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越自卑的人越有可能自信?

羽媽幸福成長記


因為「自卑」和「自信」的人,在看待自己和事情的根本思路和習慣上,是一致的。

先說說自卑和自信的人的共同點,然後最後再說說具體怎麼轉變。


對事情歸因的一致性——都默認自己的某些特點是原因,都是「內控者」

我們舉例說明,拿找工作和追求愛情來說——

自卑的人經常想的是:「我不夠好看、我不夠高、我不夠聰明、我不夠有錢、我能力不夠,所以我沒有得到XX工作,所以某某人不和我在一起。」

自信的人經常想的是:「我好看、我夠高、我聰明、我有錢、我能力強,所有我得到XX工作,所以某某人和我在一起了。」

可以看到,無論是自卑還是自信的人,都經常「評價自己」,並且將事情成功與否和自己某些特質聯繫起來。


所以說,這是對事情歸因的一致性。


另一種完全不同於「自卑」「自信」的思路是:「寵辱不驚」「盡人事聽天命」「功成不必在我」「事情成敗和我做了什麼無關」


而一個不自卑也不自信的人會說:「這個事情結果會怎麼樣,很難說是因為我做了什麼,至少不完全是因為我做了什麼。很難說我換種做法,結果就一定會不一樣啊。」


心理學家發現人有兩種心理控制點:

外控者認為:世界事情結果的控制點在外部,他們在自身之外尋找答案、支持及指導。他們容易推卸責任、逃避責任。

內控者認為: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命運,認為自己非常影響事情的結果(尤其是自己的生活)。他們主動承擔責任,比較容易自責。


思維內容、主題的一致性

自卑和自信的人,都經常想到「我」。

「我是好看的」VS「我是不好看」;

「我是聰明的」VS「我是不聰明」;

「我是有錢的」VS「我是貧窮的」;

……

自卑和自信的人,都經常會想到自己、「我」;他們都很關注「我」、自己。


而一個不自卑也不自信的人,他想的通常都不是自己。


注意都有偏向性

自卑和自信的人,其實都有點「以偏概全」。

自卑的人容易因為自己的一兩點不好,就認為自己一整個人都不好了。

但是自信的人容易因為自己的一兩點有點,就對自己一整個人很滿意。

其實都是「以偏概全」。

他們都會選擇一部分的信息,而不是全面的信息。而且選定後,都比較固定在上面(所以會穩定地感到自卑或自信)


而一個不自卑也不自信的人,他更多時候是提醒自己注意更多的信息。


心裡都有牢固的評價體系、價值觀或目標

自卑和自信的人,內心都有一套評價自己的標準,

區別只是在於:

自卑的人評價自己的結果是負面的,

自信的人評價自己的結果是正面的。

自卑和自信的人的評價方法甚至可能是一致的——

比如,都覺得長得好看很重要,都覺得有錢很重要,都覺得自信很重要。

區別只是在於,

自卑的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自信的人對自己的現狀比較滿意。

無論是自卑還是自信的人,都有非常看重的事情,都有非常想實現的目標。


而一個不自卑也不自信的人,可能就沒有什麼特定的目標或執著,他可能會說:「這個樣子還好,那個樣子也行,各有各的好處吧……」


越自卑的人,越可能自信——靠執著的堅持和成長型思維


  1. 越是自卑的人,越是痛苦——這本身就是一種尋求改變的強大動力

  2. 自卑的人其實和自信的人,根本上是一致的(如上所述)。他們都有很明確的評價體系和目標。自卑的人目標是很明確的

  3. 當一個人改變了自己長期不滿意自己的地方的時候,那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瞬間井噴的!就像是一個積累了很久的水壩,突然開閘了又像是起跳之前,要先蹲下來,才能跳得高。又像是彈簧,越是擠壓,放開後力量越大。

  4. 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能力可以通過學習而進步、容貌外形可以通過衣著打扮改善、人際關係可以通過溝通技巧改善……。有「成長型思維」很重要。可以看這個視頻——https://v.qq.com/x/page/z0387416r2m.html


