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對皇太極忠心耿耿,對順治也謹守臣節,爲何到了康熙年間就飛揚跋扈了?

王-_-子


其實,鰲拜在皇太極、順治時期,早就現出“飛揚跋扈”的品性了,只不過大家沒有注意到罷了。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鰲拜劇照)

鰲拜在皇太極期間,他主要是作為一名將領,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他在戰場上,就有過多次自作主張的表現。比如崇德六年,鰲拜在隨皇太極攻打明軍洪承疇的時候,他就有過不待皇太極下命令,就領兵衝殺的現象。不過,因為他最後都打勝了,而且五戰五捷,因此戰後,皇太極並沒有認為他是違抗軍令,反而認為他是靈活機動,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因此戰爭結束後,皇太極大大地表揚了他,給他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從另一方面來思考,如果自作主張進攻的鰲拜,最後打敗了,皇太極是不是就會以他違抗軍令而處置他呢?

咱們再說說鰲拜“謹守臣節”擁立皇太極兒子的事情。

皇太極因為生前並沒有確立皇位繼承人,便猝死盛京。因此皇太極去世後,皇位歸屬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因實力強勁,戰功顯赫,試圖攫取帝位。但是以鰲拜為代表的一班大臣,卻堅決反對多爾袞當皇帝,他們打著效忠皇太極的旗號,在鰲拜的家裡盟誓,表示要擁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並把軍隊調動起來,一旦多爾袞要自立為帝,鰲拜等人就會舉兵和他對抗。

鰲拜等人的強力對抗收到奇效,最終迫使多爾袞放棄立刻登位的打算。鰲拜做的這一件事,被認為是他忠誠於皇太極的表現,也是他“謹守臣節”的體現。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皇太極生前並沒有確立皇位繼承人。那麼,他會把皇位給誰呢?他一定會給長子豪格嗎?我看未必。

(豪格劇照)

其實,皇太極生前,非常不滿他的長子豪格。因為豪格娶了莽古濟的女兒為妻,而莽古濟是皇太極的異母姐姐,她和皇太極的關係勢若水火。這就影響到了皇太極與豪格的關係。後來豪格為了表明立場,殺了自己的妻子、莽古濟的女兒。但是這樣的做法,並沒有喚回他父親對他的信任,反而讓他在整個家族中留下惡名。再加上豪格性格荏弱,所以皇太極會不會把皇位傳給他,還真不好說。而從皇太極一直沒有立儲(皇太極去世前,已經50多歲了),也可以看出,他對豪格並不滿意。否則的話,他會非常乾脆地立他為太子。

那麼,皇太極有沒有可能把皇位傳給多爾袞呢?這種可能並不是沒有。其一,按照漢人的傳統,“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都是可以的。其二,按照滿人的傳統,皇位繼承應該是要選舉的。如果選舉,戰功顯赫的多爾袞肯定更容易獲勝。因此,並不能說皇太極沒有打算把皇位傳給多爾袞。

後來的傳說中,有人認為,當年皇太極讓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隨努爾哈赤殉葬,是矯詔行為,目的是打擊多爾袞,避免多爾袞繼位。但這只是後來的傳說,並沒有根據。事實上,在皇太極當皇帝期間,他對多爾袞非常信任,把很多軍政大權都交給他。(否則,多爾袞也不會成為皇太極去世後滿清最強勁的力量。)

既然皇太極並沒有說一定要把皇位傳給豪格,甚至還有可能傳給多爾袞。那麼,鰲拜等人擁立豪格,就屬於自作主張。而且,他們之所以選擇豪格,更重要的,還在於豪格性格荏弱,容易控制。

事實上,鰲拜擁立豪格,不但是自作主張,而且是一廂情願。最後豪格不願意當傀儡,自己說自己“德小福薄”,退出了競爭。

豪格退出後,皇太極至少還有兩個皇子是十多歲的。如果鰲拜是忠誠於皇太極的,他就應該申請立皇太極比較大一些的皇子,為什麼反而要立5歲的福臨呢?就算是多爾袞的意見,鰲拜也應該反對啊。很顯然,鰲拜也認為,立一個小孩為皇子,自己的機會大得多。

