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應該從初中開始吧,孩子迷上了電影。

他經常去大武口瀟湘影視城,看預告片、電影海報、電影宣傳冊,當然了,最主要還是看他喜歡的電影。週末、假期他經常會大老遠的跑到新區的圖書館,翻看各類的電影雜誌,冷不丁給我講一些我聞所未聞的電影動態。他還從新華書店買了本老外寫的關於寫劇本的書,回來在上面圈圈點點、勾勾畫畫,和我討論一些我不明白的劇本方面的話題。偶爾和他說起某部電影、某個演員,他就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的說起許多。現在,他二姑想看瀟湘的電影,都會打電話讓他推薦。

一次和朋友偶爾談起孩子喜歡電影的事,朋友說咱們在他們這個年齡不是從電影裡學到了很多嗎,對孩子應該在引導的同時給以鼓勵。

我常常想起兒時看電影的事。

小時候家在農村。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除了聽說書、聽廣播、看雜耍、看唱戲、看電影,再沒有別的什麼娛樂活動了,而這其中老少皆宜的要數看電影了。

一開始生產隊給村裡約著放電影,誰也不知道哪天村裡會放電影。後來家裡條件好了,家裡媳婦生了男孩、牛下了牛犢、孩子考上了大學等,私人也會請著放電影。

農村放電影都是露天電影。兩根木杆,一塊銀幕,一部放映機,一個大喇叭,一臺發電機,一隻大燈泡,兩三個大箱子,一輛架子車,就可以隨便到個一村子放電影了。

木杆立起,銀幕掛起。村裡就沸騰了,人人臉上都是過節時的喜色。早早簡單的吃完晚飯,家近的搬個凳子佔個好位置,家遠的步行、騎車子、拉架子車,除了年歲大、行走實在不便的老人,幾乎全村還有鄰村的都早早趕來了。要說最高興的,當然是我們這些孩子了,胡亂吃上兩口飯,或者壓根就不吃,就互相約著早早的跑了,一路上,說著、叫著、喊著、跳著、鬧著,像過年似的。

放電影都會選村裡開闊的地方,除了中間搬凳子的坐著,其餘基本上都站著,大家都找個位置,擠在銀幕的正面。中間暫停換膠片時,燈泡亮起,只見人挨人、人擠人。

電影放映前,有時候生產隊長會藉機傳達一些重要的事,大喇叭裡生產隊長絮絮叨叨快快的說個不停,聲音直震耳朵,大家心不在焉。電影開演了,大家都長出一口氣。一晚上一般都演兩部電影,散場時一般都十一二點了,月光裡、星光下,鄉村小路上,是意猶未盡影影綽綽的人們,小孩子的我,黑夜中眼前還晃著那奇異的畫。

農村放電影最怕天下雨了。電影演著演著,風起了,雲來了,滴答滴答下雨了,大家就有些擔心,但濛濛細雨,擋不住大家看電影,雨實在大了,大家才戀戀不捨的散了。

父親在石炭井礦上上班,父親愛看電影。

每年探親,父親會帶回來幾本電影故事之類的小雜誌,我就和同學傳著看,從那才知道,外面還有更大的世界。上五年級那年,就吵著非要跟父親去石炭井上學。

四年級的暑假跟父親來到了石炭井,到了石炭井才知道電影要在電影院看,在我這個農村小孩子的眼中,礦務局電影院是那麼的高大,要仰視才能看到頂。那個暑假,正趕上演《少林寺弟子》,父親倒班顧不上陪我,就讓同宿舍同鄉的大伯領我去礦務局電影院看了我來石炭井後的第一場電影。

《武林志》、《武當》、《咱們的牛百歲》、《小小得月樓》……五年級那一年,和父親看了不少電影。可能是環境好吧,父親都是和我去礦務局電影院看。電影院前廣場上的大牌子和電影院門廳的牆上滿是電影海報,有印刷的,也有好多應該是電影院的美工畫的,那精美的畫面,讓人讚歎不已。

那時候在一礦小學上學,那學期學校在一礦電影院包過兩場電影:《鐵面人》、《自古英雄出少年》。《鐵面人》讓我瞭解了一些異國風情,《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片名,一直是我少年時代的勵志名句。看完《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師讓寫觀後感,班裡一些同學就抄海報上的簡介。我看完很激動,洋洋灑灑寫了好幾頁,還細緻的寫了其中的武打場面,結果被當作範文,老師在班裡給讀了。

在石炭井讀了一年五年級又回了老家,在老家上了一年初一,家裡落戶口,全家又搬到了石炭井。

就像每個礦都有矸石山一樣,每個礦也都一個電影院,但我們最常去的還是礦務局電影院。長征餐廳、紅光市場、礦務局文化宮、礦務局電影院,是石炭井比較繁華的場所,而電影院是我們這些孩子去的比較多的跟文化沾邊的地方。

新華書店門邊的牆上、南街大商場旁一個商店的門邊牆上,釘著紅漆皮的電影告示牌,上面用白水粉寫著礦務局電影院每天要放映的電影和具體的時刻。街上還有一礦、二礦電影院的電影告示牌。前兩年回石炭井,無意中發現南街大商場旁那塊電影告示牌還在,上面還寫著當年某月某日的“今日電影”。

那時候電影票大人兩角、小孩一角。售票口的窗口都很小,最多能擠進去兩隻手。碰著好電影,售票口那個擠啊。手伸進去,手裡攥著電影票和找的零錢,你還沒拔出手,另一隻等不及的手就急著往裡伸。

偶爾學校會給我們包場電影,有時候包電影,會把一部電影的不同場次包給不同年級,有個星期,學校給連著包了幾天電影,可把我們樂壞了,那幾天整個就成了學生的大聚會。上一場還沒散,這場就來了。高年級的學生,從長征大橋靠電影院這頭的大下坡上,騎著自行車呼嘯著飛馳而下,這該是那個年代的瀟灑吧,每個年代都有他獨有的青春的瀟灑。

碰著好電影,幾個礦的電影院同時放,每個電影院都是人來人往、聚聚散散。聽說電影拷貝幾個電影院同時用,電影院專門派人騎著摩托車在幾個礦電影院來回穿梭著傳遞電影拷貝,這種火熱的場面,現在再不會有。

後來,隨著電視機的普及,電影慢慢的成了文化娛樂生活的“配角”,電影院,逐漸的冷落,人們很少再去電影院看電影,現在,石炭井有的電影院已經被拆了。那段時光,就像一首老歌漸漸飄遠。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啊,石炭井,我們聲光影的記憶。那人、那事、那山、那水,石炭井,就是一個大電影院,上演了屬於我們的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電影演完了,曲終了、人散了,石炭井,過去的夢還在心中。

我的孩子,在憧憬著他未來電影的夢。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佳文賞析」石炭井-聲光影的記憶……

陳東,男,漢族,大專文化,生於1972年,寧夏石嘴山市人,祖籍中原。喜好文字,筆耕不綴,寫有散文、詩歌、小說數十篇,五律古詩數百首,散見於各網絡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