要從自卑到自信,第一步也是一直要提醒自己的是——

我是怎麼逐漸塑造自己,我怎麼把自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比如說外貌外形——

小時候用嘴巴呼吸,時間久了牙齒和下巴形狀就不好看

作息不規律也不運動,所以身體不好體力不好啊

從小走路彎腰駝背,所以身形體型不好看

從小喜歡吃零食啊,所以容易胖

……


比如說性格和知識——

因為經常想不好的事情,所以越來越悲觀

因為太容易批評自己,所以容易氣餒,反而很容易半途而廢

因為對自己要求很高,又覺得自己達不到目標,所以反而不去學習

……


所以關鍵是——

那我接下來要做什麼,來塑造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推薦書目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照見



問題初聽起來是挺奇怪。但是細想一下,還真是這個道理。

在電影《白日夢想家》裡,男主角華特是一個大齡青年的上班族,他平時總是唯唯諾諾,做事也不夠勇敢,甚至是不敢和喜歡的人搭訕。

這樣的他看起來自卑極了,他只能幻想做一些白日夢來安慰自己。

公司在他42歲時被併購了,他被派去尋找最後一期雜誌告別封面的膠片,於是他開始了一場冒險之旅。然而,華特尋找的過程不怎麼順利,結果是不僅沒有找到膠片被老闆辭退,更糟糕的是他去找喜歡的人,卻發現她的前夫在家。

當時的華特在情場和工作上都雙雙失意,導致內心更自卑,他開始對生活裡的一切都失去了希望。

但是,在絕望最自卑的時候,在母親的鼓勵下,華特也明白自己再這樣一事無成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他開始努力去提升自己,想方設法地去改變當時的局面,他決定重新尋找膠片。

華特在努力,想要脫離自卑,於是他開始去改變現狀。我想,正是自卑成就了他。

最後,他成功找到了攝影師,並且得知膠片一直就在他身上的皮夾裡,他不僅把膠片帶回公司為自己出了一口氣,當然,他還牽到了喜歡的人的手。

自卑,是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帶來的落差感,就像華特,他所擁有的自卑也許就是由白日夢與現實的差距而造成的。

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然而,自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像華特一樣完成由自卑到自信的跨越。

如果一個人在日常生活裡不會被內心深處強大的自卑束縛,而是把它轉換成力量時,那麼比起其他自卑的人,他擁有自信的可能性會大得多。

情感和心理健康導師Steve老師曾經開講過一個題為《為什麼越自卑的人,越有可能自信》講座,他說,實際上自卑感產生的地方為自信建立了心理基礎,他認為越自卑的人實際上越有可能自信。

對於自卑,如果你嘗試著勇敢地去面對它,而不是對它感到害怕或逃避,那麼你也許會有更大的可能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朋友舒顏是我在大學時某次聚會上認識的一個女生,記得剛認識她那會,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內向的女生,而且在身材上還有點微胖,當時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她應該是多少都會帶點自卑的女生。

然而,與她真正接觸以後,我發現自己之前所有的猜想都是錯誤的。

事實上,舒顏是一個性格很外向的女生,她在大學四年一直都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她想要鍛鍊口才,於是她加入了辯論隊,認真對待每一次比賽,在辯論賽上表現得能說會道的她,開始在學校裡小有名氣;她想要有好的身材穿漂亮衣服,於是她開始健身,也學會了屬於自己個性的穿衣打扮。

後來我忍不住問她,當時她給人的第一感覺明明是很普通,可她是怎麼這麼積極自信地去面對自己生活的。

舒顏告訴我,其實她一直都是很自卑的人,但是,她一直選擇接受自己內心的自卑,與它成為朋友。當她想要逃避某件事情時,她就會不斷地在內心暗示自己,要敢於去嘗試。

後來,多次的敢於嘗試,反而讓她慢慢地發現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和優勢,開始逐漸變得自信起來了。

