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后,信息化与工业化快速融合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现状是什么?我们主要的制造业还没有真正实现工业3.0,很多企业虽然已经模块化了,但各自还是独立的体系,并没有很好的承载平台,将数据共享,达到智能化加工的过程。例如,企业从事加工或者制作会涉及五大因素:加工软件、控制系统、机床设备、刀具以及人员的编程经验。

智能化立体仓库

  立体仓库后台运作的自动化配送系统由华中科大与三一联合研制,通过这套系统,三一打造了批量下架、波次分拣,单台单工位配送模式,实现了从顶层计划至底层配送执行的全业务贯通,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及准确率,准时配送率超95%。

  三一智能化立体仓库总投资6000多万元, 分南北两个库,由地下自动输送设备连成一个整体,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仓库容量大概是16000个货位。从南边仓库可以看到,这个库区有几千种物料,主要是泵车、拖泵、车载泵物料,能支持每月数千台产品的生产量。

  从大厂房到智能工厂,实施智能化改造后,18号厂房在制品减少8%,物料齐套性提高14%,单台套能耗平均降低8%,人均产值提高24%,现场质量信息匹配率100%,原材料库存降低30%,2014年18号厂房预计同比节约制造成本1亿元,年增加产量超过2000台以上,每年同比产值新增60亿元以上。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后,信息化与工业化快速融合

AGV智能小车

  智能化立体仓库的核心是AGV智能小车,当有班组需要物料时,装配线上的物料员就会报单给立体仓库,配送系统会根据班组提供的信息,迅速找到放置该物料的容器,然后开启堆高机,将容器自动输送到立体库出库端液压台上。此时,AGV操作员发出取货指令,AGV小车自动行驶至液压台取货。取完货后,由于AGV小车采用激光引导,小车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激光扫描器,在运行路径沿途的墙壁或支柱上安装有高反光性反射板的激光定位标志,AGV依靠激光扫描器发射激光束,然后接受由四周定位标志反射回的激光束,车载计算机计算出车辆当前的位置以及运动的方向,通过和内置的数字地图进行对比来校正方位,从而将物料运送至指定工位。像这样的AGV小车,在三一18号厂房有15台。在18号厂房南北智能化立体仓库,不仅有这样的AGV自动小车,其后台配送也是自动化系统完成的。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后,信息化与工业化快速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离散制造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条形码、二维码、RFID、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物联网、ERP、CAD/CAM/CAE/CAI等技术在离散制造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离散制造企业也进入了互联网工业的新的发展阶段,所拥有的数据也日益丰富。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线处于高速运转,由生产设备所产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企业中计算机和人工产生的数据,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也更高。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智能物流技术需求仍将不断上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对于制造企业而言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寻找智能物流改造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