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我是如何写出《百年孤独》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我是如何写出《百年孤独》的?

小学门口,留父母电话就可以领小礼品的地方,每天都被孩子们挤的水泄不通。

时常会有孩子在纠结,是要这个小球呢,还是要那个陀螺。有的孩子会问,能不能两个都要。回答是:只能拿一个。

于是孩子们就继续纠结,直到家长们走过来终结这件事。

选择困难是所有人的通病。选择之所以能成为选择,就说明对我们而言,每个选项都是有价值的。

莎士比亚曾说过: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我的理解是:选择这个还是选择那个,这是个难题。生存和死亡也不过是道选择题。

选择一个就相当于放弃另一个。

所以,古往今来,没被选择的,到头来都会变成一种遗憾。

就像张爱玲说的:每个男人生命中都有两个女人,红玫瑰和白玫瑰。娶了白玫瑰,红玫瑰就是心口的那粒朱砂痣,白玫瑰则成了衣领上的一粒白米饭。

不过,做了选择还放不下,其实是对选择的一种不负责任,既然决定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放弃了学业选择写作,他说:要么写作,要么死亡。

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在他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中,展示了他三十岁之前,经历的种种选择和坚持。

加西亚·马尔克斯:我是如何写出《百年孤独》的?

1.选择

除去那些我们不能选择的事情:父母、出身、环境、基因等之外,剩下的事情,几乎都有选择的余地。

即使到了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时刻,我们也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我们人生大多是由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组成。

马尔克斯的母亲当初不顾家人强行反对,嫁给了他的父亲,而后连续生了十几个孩子。

得知丈夫出轨,并有私生子后,她也闹得不可开交,到最后二人还是和好如初,一直相爱到老。不管是刚开始选择和贫穷的丈夫结婚,还是选择原谅,她都没有后悔过。

可见,马尔克斯的母亲是极有主见的,所以马尔克斯小时候的选择权少的可怜。

作为长子,他不得不肩负光复整个家庭的重担。从小他就酷爱读书,而且极有绘画天分,还爱好音乐,因为这些才能,他从小到大都是学校的佼佼者,父母均以他为荣。

但是马尔克斯并不开心,他羡慕肆意妄为的弟弟。他渐渐觉出了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

马尔克斯刚高中毕业时,什么都不懂,也没有方向,一无所有。

但他知道,自己不想读大学,不想学法律,即使高中毕业时的成绩是全校第一。

他想辍学,不过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还是去大学勉强读了两年,之后他就开始逃课。

好在,高中毕业不久,著名的《观察家报》就刊登了一篇他的短篇。当时他的短篇是没有稿费的,不过这也是他后来成为专栏作家的一个铺垫。

马尔克斯还是选择偷偷辍学了,他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读书上,名著中,各式各样的写作技巧让他如痴如醉。

当时他还偷偷跟别的年轻人一起偷听过一些大诗人、大文豪喝咖啡时的谈话。后来马尔克斯加入了文学小组,成为专栏作家。

马尔克斯成为专栏作家的时候,政治局势一度非常紧张,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他不应该写那些揭露真相的报道,但他选择了写。后来有段时间不得不出国躲避。

就这样,马尔克斯不断坚持写作,把一生中遇到的人事物,都用别样的方式讲述了出来。

加西亚·马尔克斯:我是如何写出《百年孤独》的?

2.迷惘和困境

在写作上,马尔克斯可以算是天才作家。可就是这样的天才,在写作的路上也曾充满迷茫和困境。

马尔克斯对外宣称开始写《家》,很长时间后,小说一点进展也没有。

所有的朋友见面总会问一两句小说的进展,马尔克斯只能硬着头皮写完。

写完后,他又发现这本小说感觉不对,无中生有的故事也没有情感。直到跟妈妈回老家卖老宅,各种儿时记忆纷涌而至,他才重新有了灵感。

他开始继续创作,这就是他长篇小说的处女作《枯枝败叶》,也就是《百年孤独》的雏形。

这本书的故事并没有完。马尔克斯信心满满的把自己刚创作出来的小说,寄给了一家出版社,等待着新书面世的消息。

可是收到的却是拒稿信,而且原稿还不给退回。马尔克斯感觉非常难过,好在有个朋友提前留了一份底稿。

马尔克斯很迷茫,对这本书是否要大刀阔斧地修改,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后来一位长者告诉马尔克斯:不要太在乎退稿编辑的一面之词,一个人的观点并不能代表什么。后来,别的出版社出版了这本小说。

马尔克斯选择了写作,之后的好多年里,他就一直是邋里邋遢的样子,不是因为他不爱干净,而是他太忙了,每天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都扑到小说上,殚精竭虑地学习和创作。

后来他被送到国外躲避灾祸,竟然被自己银行卡里的存款惊呆了。他才想起自己这些年沉浸在写作中,竟是忙得没有时间花钱。

3.结语

选择,就是那个你选了,并愿意坚持把它实现的事情

有时,另一个选择可能更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我们选择了如今的选项,那我们就不能让曾经的自己失望;

有时,选择中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这些也许是我们的机遇,不过被命运做了包装,是给勇敢者的礼物;

有时,选择像一剂疫苗,我们放弃当下的安逸,主动尝试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雨,不断主动成长,等哪天命运,交给我们一个难以承受的事情时,我们也还能有更多自保的筹码。

选择最大的好处就是表明:我们掌握了自己人生的主权。那么,等到老了,回忆一生,就可以对自己说:我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也许有遗憾,但从未后悔

记得,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过: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