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2018年7月7日,湖南衛視推出了首檔親情觀察成長勵志節目《我家那小子》。首發嘉賓陳學冬、錢楓、武藝、朱雨辰四位“小子”展現個人獨居生活,也邀請到了寧靜、李維嘉、大張偉、欣然等組成情感觀察團,和媽媽們一起以更全面滲透的視角觀看明星獨居生活的視頻,在互相交流中深入瞭解明星們的日常,瞭解其生活未知面。後續,節目也將會迎來更多明星“小子”加盟來展現出他們的獨居生活,新的一期則迎來了徐海喬。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播出至第三期,收視三連漲,以全國網0.85的收視率和6.22的份額,以及全國網城域0.96的收視率和6.43的份額,勇奪同時段所有頻道雙域第一。截止目前,微博話題#我家那小子#閱讀量已趕超3億,討論量更是達到了65萬人次,成第三季度綜藝黑馬。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節目播出後路人紛紛轉粉,網絡好評絡繹不絕。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在整個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家庭關係總屬第一位,而在這其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總被大眾重視和熱論。《我家那小子》作為國內首檔親情觀察節目,將家庭關係放入其中並重視起來,讓媽媽們通過觀察明星真實生活視頻,強化親情鏈條,促進家人溝通。而孩子們在節目後瞭解到媽媽對於自己獨居生活的態度和評價,更加懂得媽媽的思考和想法……雙方彼此分享、發現問題、思考改變,從中獲得成長,懂得更好地生活。近日,光明日報發文盛讚《我家那小子》:以“觀察”的方式,讓觀察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打破“報喜不報憂”傳統生態 《我家那小子》讓溝通更順暢

可以看到,湖南衛視《我家那小子》雖然沒有豪華的明星陣容,但節目憑藉著創新型的親情思考方式和真實的生活細節打動了無數人,相關話題引爆網絡,也引發了網友的共鳴、思考和熱論。在前兩期節目中,愛吃外賣的90後武藝、工作生活作息不規律的陳學冬、管不住嘴減肥成難題的錢楓以及和媽媽的溝通存在不合理的朱雨辰,那小子們所體現出的個人狀態,正是當下年輕一代生活的縮影。另一方面,“那小子”在節目中一幕接一幕的獨居生活,在給家長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意想不到”和“視覺衝擊”的同時,媽媽們以此發表的看法和態度也盡顯父母長輩們的普遍心聲。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我家那小子》通過這些明星嘉賓的獨居故事,將這種中國式的新的家庭群像映射出來,擊中觀眾痛點,引發社會共鳴。但與此同時,這也導致了一種全新社會現象的出現,當下的孩子與父母溝通交流變的少了。和親人的交流與溝通,正在成為當下年輕一代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卻又往往對其不知所措的事情。節目邀請到明星們的家長一起,與觀眾一同觀看明星們的生活狀態,家長們通過視頻看到孩子們獨居生活的“另一面”,而節目播出後,那小子們又能通過節目中媽媽們的“反應”對親人有更深入的瞭解……這實則是以“觀察”的方式,讓觀察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而節目中這樣的溝通方式,也將當下獨立的孩子們對父母“報喜不報憂”的傳統生態打破。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 《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由此可見,《我家那小子》就像是家庭關係的“調和劑”和“投影儀”,而這種以媽媽的視角來解析的聊天方式,也少了些平時的嘮叨和刻板說教,能夠更深入的被大眾接受。獨居的兒子,操心的媽,這不僅僅是節目中藝人的家庭關係體現出來的部分,更是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而嘉賓們看似千差萬別的生活狀況,同時也體現出了一個共同的特質——真實且平凡。《我家那小子》展現的是一種改變力,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還是現場的觀察員,在節目後都有了改變,這也是節目的力量之所在。也正如節目的主題“好好去生活”一樣,有了互相理解的寬容和自我改變的決心,才有了好好去生活的開始。

調和投影家庭關係《我家那小子》讓“改變”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