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树的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人类处于尚未进化的猿猴时代,人们的祖先就以森林树木为家,以树叶果实为食。树木也是鸟类驻足、筑巢、觅食的温馨家园。今天,人们虽然住进了由石块砖瓦、钢筋水泥构筑的楼房瓦屋,但人类同样离不开树木的蔽荫衬托。树木在为人类绿化环境、生态平衡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功不可没。就连居家的桌凳、书架、木床、木柜、木地板及其它木制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树木给我们的奉献,这是石器、塑料和钢制品永难比拟的。试想,如果没有树木,这个世界该是怎样的呢?

树德,树的德

树的家乡在人类足迹罕至的地方。它们喜爱集体生活,喜欢友好群居,性喜清洁宁静,热恋阳光水分,愿意沐浴清风雨露。而人类却将它们迁移至都市,植于街道路旁,等距离栽种,不仅使其身受各种束缚,而且让它吸食尘埃废气,还不时横遭人擦车撞,以致叶落枝断,甚至遍体鳞伤。正如张晓风先生在《行道树》中让“树”自己说的那样:“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的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听到树木的自白,面对树木的哀叹,作为主宰树木的人类,作何感想呢?

人类一直认为:“树动死,人动活。”以此说明,人不要像树那样保守不动,而是要经常变动,生命之水才能常流不息。故尔,有些人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念头,甚至一天几个想法,以致于心不定,神不宁,志不坚,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三心二意。甚者,犹如断了线的风筝,连自己的根在哪里也不知道了。而树则不同,树一生很少离开一地,而是坚定不移地活着,安详从容地长着。它除了不断地向上生长,还将根深深扎于大地。一般来说,树向上长多高,它的根也向地下扎多深,可谓是根深蒂固,这样,它才能挺得住风刮雨淋。这与长到一定年龄即渐趋萎缩的人类大为不同。树还有矢志不移,心无旁鹜,宁定守一,绿茂不衰的精神。它们春天开花,夏挡烈日,秋结硕果,即使冬天赤裸着枝干,仍坚贞不屈,顶风傲雪,耐心地等待着来春的阳光,继续发芽、开花、结果。树更多的时候被人们砍杀,去充当栋梁、桌椅、造纸原料或取暖燃料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如果人类在保持自己长处的同时,又能向树的精神学习,那么,人类的思想境界就会大不相同了。

树德,树的德

静静站立在山上、路旁的树,那怕一棵同生数枝的树,这些大小树都能够和平共处,友谊共存,和谐而又自由自在地生长。它们互谅互让,心胸开阔,慷慨大方,善良仁慈,在阳光明媚中滋荣,在风雨飘摇中起舞。在这一点上人类远不如树木,不要说有的人为满足一己私利而相互展开的生死争斗,就是为富不仁和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者,亦大有人在。还有的为了地位、权力、名声和女人,或者什么都不为,即使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师生同仁,有多少人在互相嫉妒猜疑、勾心斗角以至于反目为仇?即使一母所生或同门情谊,本该互勉互助,共同抵御社会的欺诈丑恶和人生的风霜雨雪。然而,恰恰相反,他们之间往往比别人更勇于争斗,甚至互相谋害、残杀。这样一比,他们反不如树,如果树有知,对于人类的这些躁动和自私将有何感想?

面对树的坚定、奉献、平和和友爱的精神,作为一向以聪明智慧自居的人类,还能说些什么呢?窃以为,唯一能做的就是除向树木学习和感恩外,更应该善待它们,对它们多施以关爱呵护,营造一个人与树和谐生存的生态环境,为它们也是为人类自己及后代造福。

树德,树的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