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亮瞎人眼的网上内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前一段时间,在国家“净网“政策的推动下,多家APP宣布整改,数十位网络主播被封杀,推动了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进程

。然而,海量的互联网应用和内容使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净化任重道远,还有许许多多的存在不健康内容的APP需要家长引起注意。

这些亮瞎人眼的网上内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因为内容适合的年龄层级不同,一些APP需要对用户做出一定的年龄限制。从国际上来看,有年龄限制的APP,一般会通过注册时弹窗提示、在注册页面提供出生日期填写等做法,限制不符合年龄要求的用户注册个人账号。但在我国,很多APP没有对未成年人设限。

一些APP在苹果商店显示年龄在12岁以上者才能注册,但在实际注册中并没有限制,只要填写手机号就可以使用。例如凤凰新闻APP,去年底曾因“持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等违规行为被国家网信办要求整改,其APP中偶尔会出现色情低俗的擦边内容。然而,即使把年龄设置为10岁,依然能看到许多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新闻内容。

社交软件探探规定,年满17周岁的用户完成注册,优酷则要求注册者完成简单的数学题以过滤低龄用户,然而注册年龄可以造假,数学题也过于简单,不能起到过滤人群的实际作用 。

这些亮瞎人眼的网上内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未成年人色情内容反复出现

今年3月,一位女性网友发帖称,bilibili用户科里斯诱导她10岁的未成年女儿进行“文爱”。此事随即引发舆论风暴,bilibili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很快处理了用户科里斯,并就此开始建立专门的青少年用户保护体系。

事实上,APP中有未成年人色情内容的不只这一家。在APP“爱看”中,搜索小学生,会有未成年人接吻等不健康内容出现。

这些亮瞎人眼的网上内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堆糖”这一app中,则能搜索出12岁清纯美少女写真集一类的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

这些亮瞎人眼的网上内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而“爱阅读”这一APP,则会根据注册人的性别,大量推送带有暗示性的阅读材料,并配有夸张的卡通头图。去年8月,作业帮、小猿搜题也先后被爆出APP内含有色情信息。

目前不少APP能通过“添加好友”等搜索渠道检索到未成年人的ID以及相关信息,这就为坏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坏人很可能通过搜索未成年人信息,加好友等方式,诱骗青少年。

未成年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

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的问题。5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GB/T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则提到,收集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信息,应征得其监护人的明示同意。

在某机构测评的100家APP中,有一些APP表现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缺位,11家APP的隐私政策对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只字未提,甚至包括小猿搜题这样以中小学学生、家长、老师为主要用户群体的APP。

这些亮瞎人眼的网上内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有9成APP提到了未成年人保护,但也只是简单表示,“如果您低于18周岁,请不要向我们发送您的个人信息”。可以想象,这些APP如果用户信息泄露,后果非常严重。

实际上,学生信息一直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机构倒卖学生信息的案例频繁出现。小猿搜题的用户量也不少于5000万,其隐私政策却“巧妙”地规避了保护未成年用户的责任。

除了APP运营方主动泄露信息,信息搜索也容易导致孩子们的信息被暴露。我国法律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潜在风险,出台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其第十七条指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不得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显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搜索结果,但仍然有三成APP没有禁止显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搜索结果。

这些亮瞎人眼的网上内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家长该如何监管孩子使用手机APP?

目前,有两成多的APP设有防沉迷设置或家长监护模式,主要是游戏类APP所谓的家长监护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会限制孩子使用APP的时长和方法,也会限制使用APP的某些功能。例如,不久前接受整改的短视频APP快手,就在整改时上线了“家长控制模式”。该模式需要使用者通过密码开启和关闭,开启后也只呈现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无法使用打赏、充值、提现等功能,也无法观看直播。

事实上,家长监护模式应成为APP标配,但目前大部分的APP都没有家长监护模式,因此家长必须亲自帮孩子过滤不适合的内容。

这些亮瞎人眼的网上内容,你的娃娃正在看……

家长想要较好地监管孩子对于APP的使用,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所使用的APP的功能和内容

家长仅仅是简单的知道APP的类型还远远不够,家长至少要亲自使用一段时间APP,了解其中没有混杂着不适合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后,才可以放心让孩子使用。

2. 合理使用家长监护模式,警惕孩子个人信息泄露

在使用某一类APP时,家长可以尽力选择有家长监护模式的APP使用;与此同时,家长在帮孩子注册某APP用户时一定要小心注意APP对于用户隐私和权益的保护。

3. 做好防沉迷工作

实际上,不仅仅是游戏类APP容易让孩子玩得忘了时间和学习,现在很多孩子玩快手和抖音甚至比大人都玩得熟练。因此,不管是何种类型的APP,家长都一定要对孩子的使用时间进行合理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