(多爾袞劇照)

順治性格更加柔弱,他後來親政以後,一切大小事依然是鰲拜等人做主。最後順治選顧命大臣,把鰲拜排在最後一位。其實也是對其會干政有懷疑的表現。

所以說,鰲拜並不是在皇太極、順治期間“謹守臣節”,是一直都有很大的權力慾望。只不過在康熙這個小孩子當皇帝的時候,集中表現出來了而已。


張生全精彩歷史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康熙是殘害忠良的昏君!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鰲拜等兩黃旗大臣說:“若不能立先皇之子,願隨先皇於地下”,於是,才有了小福臨繼位,兩親王攝政的和解。


這樣的鰲拜,你能說是飛揚跋扈?不忠誠?

順治時期,鰲拜是順治最倚重的大臣,在鰲拜支持下,順治終於熬死了多爾袞。

這樣的鰲拜,你能說他飛揚跋扈?不忠誠?

康熙初期,鰲拜是四大臣之一,也是忠心耿耿穩定國家,像當初輔佐小福臨一樣。而且,這完全是順治的意思!

小康熙為什麼要殺老鰲拜?我覺得原因有三點,但都和飛揚跋扈不忠心無關。

1,一朝天子一朝臣。鰲拜死了,康熙才能提拔自己喜歡信任的人。

2,加強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順治利用鰲拜對抗多爾袞,沒了多爾袞,要鰲拜還有何用?

3,殺鰲拜立威。新皇帝要樹立自己權威的最好辦法是什麼?是殺一兩個權臣!

這讓我想到了漢宣帝劉旬和霍光。霍光受武帝託孤重任,把輔佐未成年的劉弗陵,忠心耿耿,延續漢朝延續。可惜漢昭帝劉弗陵成年後死去(和順治經歷很像)。霍光先立海昏侯,後立劉病已。這權勢,恐怕中國歷史上少有。



漢宣帝被立後,霍光非但沒有被殺,還成了麒麟閣功臣之首,還當了漢宣帝的老丈人。雖然,霍家女兒沒有當皇后。

霍家後來的禍事不是因為漢宣帝報復霍光,而是霍顯(霍光老婆)自作孽謀殺許皇后!

與漢宣帝相比,康熙就是一個小肚雞腸殘害忠良的昏君!


滿清皇帝好做,因為,一群奴才給他們洗白!


歷史知事


鰲拜,瓜爾佳氏,滿州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徵,屢有功。天聰八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崇德二年,徵明皮島,與甲喇額真準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


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範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


注意這些加粗字眼,鰲拜,根正苗紅的鑲黃旗瓜爾佳氏出身,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那是他親大爺(衛齊是費英東之弟),而且他還是很有能力的二代,戰功卓著,綜合這些記載,稱其為滿清定鼎中原的功臣也不為過。

順治元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徵湖廣,至安陸,破流賊李自成。進徵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五年,坐事,奪世職。又以貝子屯齊訐告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死,詔宥之,罰鍰自贖。是年,率兵駐防大同,擊叛鎮姜襄,迭敗之,克孝義。七年,復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到這裡鰲拜的仕途就不順了,鰲拜是皇太極的死忠,而這種死忠也延續到了他的兒子順治帝福臨這裡,顯然和實際掌權的攝政王多爾袞不在一個陣營,也因為政治立場問題屢屢被降職,甚至下獄,差點把命丟掉,打擊他的罪名是“謀立肅親王”,就是那位被多爾袞逼死的皇太極長子,結合順治皇帝日後對多爾袞掘墳鞭屍的憎恨和對大哥豪格的平反,鰲拜當然是大大的忠臣了。



世祖親政,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顧命輔政。既受事,與內大臣費揚古有隙,又惡其子侍衛倭赫及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同直御前,不加禮輔臣。遂論倭赫等擅乘御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並棄市。又坐費揚古怨望,亦論死,並殺其子尼侃、薩哈連,籍其家,以與弟都統穆裡瑪。

