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德,樹的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人類處於尚未進化的猿猴時代,人們的祖先就以森林樹木為家,以樹葉果實為食。樹木也是鳥類駐足、築巢、覓食的溫馨家園。今天,人們雖然住進了由石塊磚瓦、鋼筋水泥構築的樓房瓦屋,但人類同樣離不開樹木的蔽蔭襯托。樹木在為人類綠化環境、生態平衡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功不可沒。就連居家的桌凳、書架、木床、木櫃、木地板及其它木製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樹木給我們的奉獻,這是石器、塑料和鋼製品永難比擬的。試想,如果沒有樹木,這個世界該是怎樣的呢?

樹德,樹的德

樹的家鄉在人類足跡罕至的地方。它們喜愛集體生活,喜歡友好群居,性喜清潔寧靜,熱戀陽光水分,願意沐浴清風雨露。而人類卻將它們遷移至都市,植於街道路旁,等距離栽種,不僅使其身受各種束縛,而且讓它吸食塵埃廢氣,還不時橫遭人擦車撞,以致葉落枝斷,甚至遍體鱗傷。正如張曉風先生在《行道樹》中讓“樹”自己說的那樣:“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裡的,其實這一點,我們知道的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裡,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雲。而我們呢?我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立在城市的飛塵裡,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聽到樹木的自白,面對樹木的哀嘆,作為主宰樹木的人類,作何感想呢?

人類一直認為:“樹動死,人動活。”以此說明,人不要像樹那樣保守不動,而是要經常變動,生命之水才能常流不息。故爾,有些人今天一個主意,明天一個念頭,甚至一天幾個想法,以致於心不定,神不寧,志不堅,好高騖遠,見異思遷,三心二意。甚者,猶如斷了線的風箏,連自己的根在哪裡也不知道了。而樹則不同,樹一生很少離開一地,而是堅定不移地活著,安詳從容地長著。它除了不斷地向上生長,還將根深深扎於大地。一般來說,樹向上長多高,它的根也向地下扎多深,可謂是根深蒂固,這樣,它才能挺得住風颳雨淋。這與長到一定年齡即漸趨萎縮的人類大為不同。樹還有矢志不移,心無旁鶩,寧定守一,綠茂不衰的精神。它們春天開花,夏擋烈日,秋結碩果,即使冬天赤裸著枝幹,仍堅貞不屈,頂風傲雪,耐心地等待著來春的陽光,繼續發芽、開花、結果。樹更多的時候被人們砍殺,去充當棟樑、桌椅、造紙原料或取暖燃料而奉獻自己的一切。如果人類在保持自己長處的同時,又能向樹的精神學習,那麼,人類的思想境界就會大不相同了。

樹德,樹的德

靜靜站立在山上、路旁的樹,那怕一棵同生數枝的樹,這些大小樹都能夠和平共處,友誼共存,和諧而又自由自在地生長。它們互諒互讓,心胸開闊,慷慨大方,善良仁慈,在陽光明媚中滋榮,在風雨飄搖中起舞。在這一點上人類遠不如樹木,不要說有的人為滿足一己私利而相互展開的生死爭鬥,就是為富不仁和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者,亦大有人在。還有的為了地位、權力、名聲和女人,或者什麼都不為,即使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師生同仁,有多少人在互相嫉妒猜疑、勾心鬥角以至於反目為仇?即使一母所生或同門情誼,本該互勉互助,共同抵禦社會的欺詐醜惡和人生的風霜雨雪。然而,恰恰相反,他們之間往往比別人更勇於爭鬥,甚至互相謀害、殘殺。這樣一比,他們反不如樹,如果樹有知,對於人類的這些躁動和自私將有何感想?

面對樹的堅定、奉獻、平和和友愛的精神,作為一向以聰明智慧自居的人類,還能說些什麼呢?竊以為,唯一能做的就是除向樹木學習和感恩外,更應該善待它們,對它們多施以關愛呵護,營造一個人與樹和諧生存的生態環境,為它們也是為人類自己及後代造福。

樹德,樹的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