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只是會寫「德」字,未必真懂它的意思!

《失落的文明》系列第1篇:“德”字背後的文明密碼

你有沒有覺得,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最習以為常的東西,一旦細扒起來,挺費勁的,要麼無解,一旦有解就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比如:1+1=?,一般認為像這種簡單到都不用開啟智商,僅憑條件反射就可以回答的問題,提問都容易捱揍;但是深扒一下:為什麼1+1=2?,是不是會頓感智商欠費啊。不光數理上有這個現象,我發現文字中也有這種“細思極恐”,蘊藏文明密碼的字。

今天老狼和大家一起深扒一下“德”這個字的來歷,常說“缺德”“道德敗壞”,“德”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為什麼它會成為我們的價值判定標準?這個尋起根來,恐怕要回到中華文明的奠基者、老祖宗-堯舜那個時代了。

也許你只是會寫“德”字,未必真懂它的意思!

據說,堯舜那個時代,中華大地上是“萬邦林立”,你想想什麼概念?密集恐懼症的朋友聽到這個數字都會眩暈。邦國太多,但是像山川河流這些共用的資源沒辦法均分,所以邦與邦之間經常因利益而大動干戈,堯帝作為萬邦共主,一個一個去協調的話,時間精力都不夠。通過和群臣商議,他們想出了一個能有效協調矛盾的辦法,歸結起來就三個字:德、天、和,本篇單獨講德。德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由萬邦共主制定的、與那些小邦主、小長老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醜陋行為等相對立的一套規章制度,取名“美德”,堯帝率先垂範,弘揚美德,那些小幫主、小首領們也跟著學,自上而下形成嚮往美德的濃厚氛圍。

也許你只是會寫“德”字,未必真懂它的意思!

美德最初是針對邦國的那些不講“德性”的諸侯或貴族階層而設,所以可以理解為:統治者或管理者應當具備的素質,而後逐漸由上而下平民化。堯帝倡導的美德中,首德是“欽”,就是“敬”的意思,對人對事都要敬為先,只有做到這一點,矛盾衝突才會大為減少。第二德為“明”,即管理者要有大智慧,能看透看清邦與邦之間的關係以及矛盾問題的本質,這樣有利於制定相應的協調管理機制。第三德是“文”,即重視修禮、樂,培養貴族氣質,讓人們向貴族看齊,心嚮往之,人們都開始追求這個了,其他方面自然就想的少了。第四德是“思”,我的理解是分寸、尺度的把握,前三德或多或少都帶有點強制的味道,第四德就是要提醒管理和統治者,在執行的過程中要注意分寸和尺度的把握。第五德“安安”,我的理解為寬厚仁慈之心。因為推廣“美德”,主要是針對那些為人處世,經常不按美德套路出牌的主兒,對這些人是不是都要殺無赦呢?堯帝他老人家主張用仁愛之心去看待,通俗地講,就是要給犯錯者改正的機會。

也許你只是會寫“德”字,未必真懂它的意思!

很多蘊含深意的傳統文化,我們自己大多是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很欣賞錢穆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原話記不大清楚了,大意是這樣:“一個國家的國民,應當對本國的歷史有所瞭解、心存敬意,這樣自覺的國民多了,國家才會有希望。”我也深以為,不瞭解中國的歷史和文明,何以自詡“中國人”?中華文明中,從“尚德”開始,德為一切法的基礎和根本,堯帝統一“美德”標準,為世俗社會正能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為協調化解矛盾衝突提供了標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會的矛盾和衝突。

天山老狼,關注人文歷史和國際時政,堅持有思想、有深度的精品原創乾貨,歡迎大家關注交流,一起挖掘真善美,弘揚正能量!

也許你只是會寫“德”字,未必真懂它的意思!

天山老狼,關注人文歷史和國際時政,堅持有思想、有深度的精品原創乾貨,歡迎大家關注交流,一起挖掘真善美,弘揚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