是表示他沒吃,而不是沒發,其實有孩子後才發現那些叫著孩子不會說謊的人其實很可笑,孩子只是不知道什麼是說謊,並不是他沒這技能,當然孩子的說謊跟大人不一樣,很多時候是他分不清事實和想象,只知道都說出來而已,為這事去教育孩子不能說謊,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有可能會把它演變成:原來我是愛說謊的孩子,適得其反。慢慢引導孩子分清實際發生的事和心裡想的事就好了。回到這個事情上來說的話,首先家長絕對有權利去查監控,即使收受到阻撓只要你態度堅決,那肯定能看得到的,但是後果的話,先不說老師反應怎麼樣,去做這件事家長也是有心理壓力的,小人精一定能感覺得到,可能就會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很不好的印象,讓孩子更加拒絕上學,這種心理陰影可能會持續很久,看這個提問者的孩子並不是那種心大的孩子,過兩天會忘了這事但是不一定能走出影響,而且,不公平的事情肯定會存在的,讓孩子學會面對也是重要的。當然並不是默默承受,一定要讓老師知道你是信任他的,但是信任是有前提的,老師不能太過分。說個我前幾天遇到的事吧,孩子上學做遊戲,到了我孩子的時候把他跳過去了,結果孩子回家很失落,傷心,我安慰孩子,但是沒有立即去找老師,因為我們家孩子也是比較敏感內向的,一件事很久都過不去,晚上老師發了照片,我看見確實沒有我家孩子,就給老師發了微信,以前都是打電話,但是這次考慮老師要回家去,就沒打,直接告訴老師你做遊戲把我孩子漏了,照片也沒他,孩子很傷心,老師回覆很快,說當時問了還有沒做的嗎,孩子沒有舉手,以為每個小朋友都做過了。我說我當然相信老師,孩子當然是有他不對的地方,但一共就十來個孩子還挨個拍照了,你單獨把他漏了確實不合適,你不能因為他安靜不惹事就無盡的忽視他,我理解你但是這種事情不應該一直髮生。老師一直在道歉,然後我就說給老師添麻煩了,孩子本身也有問題,以後我會教育他的,希望老師也能幫助他。大家都有個臺階下,讓老師明白佛系家長並不是傻子就好了。老師後來單獨找孩子談了話,孩子又開始盼望去幼兒園,我覺得還算符合預期。


153767357


監控可以看,但因為這麼點小事,就打破和老師之間的信任,還是三思為好。

當然,我們要信任自己家孩子,可是,才5歲的孩子說的話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呢?這會不會是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找的託辭?家長一定要有判別。

說一件我家上學期真實發生的事吧。

幼兒園每天早上九點左右會給每個小朋友發兩三塊小餅乾和一杯酸奶,酸奶是另外給錢訂的,孩子請假的話,後期都可以帶回家。

有一天早上,我家九點多才去幼兒園,上的路上我就跟孩子說,可能小朋友們酸奶已經喝過了,你如果想喝,可以問那個白衣服奶奶(生活阿姨)要。孩子連連點頭,說,好的。但放學回來後卻告訴我說,他問奶奶要了,但是奶奶沒有給他。

我當時聽了心裡也挺不是滋味的,但不想給孩子造成什麼負擔,於是故作輕鬆地安慰孩子,沒事,是我們去晚了,可能酸奶喝完了,下次可不能遲到哦。

雖然只是一杯酸奶,但孩子這麼說了,我還是放心上的。第二天送孩子上學時,等他回到座位上,我悄悄喊過來生活阿姨問她情況,孩子果然是沒有喝到酸奶,因為去的遲,阿姨把我家給忘了,但孩子其實後來也沒有問阿姨要。

這樣,事情就很明朗了。班上老師知道後,還特地發來微信解釋,應該是孩子心裡想喝酸奶,只是沒敢說出來。我想也是這樣的。

所以,題主媽媽應該要相信老師,老師不必要因此說謊,而孩子沒有說真話,也並不是一個說謊的孩子,可能是想吃饅頭而沒有吃到,在緊張的環境下做出了利我行為。

其實不必太糾結孩子的一次點心,而把專注點放在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幼兒園上面。

至於查看幼兒園監控,個人並不建議,這樣質疑老師的舉動會導致雙方關係的緊張。而孩子畢竟還在幼兒園就讀,以後和老師打交道的地方還多呢,如果不是實在過分觸到底線的事,還是要慎重些好。一秒關注我!關於家庭、教育和陪伴孩子相關話題,閒時搗騰花草,偶爾也煲雞湯,原創經驗分享,我說的不一定對,但一定是真誠用心的,歡迎交流。。。


天天陪伴


作為多年從事幼教工作的幼兒園園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描述中題主的寶貝應該剛讀幼兒園小班是吧,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我的建議是家長不要想來想去,可以向幼兒園申請去看監控,前提是不要讓老師知道。

下面談談我的一些方法和理解:

1、出現了孩子和老師說法出入比較大,而家長又非常有疑問的情況下,家長不要思前想後,把問題想複雜,也不要永遠把這個疑問帶到日後的交流溝通中,更不要私底下說老師的問題,所以最好的做法是看監控。