這段不難看出,鰲拜對順治皇帝的死忠得到了回報,深得重用,以致成為康熙小皇帝的輔政大臣之一,然而之後鰲拜儼然一副權臣做派,排除異己,“倭赫事件”在《康熙王朝》裡也有表現,又羅織罪名幹掉了費揚古父子,稱其為跋扈的權臣並不為過。


初入關,八旗皆有分地。睿親王多爾袞領鑲黃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間、任丘、肅寧、容城諸縣。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鰲拜以地確,倡議八旗自有定序,鑲黃旗不當處右翼之末,當與正白旗薊、遵化、遷安諸州縣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別圈民地補之。中外皆言不便。蘇克薩哈為正白旗人,與相抗尤力。鰲拜怒,悉逮蘇納海等,棄市。事具蘇克薩哈傳。又追論故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當睿親王攝政時阿王意,授分地亂序,並及他專擅諸事,奪世職。時有竊其馬者,鰲拜捕斬之,並殺御馬群牧長。怒蒙古都統俄訥、喇哈達、宜理布於議政時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統不與會議。

這段還是說鰲拜如何跋扈的,首先涉及“清初六大弊政”的“圈地”問題,本來八旗勳貴的領地已經確定差不多二十年了,旗人和普通漢人百姓也算相安無事,鰲拜卻為自己所屬的鑲黃旗打算,想要交換原來正白旗的好地,肯定沒人願意,蘇克薩哈反對最為激烈,因為他自己就是正白旗人,鰲拜又藉機打擊政敵,蘇納海、英俄爾岱倒了大黴,一個被砍頭,另一個被奪了世襲職位。之後又因為幾個蒙古都統不服從自己,不讓他們參加議政。



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後,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日與弟穆裡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爾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侍讀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鰲拜惡之,請禁言官不得陳奏。上親政,加一等公,其子納穆福襲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師,納穆福加太子少師。鰲拜益專恣。戶部滿尚書缺員,欲以命瑪爾賽,上別授瑪希納,鰲拜援順治間故事,戶部置滿尚書二,強請除授。漢尚書王弘祚領部久,瑪爾賽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諡忠敏。工部滿尚書缺員,妄稱濟世才能,強請推補。



自從索尼去世後,鰲拜沒有了顧忌,已經徹頭徹尾地成為了架空皇帝的權臣,朝廷政令幾乎出自其家,結黨營私,獨斷專行,這對皇帝來說已經構成了巨大威脅,熊賜履向皇帝進諫,鰲拜更是禁止言官上奏,朝廷幾乎成了鰲拜的一言堂。小皇帝是個什麼態度不好說,反正表面上是極盡高官厚祿之能事,想方設法哄著鰲拜,從後面的結果來看,這招驕兵之計還是管用的,鰲拜更加飛揚跋扈,甚至干預高官的任免,差不多到了皇帝能忍受的極限了。

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

這段看出來了康熙的政治智慧,首先,不殺鰲拜,是為了避免讓滿洲勳貴們心寒,畢竟鰲拜有開國之功,也沒殺他兒子,既清除了權臣勢力,又避免朝政的進一步動盪。

五十二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諭群臣,追核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康熙還是很感念當年鰲拜的功勞,追贈其一等男,雍正恢復了他一等公的爵位,允許世襲,還加了超武的封號,這是對功臣比較高規格的紀念了,到了乾隆後期,為了穩定人心,追究當年鰲拜的罪過,最終把爵位定為一等男,又平反當年鰲拜造成的冤假錯案。