有些時候,自卑的人往往更有可能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如果你是一個自卑的人,當你在內心想要改變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時,是自卑給了你進步和改變的動力。

因為自卑,你可能會對人生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你也會更加可能瞭解自己的不足。

於是,不甘於生活現狀的你,也許會開始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敢於去克服自己的不足之處,反而會更可能容易成功,從而變成一個自信的人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就像是華特一樣,如果當初他沒有對自己終日無所事事的困境感到自卑,那麼即使母親給了他鼓勵,他也可能會無動於衷,更不用說會有想要改變現狀的慾望,並且成功地成為一個自信的人了。


源靖


好像所有人都會自卑,尤其是那些外強中乾的人,往往表現的更加強勢,弘一法師說的好: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無助感帶來的就是自卑,自卑更多是來自原生家庭,尤其是最親近的父母、兄妹的看法,每個人都有不被肯定和認可時,自然會產生自卑感!


自卑者會面臨三種情況,

一種是因自怨自艾,或變得唯唯諾諾,活在別人看法和口水中,痛苦一生!

一種因極力想掩蓋自己的信心不足,而表現的咄咄逼人,也可能演化成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嚴重的成為反社會的人!

還有一種是,把自卑感變成堅強人格的原始動力,尤其是那種不甘於生活現狀的人,他們總是對人生,對苦難有更深的認識,因此更加了解自己不足,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苛刻,反倒更容易成功,成功帶來是恢復自信最好的方式。

這裡給所有自卑者說:

  • 要善待自己,人生不易,表面光鮮的別人不一定比你過的好!
  • 要學會放下,既然你來到世間,不也沒有打算再活著回去,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 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活是自己的,走自己的路,讓看笑話的人成為一個笑話!


敏學


自卑的人往往更大程度的認識自我,瞭解自身的缺點,從而改進和完善自我,這樣會大大獲得自信,而且會變得成熟穩重。



而且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一個天生不自卑的人,他的自信不是真正的自信,那種感覺就像一個在不懂事階段被破處的女生,到了結婚夜不會有真正生命意義上的喜悅。





而自卑的人不一樣,他能夠在自認為不順利的外界環境當中,清楚的知道自己哪裡不足,就是因為他太清楚自己的不足了。以至於敏感,不過只要他有堅持改變的想法,慢慢提升自己的不足,到最後便會獲得真正的自信。


小飯的私家花園


這個題目的描述是有些問題的,自卑的反面可能不是自信,而是自負或自我否定。


如果我們非常粗略的把自我評價分成:

一等自負,二等自信,三等自卑,四等自我否定的話。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

1、這些自我認知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

2、這些自我認知的變化受到外界和自身雙重的影響。

3、這些自我認知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4、自我認知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對人的影響可能是正面或者反面的。

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自卑不僅會轉化成自信,很可能還會轉化成自負。


為什麼自卑的人反而可能自負?


自卑是一種負面認知,它會讓我們忽略自己的優勢,緊抓自己的缺點或失誤,從而對自己形成錯誤的看法,影響認知對行為的“指揮”。

當我們對自己的優勢進行忽略,緊抓缺點的時候,自我安慰和自我保護機制就會開啟。

自我安慰會告訴自己:我已經很好了,我不自卑,我不差。

自我保護會告訴自己:我不用學習了,不用進步了,我還不錯。

這種:我還不錯,我不自卑的安慰,就會讓人忘記學習和進步,進入自我欺騙乃至自負的狀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認知的轉換,有時自己並不知道,而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怎樣正確面對自卑?