2、家長應向幼兒園管理者提出申請,查看監控,這個最好沒有第三個人參與,用事實說話。但是家長在監控中不要過分渲染,要本著相互信任,不難為人的原則。

3、如果老師說的情況屬實,家長應積極配合老師,引導孩子,明確老師的指令性,畢竟孩子剛來上學,有很大的分離焦慮的因素在裡邊。

4、那如果老師說的不屬實,家長也不應過分苛責,要儘可能寬容待人,給老師機會,也有可能事出有因。同時,幼兒園管理者也獲知,定會採取相應的措施。



總之,遇到此類問題,家長應理性的思考並處理,不宜衝動。


幼教咖


首先,我建議作為家長,先冷靜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沒有吃到一塊餅乾,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多少影響呢?孩子不高興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當然,我覺得其實家長在這裡也不是糾結的一塊點心,而是擔心孩子沒有受到公平待遇,被老師忽視了。而老師的關於孩子拿到點心掉地上的解釋,在家長看來,說服力也不夠。

但是,還是請家長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師,跟家長解釋饅頭是孩子自己掉了,但是孩子家長不相信,還要求查監控,你會是什麼心情?會不會覺得家長對自己不信任?會不會為了覺得一塊饅頭鬧到要看錄像有一些過分呢?我個人建議,要求看監控錄像就免了吧,但是,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但是注意一下方法和態度。

溝通可以注意以下這幾點:

1、既然老師說了給了饅頭孩子掉了,跟老師說一下,麻煩下次掉了孩子沒吃飽,再給孩子一塊,畢竟,孩子還在長身體。

2、另外,理解幼兒園孩子多,可能老師也是忙不過來,作為家長,會在家裡告訴孩子,老師太忙了顧不過來,要主動把自己的困難告訴老師,相信老師一定會幫助他的。

3、最後,還可以跟老師來個小約定,比如,讓孩子第二天吃飯,主動要求再來點點心,但是要有禮貌,請老師配合一下,讓孩子學會自己跟老師解決問題。

上面這種溝通,至少可以解決了四個問題:

第一,相信老師的話,也就是給老師臺階下。

第二,孩子沒吃到也是事實,這個也要請老師注意。

第三,理解老師比較忙,但是正面肯定老師是會幫助孩子的。

第四點,不能光談,實際演習一次,這樣,孩子和老師之間都可以建立比較正面的溝通關係,真正解決問題

最後,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但是,父母也要充分認識到:到了幼兒園,除了學知識,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社會化,學會積極地面對、溝通和解決各種衝突,這才是更重要的技能。


家有雙語娃


保護孩子的安全和應有的權利是每個父母的責任,但父母應有怎樣的作為,才能恰如其分地帶給孩子正面成長,這不是一個小問題。特別是在幼兒園都裝上“監控”以後,家長應該如何利用監控?更是一個大問題。“護犢心切”並沒有錯,然而,由於護犢心切,一些家長會不擇手段,濫用這類設施,或由於使用不當,反而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家長為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進行抗爭,這是能夠理解,也應該支持的。不過。孩子在幼兒園,每天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究竟哪些事應該出面干預?哪些事可以通過與老師及園長溝通交流獲得解決?哪些事只需要和孩子好好交談就化解於無形之中?這應該有個尺度可依。我認為,原則問題,例如老師偏心、暴力事件,都必須討個說法,獲得解決;而非原則性問題,例如孩子因錯誤行為被老師責備,即使回家投訴,也應該向孩子好好解釋,讓他明白是非,而不是干預老師的做法。以下就提問者陳述的案例,看看家長的兩種做法,那個最可取?

⑴在孩子投訴時,先用正面解釋,以免孩子的思想走向極端。例如:讓孩子知道班上小朋友那麼多,老師在分發點心時有遺漏是可能的,我們能不能原諒老師呢?如果和老師的溝通十分順暢,談天時順便提一提是可以的,但表明不是追究老師的失責。如果老師很喜歡親近孩子,順口說:“哎呀,老師忙不過來,可能漏了給,對不起哦,下次老師多給你一份,你說好嗎?”孩子通常是很認真的,老師只是幾句話,他就會高興很多天。

⑵ 找老師投訴,要求老師給個說法。由於家長表現出不體諒老師的態度,語言中夾帶指責,於是雙方產生爭辯,特別是家長提出調看監控視頻的時候,小小的事情立刻變成大事,即使這樣的爭執結果證明老師錯了,家長覺得“出了一口氣”的同時,孩子得到了什麼?即使老師不計較,孩子心理上依然留下陰影,“老師不會再愛我”的心理壓力,讓孩子以後很難有開朗的笑聲。

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提高了社會智能;而第二種則傷害了孩子的心智,以後還學會了錙銖必究的不良習慣。


陳禾


你可真大度,你當然可以看監控,你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將來跟你一樣斤斤計較。你的孩子也是不想繼續在這個幼兒園待下去了。你不會下次接孩子的時候先看看孩子手裡有沒有點心嗎?這不就行了,千萬別這麼丟人現眼了,給孩子做一個榜樣吧。

對孩子說:‘’可能阿姨忘給寶寶了‘’

“是不是輪到寶寶分完了”

“是不是阿姨那裡昨天沒有點心啊”

“今天回來想著給阿姨要點心啊”

“是不是寶寶把點心掉了啊”

這樣的孩子將來非常大度,寬容。跟阿姨那邊提都不要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