顯然,鰲拜在天聰朝和順治朝是功臣和忠臣,在康熙朝是權臣和姦臣,但還沒到謀朝篡位那種地步,不然康熙會對他網開一面?鰲拜是個很複雜的人物,不能一概而論。


曉木曰兮


很多影視作品都將鰲拜塑造成一個大奸臣,他不但功高蓋主,且目無法紀,既藐視皇權又想取而代之。但歷史上的鰲拜,雖然不一定是個極好的臣子,但也絕對算不上奸臣,當然更算不上清王朝的叛徒。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且毫無二心,影視作品中杜撰了鰲拜想要當皇帝的情節,這一盆髒水真是潑的毫無理由與證據。影視作品為了情節需要本來就有虛構的成分,但將影視作品中的鰲拜,當成真實歷史中的鰲拜,那就大錯特錯了,歷史上的真實的鰲拜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玄燁親政後的第六天,輔臣蘇克薩哈上疏請求隱退。這表明了鰲拜專橫,自己不願與其同流合汙;其二,用自己的隱退,來迫使鰲拜、遏必隆辭職交權。鰲拜對蘇克薩哈的用心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對其更是恨之入骨。在玄燁還沒有對此做出反應之前,鰲拜便大做文章,陷害蘇克薩哈,誣稱蘇克薩哈隱退是假,“不欲歸政”是真,並列舉了24條罪狀,欲置之於死地。玄燁知兩人積怨甚深,“堅持不允所請”,但是耐不住鰲拜攘臂強奏,數日不休,最後僅將蘇克薩哈從磔刑改為絞刑,其他均按其原議行刑。


清除了蘇克薩哈以後,鰲拜更加肆無忌憚了。本來,按照排列順序,他列於遏必隆之後,但這時起坐班行,他居然列於遏必隆之前;朝廷所有的政事,他都先在家裡商量好,然後再施行;如果有誰在奏事之前,未向他請示,就會遭到他的“嗔怒”。不僅如此,對於康熙的有些詔令,他也敢抗旨準拜。鰲拜的這些行徑使玄燁感到:鰲拜已經到了不得不除掉時候了!

鰲拜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一片赤誠,而對順治也始終堅守臣節,對於滿清政府有忠心。但是對於康熙皇帝沒有忠心。這樣的人,康熙皇帝會喜歡?尤其是,康熙皇帝那樣的強勢的君主,哪裡能夠忍受的了。鰲拜雖然被康熙除掉,但是並不意味著他是不好的臣子,他只是康熙親政路上的絆腳石,他擋了康熙的路。雍正帝繼位後,感念鰲拜的功績,不但恢復了鰲拜的爵位,並且追封鰲拜為超武公。


清寂著的時光


多爾袞是滿洲正白旗旗主,蘇克薩哈是多爾袞舊部,在多爾袞死後成為正白旗旗主也是孝莊立下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康熙素來對多爾袞的專權不滿,在其死後,蘇克薩哈認清形勢,上奏檢舉多爾袞,以表對康熙的忠心,導致康熙將死去的多爾袞掘墳鞭打砍頭。但蘇克薩哈畢竟是多爾袞舊部,且為正白旗旗主,正白旗與鑲黃旗一直都有利益衝突,被康熙和鰲拜排擠是必然的。鰲拜為皇太極家將,到康熙年間是否囂張跋扈誰也說不清,反正歷史都是贏家寫的,康熙除鰲拜時康熙只有16歲,除鰲拜時康熙剛剛親政兩年,康熙對鰲拜素來無怨,況且康熙曾經從多爾袞刀下三次救了鰲拜,可見鰲拜對康熙及孝莊一家的忠心。除鰲拜只是孝莊想要讓16歲的康熙建立微信的第一步。首先鰲拜資格夠老,權利夠大,也最是忠心,除掉鰲拜主要是孝莊為警示其他大臣莫其康熙年幼,莫以親近而胡為,我家臣都能辦了,還有誰我不能辦的?為康熙建立了第一波威信


陌上花開195870729


只能這麼說,康熙登記主少國疑,四大扶臣索尼老邁,遏比榮是皇族,蘇克沙哈是多爾袞餘黨,只有他是軍權在手,面對三番,蒙古,個旗旗主,他只能以強硬姿態來震懾各方看讓康熙能順利過渡,


勢淨隨緣


是不是真的飛張跋扈誰說的準呀,歷史上那些託孤重臣有多少個好結果的自己去數,託孤意味著被託付大權,皇帝長大了自然要拿回來,可託孤了那麼多年大權在手那麼多年會有多少仇家,平常人家繼父繼子又有多少處的好的何況摻雜了權利。託孤重臣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造反否則很難走好結果,因為不反別人也認為你是反


八里雲


新帝實在太小,同時期的首輔大臣索尼已老,其他人太弱,已經沒有人能制約他了。人都一樣,總會飄飄然,況且一個老人要聽命於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久而久之必然會飛揚跋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