我們既要避免自卑變成自負,又要避免過度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怎樣讓度過自卑,重回自信,就成為唯一正確的道路。

提供幾個方法,讓你找到自信:

1、尋找一個愛好,把它變成你的閃光點。人無完人,我們總會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比如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比如天生就不喜歡社交,比如對數字數學就是不敏感;但我們也總有一些長處,比如喜歡幫助別人,比如唱歌唱得不錯,比如喜歡寫一寫文章。找到你的興趣所在,在上面花費時間和精力,把它變成你的長處和優勢,並且樂於展示。

2、正確面對社交。很多人擁有一些優點,卻不擅長把它展示給別人。實際上在這個時代,展示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可以把自己畫的畫發到微博上,也可以把自己唱的歌發到朋友圈,即便不善於面對面社交,也可以讓身邊的人或是網絡中的人看到我們的優勢,哪怕不被人發現,至少自己已經在展示這方面做出了第一步,循序漸進,你一定能找到積極展現自己的方式。

3、保持學習的習慣。很多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之後,就會失去持續學習的習慣。沉迷於遊戲、信息流或者是無效的社交。合理的娛樂可以讓我們放鬆,但是長時間的持續性的娛樂會讓人迷茫。

總的來說就是,讓自己心裡有事兒,讓自己覺得生活有意義~


還有什麼心理方面的問題嗎?來問安忻睡眠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安忻睡眠


不知道題主從哪兒聽來的“越自卑,越自信”的理論。我是沒聽過。

我們問為什麼之前,先得問問:這是不是真的?

否則問題就會變得無厘頭,有邏輯問題,或者是有意設置陷阱。

這叫複雜問句。古代的詭辯家們已經發現了這種問句的威力。

比如:為什麼你還沒停止打你的父親?

這個莫名其妙的問句,實在是讓人無法回答(反駁)啊。

如果你一時腦袋短路,回答說:“因為我昨天喝醉了…”或者“誰說的,我早就停止了!”那就中了圈套。

你得這樣說:我從未打過我的父親,談不上停止還是沒停止,更談不上為什麼沒停止…

其實還是中了圈套,因為一句邏輯和事實都出錯的問句,讓你不得不拗口地去回答,實在是浪費生命。

回到題主的問題。沒有證據表明自卑和自信呈正相關(從語義上它們就是負相關的),“越自卑越自信”並非事實,自然談不上去解釋它。

為了這種破問題浪費這麼多時間,我也很想問一句:為什麼題主要在大年初一上午十點爸媽出去拜年的時候把自己關在家裡借用前女友的諾基亞手機上頭條來發布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問題?


沉路心理實驗室


一定程度上,自卑的人會更加容易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我是不是出了什麼錯誤?

比如,《權力的遊戲》中的龍母丹妮莉絲·塔格利安。

自卑的人很容易脆弱,這種脆弱,一定程度上會引導自卑的人反思反省自己。

在這種反思與反省的過程中,自卑的人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究竟有什麼問題。

自己在害怕什麼,自己在擔憂什麼,自己還不具備什麼。

龍母最初,就活在這種自卑的境況裡。

她任由哥哥的擺佈,表面上來看,自己是公主,實際上,自己不過是一枚棋子。

而哥哥,一直對她宣稱,他是龍之子。

這更加加深了她的自卑,比起哥哥,她什麼都不是。

後來,她被當作籌碼賣給了馬王。

正是從這裡開始,她的自卑有了用武之地。

因為自己也不太看得起自己,所以她沒有過多的驕傲,她雖然不情願,但還是接受了事實。

面對馬王並不太溫柔的性與愛,她選擇了迎難而上。

她沒有心理包袱,沒有什麼公主的優越感,她選擇她只能選擇的命運。

生吃馬心,則增長了她的自信。

自卑的人很容易意識到什麼是挑戰,而一個挑戰完成,則是一次進步。

而哥哥被金水燙死,則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她的世界觀。

原來她一直恐懼著的哥哥,也只不過是一隻螻蟻。

自卑的人會很容易覺察到力量的懸殊,也很容易感知到自己的位置。

被哥哥羞辱、出賣,被馬王族群強硬要求遵循苛刻的規則,被他們驅逐,見證哥哥的死亡。

龍母是一步步從自卑中掙脫出來的。

這其中的艱辛與困難,只有她自己知道。

同樣,一個生來就帶著優越的自信的人,很容易在面對困難時才察覺到,自己原來並不是真正具備自信的人。

而像龍母這種從自卑中掙脫出來的人,自己一點點搭建好自信的基石的人,才不容易因為風浪而一下子心理坍塌。

龍母見識過什麼是強大,也見識過什麼是奇蹟。

她自己是憑藉自己的堅韌而變成如今的樣子的。

她的三隻龍孵化成功,她解放了無垢者,解放了被壓迫的奴隸,建立起了自己的軍隊,而招納了從君臨叛逃的謀士。

她有底氣,她不是繼承家業的人,她是創造家業的人。

她有什麼,她是如何獲得的,她要利用這些做什麼,她心裡一清二楚。

對於一個從自卑的廢墟中一點一點建造龐大的自信城池的人,這種自信,當然更加可靠。

一個自卑的人,容易反省,容易發現問題,容易解決問題,需要不斷變得堅韌。

這些,都是通往真正的自信必備的品質。


林一行


自卑的人比別人成功的次數少,所以他們內心會更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與肯定。當他們得到了很多人得不到的東西,他們會表現的更自信。

他們的自卑會與他自身的經歷,自身的不完美有關係。自卑與自信兩個詞都是形容人面對生活時不同的態度。前者讓人多看到的是對方消極的一面,後者則是讓人充滿能量的一面。


自然而然,我們都會喜歡有自信的人,會選擇接近他們與他們同行。

  • 那為什麼越自卑的人越有可能自信?我認為是這樣的,當你在同學群裡各方面都比別人差時,你有沒有因為愛比較的心理而產生自卑感?如果老師剛好在一次課堂上只表揚了你,你那一刻有沒有一絲湧上心頭的成就感。當你有了越來越多的成就時,你的自卑就會被自信一點一點代替。你就會越有信心。
  • 就像有的人一出生就是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內心的自信會源於自己是比別人有更多選擇權。而有些孩子的出生則在一個農村家庭,他們有的人在富人面前會顯得自卑,但窮人的孩子也有人因為不願將就自己的現狀,會通過自己的雙手得到自己想要的,結交更多的朋友去克服困難,信心一點一點增加,而得到自信,有了這些就敢於面對挑戰,去獲得更多東西。



一張紙在沒有任何道具協助的情況下,如何讓它立起來?

你只需要將一張紙對摺,就可以完成。自卑與自信這兩個相反的詞 ,也因此塑造了更好的我們。有了自卑的你,才會對成功的喜悅感比別人強烈,才更能感受自信帶給你內心的滿足感




  • 曾在一站到底這檔節目,看到有很多的學霸,他們之中竟然也有自卑的人,其中有一個是來自南大的校草蒲熠星,還有一個是哈佛大學的豐莉婷。在回答問題時,他們在舞臺上都表現著最自信的自己。儘管過去自己是一個自卑的人。
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越來越自信的你。

小布探社會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的健康心理知識,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說明一點:自卑的前提是自尊,當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這種人是很敏感和情緒化的,很在乎他人的眼光。

我的侄女,15歲的一位小姑娘,今年高二,從小在鄉村學校讀書,去年我哥在武漢買了房子,將她接到城市來讀書。雖然我侄女的總體成績還可以,但是她的英語口語是她的軟肋。

侄女第一次在班上講口語時,全班同學都嘲笑她,自尊心很強的侄女一下子受到打擊,再也不敢在班上講英語,在班上也不敢跟其他人交流。一個學期過去了,原本在鄉村學校名列前茅的侄女一下子成了很普通的中等生。我哥很著急,感覺將侄女送到城市讀書是一件錯誤的選擇,還準備將她送回老家讀書去。

我那時正好回國有事,和侄女交談一番,侄女甚至有了不想讀書的想法,她不想在城市讀書,因為融不進同學之中;也不想回鄉村讀書,因為自己成績下滑太多,怕以前的老師同學笑話。

我仔細分析了我侄女這件事,因為英語口語這事,使侄女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了很強的自卑心理。如果不解決侄女這自卑心理,恐怕會影響她一生。

和我哥溝通之後,我將侄女帶去美國,侄女的口語從小就已經根深蒂固,很不容易改正,只有將她置身於英語本土國家,看能不能改掉她的口語問題。

我在美國一所心理諮詢機構工作,那裡的人還比較友好,平常上班我會將侄女帶去診所,讓她試著和這裡的人簡單交談,我也會提前訓練她。

診所的人一看來了個外國小姑娘,而且很多人對漢語也比較感興趣,對侄女很是熱心。侄女用我提前交給她的一套,慢慢嘗試跟診所的人交流。下班之後,我會帶著侄女去超市、商場人流多的地方,讓她感受這裡的純正英語。

差不多過了一個多月,侄女的口語終於好轉很多,這也跟她的努力很有關係。

等到下學期開學,侄女的純正美式英語一下子驚呆了全班同學,很多同學圍到侄女身邊問她怎麼做到的?侄女一下子找回了自信,將她去美國的經歷告訴了同學,老師還讓侄女輔導班上口語不好的同學。漸漸的,侄女越來越有自信,對學習也越來越上進,還發誓一定要考的前三名!

從我侄女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小女孩從極度自卑中走出來,找到自己的自信。要實現這個過程只需做到一點:努力將自己的劣勢去除,讓劣勢變成優勢,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有一種愛叫點贊,喜歡的話,點個讚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了不起的醫生# #真相來了#

怡寧心理健康


因為自卑的反面就是自信。有句話是“物極必反”,有書君覺得很有道理。


自卑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可能在特定的情境下自卑,這都無可厚非。


重要的是,只有經歷過無比灰暗的自卑的隧道,自信的光亮才更加耀眼。


1、自卑的人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自卑的人總是能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 由於他們有一個敏感的心,總是能發現別人的優勢。


如果自卑的人痛定思痛,下決心學習,就會慢慢地改變事情的結局。


通過努力學習,自卑的人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最終變成優秀的人,從而獲得了自信。


2、自卑的人善於發現自身的不足


越是自卑,就越可以感知世界。自卑的人,因為過度瞭解自己,常常能發現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不足。



人的痛苦,本質上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因為自己比別人更瞭解自己的痛處。


發現問題、面對問題、接受問題,是個痛苦的過程。


但是如果你能過了接受“不完美自己”的這一關,並且能夠有勇氣跨越這一關,你的自卑就會轉變了!


當你接受了自己無能的一面,你做出改變,並且成功後,你就會開始有了自信。


3、自卑會讓你有危機感


居安思危,自卑能讓人保持一種生存危機感,總覺得別人很強,總覺得別人會超過自己,這種心態會刺激你不斷努力,不敢懈怠。


當你一直保持這種努力的狀態,你就會變成強者,做成功的事情多了,自信心自然會很強大。


當理想和現實有差距時,人就容易自卑。自卑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缺乏一個堅定的內核。


自信來源於你的內核,即擁有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有了內核,你就永遠是自信的。


自卑是很常見的心理,當我們面對陌生的領域或陌生的環境時,本能地會有畏懼感。


特別是在厲害的人物面前,特別容易自卑。



自信和自卑是一對永不分離的雙胞胎兄弟,自信整天昂頭挺胸,神氣極了而自卑卻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因此,在自信的面前,自卑總是抬不起頭來。


自卑不等於沒有了自信,而是壓制了自信;自信不等於沒有了自卑,而是戰勝了自卑。


自卑並不可怕,它是我們追求上進的動力。請不要被自卑打敗,而是利用它提升自身。


自卑的人最可能自信,它是事情的兩極,不自卑了自然就是自信。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